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6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33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周旭一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重视和支持,并对更好地促进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我们收到本提案后,认真研阅,现将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市场载体。场景创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水平招商的新模式,加快场景创新对有效解决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深入推动科技产业一体化布局,实现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您在提案中提出加快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前沿样板阵地的打造,充分发挥场景创新在临平发展新优势塑造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高度认可,临平区一直以来重视技术需求和技术研发的对接平台建设,积极支持组建场景创新中心。

结合您提出的设立场景创新管理机构、制订场景创新全域化发展规划、加强场景创新的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等建议,目前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作用。

为快速实现技术市场化应用与全面赋能产业发展升级,应充分发挥各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方面的引领作用。2024年一季度,我区出台《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行动方案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民生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机会,开展场景联合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和市场分析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开发、工程化、工艺化和中试熟化等技术验证服务;推动阿里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行业数据中心等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围绕算力小镇支持建设一批算力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向企业释放更多场景合作机会。如我区统筹推进城市大脑 2.0,深化建设“企服平台”,不断丰富通用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商贸、教育、文旅、养老、金融、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力争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实现突破。以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积极组织企业创建杭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共计10家企业11次(西子停车2次)入选,如西子智能停车的“基于视觉认知计算的智慧停车平台”、“基于5G与边缘计算的多场景自主代客泊车”,老板电器的“基于九天中枢智能平台的无人化”场景,迪谱诊断的“基于核酸质谱技术平台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指导智能诊断AI系统”场景。

二是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场景创新。

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探索应用场景,鼓励在成果转化中主动对接城市、产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场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近年来,各产业研究院主动和企业合作,根据行业需求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形成合理,共同推动场景创新的深入发展。一是推动开放创新,提升平台技术研发水平。依托产业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重点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产业环节的数据汇集,建设一批典型场景的高质量公共数据库,夯实场景数据底座,为研发和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和环境支持。如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联合雪浪云等单位,集聚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依托雪浪云的数字化能力,以及工业企业的场景验证优势,通过工业数据服务与工业机理研究的有效融合,打造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生态,放大乘数效应,探索了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为广大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中服科创研究院橙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设计中心、产能中心和服务中心三大中心高效协同,实现产业链闭环管理,通过“采、算、管、用”体系,实现服装产业要素全面监测、产业瓶颈智能分析、产业服务精准对接,为政府侧、产业侧及企业侧的多场景应用提供数字化支撑和数据服务。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集聚。有序推动科研机构和国资国企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纳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提高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和共享率。加大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企业力度,大力支持全省重点实验室、省创新联合体、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开发、工程化、工艺化和中试熟化等技术验证服务。截至目前,我区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家,列入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4家,本年度,将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做好中试基地建设。

三是加快构建场景驱动创新生态系统

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涉及环节多、领域宽、链条长,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应用场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我区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加速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集聚,开展场景模式创新和路径探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一是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我区充分发挥金融在应用场景中的催化剂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如设立了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其中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2亿元,专门用于“投小投早投科技”,扶持创业企业发展。二是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不断强化服务力度,以满足各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实际需求为立足点,提供优质、周到、快速、精准的服务,2023年度,区经科局牵头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闭环式服务,提炼具体场景案例需求,面向全国征集优质服务解决方案80余项,并通过开展“智能制造供需对接路演活动”促成数字化项目30余个。本年度,区经科局牵头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与龙头企业产业化合作机制探索、优质临产名品推广应用场景研究等相关工作,谋划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培育壮大场景创新专业机构。培育壮大场景创新专业机构是推动场景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这些机构不仅具备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和技术实力,还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目前,我区正与上海技术交易所谋划设立杭州分中心,利用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平台优势,主要打算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的路径机制与服务模式,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确权确价”、“概念验证”、“供需匹配”、“管线交易”等多项服务,打通转化渠道,促进优质技术成果在临平区的落地生根。同时依托上技所,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招引海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化项目,从而一方面孵化优质科技成果项目,另一方面衍生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发展。

