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马海良代表: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临平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锻造心理健康专业队伍、落实五育并举育人机制三方面护航青少年阳光健康成长,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推动家校社协同,发挥家庭教育“心育”功能。一是常态化开好“家长第一课”。每学期正式开学前,各中小学开设“家长第一课”,统一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指导家长科学应对亲子矛盾、帮助孩子缓解开学焦虑,切实守好开学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期。2024年春季开学做到开课率100%。二是精准化落实全员家访工作。精准摸排六类重点学生、复学生、转校生等重点家访对象共600余人,由校级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等组团开展入户家访。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11.8万余名普通学生家访。编印《临平区家访工作手册》,组织开展暑期优秀家访安全评选活动,累计收到优秀家访案例199篇。三是高效化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全年累计开展家庭教育进校园活动200余场,发布《临平区学校示范家长学校标准》,2023年选树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等32所区级示范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学校阵地服务家长的能力水平。各校园借助省级平台-之江汇、微信钉钉等建成数字家长学校,每年家长人均学习次数大于4次。2023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认定为省级数字家长学校。
二、锻造专业化队伍,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一是优化学校心理筛查,建立两大机制。在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一本账”管理机制,实现“一生一策”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建设;依托2023年8月发布的“1+4”心理健康帮扶机制,对学校发现的重点学生及时开展疏导等工作。由学校牵头汇集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方力量,为每一位重点学生提供跟踪式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二是提升学校心理服务,开展两项行动。提升我区专任教师“ABC”三证持证率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普培+专培”的心理教师培训行动,组织心理C证扫尾班培训以及心理B证临平专项班,实现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C证全覆盖,学校分管校长、中层干部心理B证全覆;在开学初、中高考、学选考前后,联合区卫生健康局专业心理医生,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巡诊”行动。三是开展校外拓展,用好两大阵地。线上打造阳光青少年平台迁移,师生家长可直接从临平教育发布公众号或浙里办上登录浏览。线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建设。现已实现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两室”100%覆盖,在此基础上全区中小学已创建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站53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1个。
三、推进五育并举,有效打造悦动校园体育品牌。一是抓好校内每天体育一小时。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创编室内操三套,保证中小学生在校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提升青少年体能素质;在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中,临平区男女总分成绩位列八区、县(市)第一名。二是搭建校园体育赛事平台。2023年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28项,创新开展足球赛、篮球校BA比赛,最终决赛在临平体育中心举行,国家队男篮队员现场指导,赛场观众6000余人。2024年已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啦啦操等区级赛事,营造了浓厚的校际体育赛事氛围。通过搭建体育比赛交流平台,强化“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三是做好校园体育人才培育。协同文广旅体局印发《临平区“区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多举措激发运动兴趣,让阳光运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一部分。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区卫生健康局,优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造区域中心,织密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一是重点推进我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我局于2023年开始筹建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初定名为“我爱我”临平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现已进入施工进场阶段,预计于2024年5月正式揭牌投用。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区级民生实事,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展不少于200人次的个辅和30场科普宣讲活动。二是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融合”。依托区级中心建设,整合区内医疗资源,在区域中心内开设诊疗室,为来到中心的学生、家长提供“咨询、干预、转介、治疗”一站式闭环服务。三是持续推进校园“舒心工程”建设。落实落细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工作。对照省市下发的“三机制三清单”要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督查,同时引进信息化技术辅助心理筛查工作。
二、推进“家有爱”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一是以智慧父母学堂为抓手。编印《临平区智慧父母学堂落地实操手册》,临平第一中学等10所中小学为试点学校,排摸各校家长需求困惑,每校形成有针对性的系列家庭教育指导课程10-12节,打造“固定家长学员+固定上课地点+固定上课时间”的家长夜校模式。二是以亲子沟通课程为抓手。以省级优质心理服务品牌项目《亲子沟通系列课》为基础,设立临平第一小学等10所中小学为主力学校,辐射带动全区中小学开展亲子沟通课百场行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中级)班培训班,形成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百人核心团队。三是以学习型家庭评选为抓手。出台《临平区“学习型家庭”评选标准》,面向智慧父母学堂、亲子沟通课试点学校家长学员,以及其他积极参与村社家长课堂的家长,通过完成“5+X”任务打卡(如共读一本书、共赴研学之旅等)评选学习型家庭。
三、赛事驱动,营造阳光校园体育环境。一是聚焦内涵和品质建设。组织开展大课间展评、室内健身操和广播操比赛,办好“校长杯”足球赛、“迎新杯”班BA篮球赛,筹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把校园体育文化节办成学生喜欢、家长参与、学校支持、社会满意的体育“嘉年华”。二是深化区队联办,培养体育精英人才。“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小、初、高三段基地校,联合区文旅体局建立健全部门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和注册机制。三是建立校-片-区三级体育联赛制度。提高办赛能力、提升办赛品质,形成“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阳光体育赛事品牌,评选20所“空手道项目试点学校”,开展空手道项目校园师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助力临平“世界空手道名城”建设。
此外,今年评选出临平区首批美育特色学校11所。开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美术类、音乐类各类比赛,美术类包含篆刻、绘画、海报设计等9个项目,音乐类包含合唱、戏剧、舞蹈等7个项目。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人大议案 > |
