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二通道
(记者 陈书缘) 悠悠运河,以水为脉,润泽众生,传承千年。临平,是杭州东北方向的重要门户,也是千里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大运河(临平段)由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组成,始凿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它不仅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人文记忆,更见证着运河畔产业发展与变迁。
临平自古繁华
是一片水乡富庶地
处于大运河主航道上的临平,是苏、沪、嘉、湖的枢纽和节点,历史上,运河流经的塘栖均为杭州的水上门户。万历年间《湖州府志》描述了当时对外往来的热闹场景:“……在县治东三十五里,官道舟车之冲要,丝缕粟米皆聚贸于此。”
正因为塘栖在杭州运河交通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故此历史上的临平既是杭州附近地区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又是杭州城市的粮食转运地。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富商大贾来此买卖经营,或开设典,或储粮卖米,或开车缫丝,成为当时的财富渊薮。明末胡元敬《耋朽遗言·栖溪风土记》写道:“官舫运艘商旅之舶,日夜联络不绝,屹然巨镇也。”
俞澈伯《唐栖行诗序》亦赞叹临平的富庶繁华:“百货凑集,舟航上下,日有千百,居民稠密,不数里间……”因为运河,临平成为了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而如今,许多家因运河而生、屹立多年的老字号,依然为临平的经济业态繁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历史的时针继续转动,塘栖镇、崇贤街道的丝织业、金属加工业、码头业等甚是繁荣,它们也为日后运河沿线的工业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年轻的“运河新星”冉冉升起
接过了航运的接力棒
去年7月,历经六年多建设,承载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成为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重要通道。
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条新航道上的往来盛景:一艘艘庞大的千吨级船舶,满载着煤炭、粮食、油品、钢材、矿建材料等生活物资或大宗物资顺水前行。据悉,因运河二通道的通航,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道等级达到三级,杭州内河运力大幅提升。
运河二通道提升了通航能力,有效缓解了原有航道的交通压力,其最大亮点在于千吨级货轮可直达钱塘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为杭州乃至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通道。同时,对临平发展临河工业、拉长航道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
新老运河交相辉映,不但促进临平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更进一步推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水运事业发展,也为千年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运河畔的产业业态
不断迭代更新
这两年,位于大运河南岸的杭南村“田间咖啡馆”可谓是远近闻名。该片区集合了网红咖啡、田间露营、围炉煮茶等新型业态的农场,吸引了许多杭城周边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除了乡村农文旅越来越兴旺,文创产业也是在运河畔碰撞出了新火花。走进位于运河街道的大运河1986文创园,高耸的烟囱、独具特色的红砖外表、错落有致的锯齿形厂房颇具设计感,这里前身为浙江麻纺厂分厂,临平区通过对老厂房的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与商业创新,将其打造成为大运河畔文创新高地。目前入驻文创企业包括中国榫卯技艺体验空间、大月府古风摄影基地、草莓君主题农场等,经营内容涵盖丝绸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影视拍摄剪辑、企业管理服务、农业科技种植等多个领域。
根据新一轮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临平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正努力建设“运河文化新廊道”“接轨城西科创大走廊桥头堡”,助推大城北一体化发展。大运河科创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放眼未来,大运河科创城计划在近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落地‘文化+科创’双动力引擎,引导总部研发、文旅融合和未来产业集聚,近7000亩存量工业用地,都可用作有机更新,如陆家桥、张家墩等地,都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腾笼换鸟’。”
同时,临平区正在针对运河沿线加强城市复合功能规划,围绕重点人群需求强化休闲生活、商务服务、消费娱乐等功能配套,不断集聚人气,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潮平风满劲,扬帆正当时。大运河畔产业的新篇章,正在提笔挥毫中徐徐展开。
分享到: |
运河二通道
(记者 陈书缘) 悠悠运河,以水为脉,润泽众生,传承千年。临平,是杭州东北方向的重要门户,也是千里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大运河(临平段)由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组成,始凿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它不仅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人文记忆,更见证着运河畔产业发展与变迁。
临平自古繁华
是一片水乡富庶地
处于大运河主航道上的临平,是苏、沪、嘉、湖的枢纽和节点,历史上,运河流经的塘栖均为杭州的水上门户。万历年间《湖州府志》描述了当时对外往来的热闹场景:“……在县治东三十五里,官道舟车之冲要,丝缕粟米皆聚贸于此。”
正因为塘栖在杭州运河交通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故此历史上的临平既是杭州附近地区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又是杭州城市的粮食转运地。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富商大贾来此买卖经营,或开设典,或储粮卖米,或开车缫丝,成为当时的财富渊薮。明末胡元敬《耋朽遗言·栖溪风土记》写道:“官舫运艘商旅之舶,日夜联络不绝,屹然巨镇也。”
俞澈伯《唐栖行诗序》亦赞叹临平的富庶繁华:“百货凑集,舟航上下,日有千百,居民稠密,不数里间……”因为运河,临平成为了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而如今,许多家因运河而生、屹立多年的老字号,依然为临平的经济业态繁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历史的时针继续转动,塘栖镇、崇贤街道的丝织业、金属加工业、码头业等甚是繁荣,它们也为日后运河沿线的工业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年轻的“运河新星”冉冉升起
接过了航运的接力棒
去年7月,历经六年多建设,承载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成为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重要通道。
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条新航道上的往来盛景:一艘艘庞大的千吨级船舶,满载着煤炭、粮食、油品、钢材、矿建材料等生活物资或大宗物资顺水前行。据悉,因运河二通道的通航,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道等级达到三级,杭州内河运力大幅提升。
运河二通道提升了通航能力,有效缓解了原有航道的交通压力,其最大亮点在于千吨级货轮可直达钱塘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为杭州乃至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通道。同时,对临平发展临河工业、拉长航道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
新老运河交相辉映,不但促进临平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更进一步推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水运事业发展,也为千年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运河畔的产业业态
不断迭代更新
这两年,位于大运河南岸的杭南村“田间咖啡馆”可谓是远近闻名。该片区集合了网红咖啡、田间露营、围炉煮茶等新型业态的农场,吸引了许多杭城周边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除了乡村农文旅越来越兴旺,文创产业也是在运河畔碰撞出了新火花。走进位于运河街道的大运河1986文创园,高耸的烟囱、独具特色的红砖外表、错落有致的锯齿形厂房颇具设计感,这里前身为浙江麻纺厂分厂,临平区通过对老厂房的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与商业创新,将其打造成为大运河畔文创新高地。目前入驻文创企业包括中国榫卯技艺体验空间、大月府古风摄影基地、草莓君主题农场等,经营内容涵盖丝绸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影视拍摄剪辑、企业管理服务、农业科技种植等多个领域。
根据新一轮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临平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正努力建设“运河文化新廊道”“接轨城西科创大走廊桥头堡”,助推大城北一体化发展。大运河科创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放眼未来,大运河科创城计划在近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落地‘文化+科创’双动力引擎,引导总部研发、文旅融合和未来产业集聚,近7000亩存量工业用地,都可用作有机更新,如陆家桥、张家墩等地,都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腾笼换鸟’。”
同时,临平区正在针对运河沿线加强城市复合功能规划,围绕重点人群需求强化休闲生活、商务服务、消费娱乐等功能配套,不断集聚人气,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潮平风满劲,扬帆正当时。大运河畔产业的新篇章,正在提笔挥毫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