戚家桥村“四好农村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沈燕)“‘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对我们村里的改变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借助道路的建设对房前屋后进行整治。现在道路宽了,停车不成问题,人流量自然就有了。”运河街道双桥村党委副书记沈国英说道,仅上半年,双桥村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小龙虾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超过18万人次,期间也组织村民开展共富集市,几场活动下来为村民增收30多万元,打造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共富通道”。
双桥村的研学与农文旅得到快速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关键一环。目前双桥村共建设完成14条“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12.282公里。原先3米多宽的路拓宽到了6米以上,周边还增设了路边停车位,私家车、大巴车都可以停放。沈国英介绍,双桥村致力于挖掘村庄特色,打造四季研学课程,包括春天的油菜踏青、夏天的插秧体验、秋天的稻香嘉年华和冬天的甲鱼羊肉节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与文化的魅力。眼下双桥村正在积极打造四季都可以让学生来学习体验的研学环境,引进农场管理人员、完善农场业态,希望可以更好地助推农文旅发展。
沈国英在村里走访做过调查,村里环境、道路双提升后,有很多原先在城里定居的村民又回到双桥村生活。不仅如此,今年双桥村还引入生鲜冷链公司,公司落地后还产生了一批岗位,双桥村发挥属地优势,定向吸纳村里低收入人群和剩余劳动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双桥村迎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是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提及乡村致富路,不能不提被列入2023年度浙江“十大最美农村路”的临平大运河环线。环线全长22.68公里,像一条丝带串联起了运河边的村庄,打开了乡村、景区、产业园、网红打卡点等抱团发展的新格局。“道路的建设,不仅是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也促进道路沿线路衍经济发展,对产业引进、乡村旅游都有促进作用。”区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峰表示,在大运河环线公路的加持下,大运河1986文创园已成功吸引2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并促进大运河以北四村抱团合作,以路为基开发四村研学营,接待头雁班、留学生等研学人数超6000人次,研学产值连续三年增幅50%以上;新宇村助力果莲种植产业的“奶奶工坊”帮助村民实现年增收在1万元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走出了“美丽共富”新路子。(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三分建,七分养。临平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沿线环境面貌,在“管、养、护”上下足“绣花功夫”,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路长制,“总路长+镇级路长+村道路长”三级路长体系以及配套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以及组建共326人的三级巡查队伍,构建农村公路管护的“硬支撑”。同时,深化内联外合执法模式,严厉打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爱路护路写进“村规民约”,有效提高了村民爱路护路意识,真正让乡村公路用起来、美起来。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省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体系,积极将产业经济、人居环境、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等新时代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临平区已建成“四好农村路”375条,实现8个镇街全覆盖,总里程达390余公里。
眼下,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让“四好农村路”这一民生工程,走上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持续带动临平农业、乡村旅游等提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分享到: |
戚家桥村“四好农村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沈燕)“‘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对我们村里的改变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借助道路的建设对房前屋后进行整治。现在道路宽了,停车不成问题,人流量自然就有了。”运河街道双桥村党委副书记沈国英说道,仅上半年,双桥村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小龙虾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超过18万人次,期间也组织村民开展共富集市,几场活动下来为村民增收30多万元,打造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共富通道”。
双桥村的研学与农文旅得到快速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关键一环。目前双桥村共建设完成14条“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12.282公里。原先3米多宽的路拓宽到了6米以上,周边还增设了路边停车位,私家车、大巴车都可以停放。沈国英介绍,双桥村致力于挖掘村庄特色,打造四季研学课程,包括春天的油菜踏青、夏天的插秧体验、秋天的稻香嘉年华和冬天的甲鱼羊肉节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与文化的魅力。眼下双桥村正在积极打造四季都可以让学生来学习体验的研学环境,引进农场管理人员、完善农场业态,希望可以更好地助推农文旅发展。
沈国英在村里走访做过调查,村里环境、道路双提升后,有很多原先在城里定居的村民又回到双桥村生活。不仅如此,今年双桥村还引入生鲜冷链公司,公司落地后还产生了一批岗位,双桥村发挥属地优势,定向吸纳村里低收入人群和剩余劳动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双桥村迎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是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提及乡村致富路,不能不提被列入2023年度浙江“十大最美农村路”的临平大运河环线。环线全长22.68公里,像一条丝带串联起了运河边的村庄,打开了乡村、景区、产业园、网红打卡点等抱团发展的新格局。“道路的建设,不仅是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也促进道路沿线路衍经济发展,对产业引进、乡村旅游都有促进作用。”区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峰表示,在大运河环线公路的加持下,大运河1986文创园已成功吸引2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并促进大运河以北四村抱团合作,以路为基开发四村研学营,接待头雁班、留学生等研学人数超6000人次,研学产值连续三年增幅50%以上;新宇村助力果莲种植产业的“奶奶工坊”帮助村民实现年增收在1万元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走出了“美丽共富”新路子。(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三分建,七分养。临平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沿线环境面貌,在“管、养、护”上下足“绣花功夫”,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路长制,“总路长+镇级路长+村道路长”三级路长体系以及配套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以及组建共326人的三级巡查队伍,构建农村公路管护的“硬支撑”。同时,深化内联外合执法模式,严厉打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爱路护路写进“村规民约”,有效提高了村民爱路护路意识,真正让乡村公路用起来、美起来。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省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体系,积极将产业经济、人居环境、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等新时代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临平区已建成“四好农村路”375条,实现8个镇街全覆盖,总里程达390余公里。
眼下,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让“四好农村路”这一民生工程,走上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持续带动临平农业、乡村旅游等提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