尊敬的马海良代表: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临平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锻造心理健康专业队伍、落实五育并举育人机制三方面护航青少年阳光健康成长,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推动家校社协同,发挥家庭教育“心育”功能。一是常态化开好“家长第一课”。每学期正式开学前,各中小学开设“家长第一课”,统一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指导家长科学应对亲子矛盾、帮助孩子缓解开学焦虑,切实守好开学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期。2024年春季开学做到开课率100%。二是精准化落实全员家访工作。精准摸排六类重点学生、复学生、转校生等重点家访对象共600余人,由校级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等组团开展入户家访。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11.8万余名普通学生家访。编印《临平区家访工作手册》,组织开展暑期优秀家访安全评选活动,累计收到优秀家访案例199篇。三是高效化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全年累计开展家庭教育进校园活动200余场,发布《临平区学校示范家长学校标准》,2023年选树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等32所区级示范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学校阵地服务家长的能力水平。各校园借助省级平台-之江汇、微信钉钉等建成数字家长学校,每年家长人均学习次数大于4次。2023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认定为省级数字家长学校。
二、锻造专业化队伍,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一是优化学校心理筛查,建立两大机制。在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一本账”管理机制,实现“一生一策”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建设;依托2023年8月发布的“1+4”心理健康帮扶机制,对学校发现的重点学生及时开展疏导等工作。由学校牵头汇集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方力量,为每一位重点学生提供跟踪式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二是提升学校心理服务,开展两项行动。提升我区专任教师“ABC”三证持证率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普培+专培”的心理教师培训行动,组织心理C证扫尾班培训以及心理B证临平专项班,实现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C证全覆盖,学校分管校长、中层干部心理B证全覆;在开学初、中高考、学选考前后,联合区卫生健康局专业心理医生,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巡诊”行动。三是开展校外拓展,用好两大阵地。线上打造阳光青少年平台迁移,师生家长可直接从临平教育发布公众号或浙里办上登录浏览。线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建设。现已实现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两室”100%覆盖,在此基础上全区中小学已创建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站53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1个。
三、推进五育并举,有效打造悦动校园体育品牌。一是抓好校内每天体育一小时。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创编室内操三套,保证中小学生在校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提升青少年体能素质;在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中,临平区男女总分成绩位列八区、县(市)第一名。二是搭建校园体育赛事平台。2023年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28项,创新开展足球赛、篮球校BA比赛,最终决赛在临平体育中心举行,国家队男篮队员现场指导,赛场观众6000余人。2024年已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啦啦操等区级赛事,营造了浓厚的校际体育赛事氛围。通过搭建体育比赛交流平台,强化“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三是做好校园体育人才培育。协同文广旅体局印发《临平区“区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多举措激发运动兴趣,让阳光运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一部分。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区卫生健康局,优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造区域中心,织密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一是重点推进我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我局于2023年开始筹建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初定名为“我爱我”临平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现已进入施工进场阶段,预计于2024年5月正式揭牌投用。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区级民生实事,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展不少于200人次的个辅和30场科普宣讲活动。二是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融合”。依托区级中心建设,整合区内医疗资源,在区域中心内开设诊疗室,为来到中心的学生、家长提供“咨询、干预、转介、治疗”一站式闭环服务。三是持续推进校园“舒心工程”建设。落实落细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工作。对照省市下发的“三机制三清单”要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督查,同时引进信息化技术辅助心理筛查工作。
二、推进“家有爱”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一是以智慧父母学堂为抓手。编印《临平区智慧父母学堂落地实操手册》,临平第一中学等10所中小学为试点学校,排摸各校家长需求困惑,每校形成有针对性的系列家庭教育指导课程10-12节,打造“固定家长学员+固定上课地点+固定上课时间”的家长夜校模式。二是以亲子沟通课程为抓手。以省级优质心理服务品牌项目《亲子沟通系列课》为基础,设立临平第一小学等10所中小学为主力学校,辐射带动全区中小学开展亲子沟通课百场行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中级)班培训班,形成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百人核心团队。三是以学习型家庭评选为抓手。出台《临平区“学习型家庭”评选标准》,面向智慧父母学堂、亲子沟通课试点学校家长学员,以及其他积极参与村社家长课堂的家长,通过完成“5+X”任务打卡(如共读一本书、共赴研学之旅等)评选学习型家庭。
三、赛事驱动,营造阳光校园体育环境。一是聚焦内涵和品质建设。组织开展大课间展评、室内健身操和广播操比赛,办好“校长杯”足球赛、“迎新杯”班BA篮球赛,筹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把校园体育文化节办成学生喜欢、家长参与、学校支持、社会满意的体育“嘉年华”。二是深化区队联办,培养体育精英人才。“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小、初、高三段基地校,联合区文旅体局建立健全部门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和注册机制。三是建立校-片-区三级体育联赛制度。提高办赛能力、提升办赛品质,形成“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阳光体育赛事品牌,评选20所“空手道项目试点学校”,开展空手道项目校园师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助力临平“世界空手道名城”建设。
此外,今年评选出临平区首批美育特色学校11所。开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美术类、音乐类各类比赛,美术类包含篆刻、绘画、海报设计等9个项目,音乐类包含合唱、戏剧、舞蹈等7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