下一步,临平区也将聚焦“3+2+X”等产业集群建设,在开放、创造、挖掘重点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推动场景招商对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在区内率先应用、推广和迭代,促进场景对接合作落地,吸引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关键企业在我区投资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6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33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周旭一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重视和支持,并对更好地促进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我们收到本提案后,认真研阅,现将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市场载体。场景创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水平招商的新模式,加快场景创新对有效解决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深入推动科技产业一体化布局,实现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您在提案中提出加快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前沿样板阵地的打造,充分发挥场景创新在临平发展新优势塑造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高度认可,临平区一直以来重视技术需求和技术研发的对接平台建设,积极支持组建场景创新中心。

结合您提出的设立场景创新管理机构、制订场景创新全域化发展规划、加强场景创新的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等建议,目前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作用。

为快速实现技术市场化应用与全面赋能产业发展升级,应充分发挥各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方面的引领作用。2024年一季度,我区出台《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行动方案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民生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机会,开展场景联合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和市场分析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开发、工程化、工艺化和中试熟化等技术验证服务;推动阿里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行业数据中心等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围绕算力小镇支持建设一批算力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向企业释放更多场景合作机会。如我区统筹推进城市大脑 2.0,深化建设“企服平台”,不断丰富通用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商贸、教育、文旅、养老、金融、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力争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实现突破。以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积极组织企业创建杭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共计10家企业11次(西子停车2次)入选,如西子智能停车的“基于视觉认知计算的智慧停车平台”、“基于5G与边缘计算的多场景自主代客泊车”,老板电器的“基于九天中枢智能平台的无人化”场景,迪谱诊断的“基于核酸质谱技术平台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指导智能诊断AI系统”场景。

二是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场景创新。

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探索应用场景,鼓励在成果转化中主动对接城市、产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场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近年来,各产业研究院主动和企业合作,根据行业需求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形成合理,共同推动场景创新的深入发展。一是推动开放创新,提升平台技术研发水平。依托产业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重点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产业环节的数据汇集,建设一批典型场景的高质量公共数据库,夯实场景数据底座,为研发和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和环境支持。如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联合雪浪云等单位,集聚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依托雪浪云的数字化能力,以及工业企业的场景验证优势,通过工业数据服务与工业机理研究的有效融合,打造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生态,放大乘数效应,探索了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为广大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中服科创研究院橙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设计中心、产能中心和服务中心三大中心高效协同,实现产业链闭环管理,通过“采、算、管、用”体系,实现服装产业要素全面监测、产业瓶颈智能分析、产业服务精准对接,为政府侧、产业侧及企业侧的多场景应用提供数字化支撑和数据服务。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集聚。有序推动科研机构和国资国企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纳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提高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和共享率。加大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企业力度,大力支持全省重点实验室、省创新联合体、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开发、工程化、工艺化和中试熟化等技术验证服务。截至目前,我区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家,列入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4家,本年度,将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做好中试基地建设。

三是加快构建场景驱动创新生态系统

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涉及环节多、领域宽、链条长,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应用场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我区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加速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集聚,开展场景模式创新和路径探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一是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我区充分发挥金融在应用场景中的催化剂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如设立了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其中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2亿元,专门用于“投小投早投科技”,扶持创业企业发展。二是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不断强化服务力度,以满足各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实际需求为立足点,提供优质、周到、快速、精准的服务,2023年度,区经科局牵头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闭环式服务,提炼具体场景案例需求,面向全国征集优质服务解决方案80余项,并通过开展“智能制造供需对接路演活动”促成数字化项目30余个。本年度,区经科局牵头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与龙头企业产业化合作机制探索、优质临产名品推广应用场景研究等相关工作,谋划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培育壮大场景创新专业机构。培育壮大场景创新专业机构是推动场景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这些机构不仅具备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和技术实力,还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目前,我区正与上海技术交易所谋划设立杭州分中心,利用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平台优势,主要打算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的路径机制与服务模式,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确权确价”、“概念验证”、“供需匹配”、“管线交易”等多项服务,打通转化渠道,促进优质技术成果在临平区的落地生根。同时依托上技所,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招引海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化项目,从而一方面孵化优质科技成果项目,另一方面衍生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发展。

下一步,临平区也将聚焦“3+2+X”等产业集群建设,在开放、创造、挖掘重点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推动场景招商对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在区内率先应用、推广和迭代,促进场景对接合作落地,吸引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关键企业在我区投资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