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03 15:50 来源: 区教育局

尊敬的陈春华、戴群超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办普高建设,提升普高教育普及水平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提案回复如下:

目前全区现有高中学校共11所,共计可提供学位6780个,其中普高7所、学位3773个,职高4所、学位3007个。2023年我区高中学位缺口达1128个,其中普高学位缺口1069个。随着我区初中毕业生数逐年增长,高中学位缺口将逐年呈上升趋势。

围绕提出的几点建议,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有序推进高中扩容。针对高中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区教育局已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关于高中办学思路和工作建议,区常委会专题研讨。拟采取四种方式扩容我区高中教育资源。一是改建一所,将星灿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为1所“高中+初中”模式的新校区,探索贯通式培养具体由余高领办,该校2025年启用,2024年高中先招两个班,90名学生,放在余高学校。二是租用一所,为节约高中项目建设资金,改善实验中学办学条件资源,考虑租用泰利德项目作为实验中学36班规模新校区,老校区两年后置换用于初中办学。三是新批一所,批准光华实验外国语学校变更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中高中12班规模。四是合并一所,临平职高与临平卫校合并,用于生物医药类专业招生。

2.纵深推进高中提质。2023年普高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1169人,比去年增加101人,上线率38.7%,超全省平均18.7个百分点。余高(临平中学)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690人,上线率94%,连续六年保持在90%以上,清北录取8人。全区职高本科上线307人,临平职高本科上线253人,上线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连续10年排名全市第一。下一步,继续坚持普通高中重“出口质量”。大力支持各大普高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努力让更多临平学子进入更好大学深造。余高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清北、浙大等C9高校攻坚,实现“人人上一本”目标;余二高突出985、211、“双一流”学生培养,力争特殊类型控制线突破60%、“百人211”目标;塘栖中学实施“百人上特控”攻坚;实验中学力争实现“人人上本科”目标;树兰高中、信达高中、橄榄树高中满足特长发展、出国求学等多元化需求。继续深化本土中本一体化育人模式。持续推进临平职高与浙江科技大学数控设计与制作专业、乔司职高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等“3+4”中本一体班建设,两班共计招生80人,推动临平学子有更多机会就读重点本科专业,全面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3.优化完善中考招生制度。目前两区还处于融通招生阶段,每月两区中考招生领导小组都要召开联席会议,商议中考中招工作,保障招生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绝违规操作,欢迎广大群众监督。

4.重视普高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局立足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发展需求,组织赴上海、南京等地知名院校进行专场招聘,2023年,录用应届毕业生34人,其中全国双一流大学和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2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1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1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4人。实施“教师生涯全周期培养工程”,打造“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发展雁阵,2023年,遴选17名普通高中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开展“名师领航班”专业培训,新培养省教坛新秀、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市“西湖明珠工程”领军人才各1人,市教坛新秀13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33人。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专项考核和奖励制度,推动建设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绩效目标牵引教育人才发挥作用,2023年下拨给普通高中人才专项经费784余万元、工作室活动经费49万元。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主动对接高层次教育人才认定工作,优化教育系统“暖心留才”专项配套服务,持续完善住房配套、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举措。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结合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及特色化发展需求,开展普通高中名优教师需求调研,积极面向教育发达地区靶向式引进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教育人才,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公告,和华东师大的招师引才合作正在洽谈,争取在优秀毕业生实习和招聘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新教师“培训基地”、名优教师“培养基地”,骨干校长“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区内新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的遴选、开展区外名优教师和骨干校长培养培训项目的合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一定竭尽所能,持续擦亮“临平美好教育”的金名片。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03 15:50 来源: 区教育局

尊敬的陈春华、戴群超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办普高建设,提升普高教育普及水平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提案回复如下:

目前全区现有高中学校共11所,共计可提供学位6780个,其中普高7所、学位3773个,职高4所、学位3007个。2023年我区高中学位缺口达1128个,其中普高学位缺口1069个。随着我区初中毕业生数逐年增长,高中学位缺口将逐年呈上升趋势。

围绕提出的几点建议,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有序推进高中扩容。针对高中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区教育局已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关于高中办学思路和工作建议,区常委会专题研讨。拟采取四种方式扩容我区高中教育资源。一是改建一所,将星灿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为1所“高中+初中”模式的新校区,探索贯通式培养具体由余高领办,该校2025年启用,2024年高中先招两个班,90名学生,放在余高学校。二是租用一所,为节约高中项目建设资金,改善实验中学办学条件资源,考虑租用泰利德项目作为实验中学36班规模新校区,老校区两年后置换用于初中办学。三是新批一所,批准光华实验外国语学校变更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中高中12班规模。四是合并一所,临平职高与临平卫校合并,用于生物医药类专业招生。

2.纵深推进高中提质。2023年普高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1169人,比去年增加101人,上线率38.7%,超全省平均18.7个百分点。余高(临平中学)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690人,上线率94%,连续六年保持在90%以上,清北录取8人。全区职高本科上线307人,临平职高本科上线253人,上线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连续10年排名全市第一。下一步,继续坚持普通高中重“出口质量”。大力支持各大普高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努力让更多临平学子进入更好大学深造。余高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清北、浙大等C9高校攻坚,实现“人人上一本”目标;余二高突出985、211、“双一流”学生培养,力争特殊类型控制线突破60%、“百人211”目标;塘栖中学实施“百人上特控”攻坚;实验中学力争实现“人人上本科”目标;树兰高中、信达高中、橄榄树高中满足特长发展、出国求学等多元化需求。继续深化本土中本一体化育人模式。持续推进临平职高与浙江科技大学数控设计与制作专业、乔司职高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等“3+4”中本一体班建设,两班共计招生80人,推动临平学子有更多机会就读重点本科专业,全面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3.优化完善中考招生制度。目前两区还处于融通招生阶段,每月两区中考招生领导小组都要召开联席会议,商议中考中招工作,保障招生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绝违规操作,欢迎广大群众监督。

4.重视普高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局立足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发展需求,组织赴上海、南京等地知名院校进行专场招聘,2023年,录用应届毕业生34人,其中全国双一流大学和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2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1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1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4人。实施“教师生涯全周期培养工程”,打造“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发展雁阵,2023年,遴选17名普通高中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开展“名师领航班”专业培训,新培养省教坛新秀、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市“西湖明珠工程”领军人才各1人,市教坛新秀13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33人。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专项考核和奖励制度,推动建设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绩效目标牵引教育人才发挥作用,2023年下拨给普通高中人才专项经费784余万元、工作室活动经费49万元。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主动对接高层次教育人才认定工作,优化教育系统“暖心留才”专项配套服务,持续完善住房配套、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举措。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结合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及特色化发展需求,开展普通高中名优教师需求调研,积极面向教育发达地区靶向式引进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教育人才,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公告,和华东师大的招师引才合作正在洽谈,争取在优秀毕业生实习和招聘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新教师“培训基地”、名优教师“培养基地”,骨干校长“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区内新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的遴选、开展区外名优教师和骨干校长培养培训项目的合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一定竭尽所能,持续擦亮“临平美好教育”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