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6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44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曲昭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的建议》,由区政府转交我局主办。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会同协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在工信部和省市经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关于“培育大批卓越工程师”的战略部署,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引育留用”,积极发挥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优势,聚焦产业特色及工程师人才群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助力卓越工程师个人成长

临平区致力于用好用实全省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发展需要,打造系统化人才培育体系,全力培养一批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融合型、高质量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一是打造“五钻”工程师培育体系。打造五级工程师培育梯度,在全省率先推出“五钻”工程师培育体系,共选树金钻10名、红钻工程师25名、黄钻工程师145名、蓝钻工程师488名、白钻工程师1452名,建成工程师大师工作室53家。二是开展系统化人才培训。打造以“工程技术素养课——跨界前沿课——专业实践课”为主线的分层级多元化课程。举办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首期智能制造与智慧物联研修班,安排浙江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联盟企业杭汽轮、西奥电梯、老板电器的现场参观及实践分享,并邀请高校老师进行主题授课。三是实施“四个一”薪火计划。试点建立“配备一名业务导师、参与一个攻关项目、解决一项技术难题、优化一项生产工艺”的“四个一”标准,为跟岗学学员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部门轮岗计划、外部培训和交流、个人项目支持的跟岗锻炼计划,切实提升工程师人才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打通卓越工程师成长路径

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升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工程教育体系,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通人才成长路径,为卓越工程师拔尖赋能行动进行示范引领。

一是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更好的打通人才晋升渠道,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的互通互认机制,强化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同时提供更广阔的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路径。我区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工程师人才活动及智造工程师学堂等,为工程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实施求学圆梦计划。开展职工“双证制”工程,即“文化学历+职业技能”工程,完成学历提升本、专科报名900余人,并为1100余名职工发放学历、技能补助款175万余元,下拨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镇街企业职工就业技能培训。三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联合镇街、平台及有关部门,紧贴区内产业特点,聚焦聚力“共富示范”,活动以“1+5+30”的形式开展。承办省级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区级精英赛5场,群英赛30场,共吸引2312名职工参赛,其中583名职工取得技能晋级证书,大赛认定临平区技能状元5名、临平区技术能手10名。

三、保障卓越工程师发展生态

为系统化做好卓越工程师的“引育留用”工作,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经科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等单位联合组建临平区卓越工程师培育工作专班,明确路径抓手,协同联动推进,打造良好的卓越工程师发展生态。

一是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在现有人才支持政策基础上,重点向工程师人才倾斜。聚焦重点产业差异化人才需求,制定临航工程师政策。2023年,共兑付工程师人才专项津贴1708万元,惠及818人。二是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发挥全省首个工程师“临里汇”服务专窗效能,依托“临驿站”、“临街区”等服务阵地,实现工程师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一窗通、一站齐。打造“工程师码”,聚焦工程师发展“关键小事”,聚焦子女教育、医疗健康、住房保障等工程师发展“关键小事”,建立人才服务“双专员”队伍,实施“春风化雨”专项服务,形成全方位工程师服务矩阵。三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加大工程师培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实施“临平工匠”培育认定工作,发挥劳模工匠和各类高水平工程师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培育一批技术标兵,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工程师人才队伍成长,形成全社会崇尚工程师文化、尊重工程师人才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6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44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曲昭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的建议》,由区政府转交我局主办。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会同协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在工信部和省市经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关于“培育大批卓越工程师”的战略部署,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引育留用”,积极发挥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优势,聚焦产业特色及工程师人才群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助力卓越工程师个人成长

临平区致力于用好用实全省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发展需要,打造系统化人才培育体系,全力培养一批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融合型、高质量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一是打造“五钻”工程师培育体系。打造五级工程师培育梯度,在全省率先推出“五钻”工程师培育体系,共选树金钻10名、红钻工程师25名、黄钻工程师145名、蓝钻工程师488名、白钻工程师1452名,建成工程师大师工作室53家。二是开展系统化人才培训。打造以“工程技术素养课——跨界前沿课——专业实践课”为主线的分层级多元化课程。举办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首期智能制造与智慧物联研修班,安排浙江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联盟企业杭汽轮、西奥电梯、老板电器的现场参观及实践分享,并邀请高校老师进行主题授课。三是实施“四个一”薪火计划。试点建立“配备一名业务导师、参与一个攻关项目、解决一项技术难题、优化一项生产工艺”的“四个一”标准,为跟岗学学员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部门轮岗计划、外部培训和交流、个人项目支持的跟岗锻炼计划,切实提升工程师人才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打通卓越工程师成长路径

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升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工程教育体系,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通人才成长路径,为卓越工程师拔尖赋能行动进行示范引领。

一是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更好的打通人才晋升渠道,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的互通互认机制,强化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同时提供更广阔的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路径。我区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工程师人才活动及智造工程师学堂等,为工程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实施求学圆梦计划。开展职工“双证制”工程,即“文化学历+职业技能”工程,完成学历提升本、专科报名900余人,并为1100余名职工发放学历、技能补助款175万余元,下拨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镇街企业职工就业技能培训。三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联合镇街、平台及有关部门,紧贴区内产业特点,聚焦聚力“共富示范”,活动以“1+5+30”的形式开展。承办省级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区级精英赛5场,群英赛30场,共吸引2312名职工参赛,其中583名职工取得技能晋级证书,大赛认定临平区技能状元5名、临平区技术能手10名。

三、保障卓越工程师发展生态

为系统化做好卓越工程师的“引育留用”工作,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经科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等单位联合组建临平区卓越工程师培育工作专班,明确路径抓手,协同联动推进,打造良好的卓越工程师发展生态。

一是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在现有人才支持政策基础上,重点向工程师人才倾斜。聚焦重点产业差异化人才需求,制定临航工程师政策。2023年,共兑付工程师人才专项津贴1708万元,惠及818人。二是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发挥全省首个工程师“临里汇”服务专窗效能,依托“临驿站”、“临街区”等服务阵地,实现工程师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一窗通、一站齐。打造“工程师码”,聚焦工程师发展“关键小事”,聚焦子女教育、医疗健康、住房保障等工程师发展“关键小事”,建立人才服务“双专员”队伍,实施“春风化雨”专项服务,形成全方位工程师服务矩阵。三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加大工程师培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实施“临平工匠”培育认定工作,发挥劳模工匠和各类高水平工程师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培育一批技术标兵,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工程师人才队伍成长,形成全社会崇尚工程师文化、尊重工程师人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