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微融媒体中心 李根旺 通讯员 杨莉 张建) 一台好戏,起于立意布局,成于精彩演绎。近日,“爱上大运河 丝路文化行”活动(以下简称“爱上大运河”活动)走过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到达浙江宁波。在这里,两地非遗同台亮相,历史风华交相辉映,浙东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紧密“握手”,杭甬“双城记”再添生动篇章。
悠悠浙东运河,一头挑着南宋故都,一头牵着海丝古港。从杭州一路走来,浙东运河载着人员、货物、文化,以涓流打破地域阻隔,让“浙”里互通有无,这便是运河的力量。千百年来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杭甬两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文化基因。
美美与共的“比翼双飞”
美物之所以抵心,在于可以传情达意。活动中所展出的宁波金银彩绣、清水丝绵等丝绸织物精致华丽,每件展品都称得上是指尖上的“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于无声处起针,于细微处走线。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宁波金银彩绣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婚装、戏服及衣帽配饰是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服饰类的典型代表,“十里红妆”的婚俗中,新娘所戴的凤冠霞帔就是用金银彩绣绣制而成。
另一边,来自临平的清水丝绵同样亮眼。临平塘栖地处运河流域、杭嘉湖平原,同样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如今,临平清水丝绵已成为区内特色文化符号,2008年,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益于其绵色泽洁白、手感柔滑、弹性好、拉力强、厚薄均匀等优秀特点,清水丝绵曾作为运动员公寓布草配备亮相第十四届冬运会。
传承发展的“双向奔赴”
与时俱进,改良工艺与绣法,让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活动中,两地的丝绸织品从业者们一致认为,非遗传承不只是要做好产品,还需要依据最新的装备、材料、技术,以及消费者的喜好趋势,做出对应的创新,从而做大市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实现丝绸工艺与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
秉承“以东为骨,以西为韵”的理念。当前,金银彩绣工艺不仅应用到演出礼服、日常礼服等设计上,同时也在手包、首饰等配饰上下功夫,将传统与时尚结合,不局限于简单复制经典,而是对中国经典元素的现代表达,以设计思维重新定义传统技艺。“我们在探讨清水丝绵一些成品能否通过绣法与金银彩绣进行融合搭配,这也是一种创新,值得深入研究。”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承人沈美丽说。
特色展品的“百花齐放”
当天,临平的宋锦、米塑、同福永酒、糕点、糕版等特色展品纷纷亮相,各展风采。在临平,老底子的人们爱吃印糕,除了美味可口外,更因其寄予了美好的祝愿。蕴含吉祥如意、祈福求财、开枝散叶、五子登科等祝福的图案成了各类印糕版的主体,小小的糕版中蕴含了稻作文化、美术文化、民俗民风文化和历史文化。
宁波的骨木镶嵌和朱金漆木雕也同台展出,为现场市民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据介绍,宁波朱金漆木雕和骨木镶嵌一样,都是根植于浙东地区精湛而古老的民间手艺,代表着宁波匠师以精细工巧、内涵丰实为特色的艺术追求。
向东是大海,按下“play”键。在海上丝绸之路与浙东大运河的交汇处,“爱上大运河”活动以杭甬两地特色展品技艺为载体,通过一首“河海丝绸”主题曲,奏响杭甬“双城记”文化合作交流的新乐章。接下来,“爱上大运河”活动将在塘栖古镇精彩收尾,为这场文化之旅画上完美的句点,让我们一起期待终点站的精彩盛宴!
分享到: |
本报讯 (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微融媒体中心 李根旺 通讯员 杨莉 张建) 一台好戏,起于立意布局,成于精彩演绎。近日,“爱上大运河 丝路文化行”活动(以下简称“爱上大运河”活动)走过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到达浙江宁波。在这里,两地非遗同台亮相,历史风华交相辉映,浙东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紧密“握手”,杭甬“双城记”再添生动篇章。
悠悠浙东运河,一头挑着南宋故都,一头牵着海丝古港。从杭州一路走来,浙东运河载着人员、货物、文化,以涓流打破地域阻隔,让“浙”里互通有无,这便是运河的力量。千百年来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杭甬两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文化基因。
美美与共的“比翼双飞”
美物之所以抵心,在于可以传情达意。活动中所展出的宁波金银彩绣、清水丝绵等丝绸织物精致华丽,每件展品都称得上是指尖上的“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于无声处起针,于细微处走线。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宁波金银彩绣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婚装、戏服及衣帽配饰是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服饰类的典型代表,“十里红妆”的婚俗中,新娘所戴的凤冠霞帔就是用金银彩绣绣制而成。
另一边,来自临平的清水丝绵同样亮眼。临平塘栖地处运河流域、杭嘉湖平原,同样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如今,临平清水丝绵已成为区内特色文化符号,2008年,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益于其绵色泽洁白、手感柔滑、弹性好、拉力强、厚薄均匀等优秀特点,清水丝绵曾作为运动员公寓布草配备亮相第十四届冬运会。
传承发展的“双向奔赴”
与时俱进,改良工艺与绣法,让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活动中,两地的丝绸织品从业者们一致认为,非遗传承不只是要做好产品,还需要依据最新的装备、材料、技术,以及消费者的喜好趋势,做出对应的创新,从而做大市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实现丝绸工艺与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
秉承“以东为骨,以西为韵”的理念。当前,金银彩绣工艺不仅应用到演出礼服、日常礼服等设计上,同时也在手包、首饰等配饰上下功夫,将传统与时尚结合,不局限于简单复制经典,而是对中国经典元素的现代表达,以设计思维重新定义传统技艺。“我们在探讨清水丝绵一些成品能否通过绣法与金银彩绣进行融合搭配,这也是一种创新,值得深入研究。”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承人沈美丽说。
特色展品的“百花齐放”
当天,临平的宋锦、米塑、同福永酒、糕点、糕版等特色展品纷纷亮相,各展风采。在临平,老底子的人们爱吃印糕,除了美味可口外,更因其寄予了美好的祝愿。蕴含吉祥如意、祈福求财、开枝散叶、五子登科等祝福的图案成了各类印糕版的主体,小小的糕版中蕴含了稻作文化、美术文化、民俗民风文化和历史文化。
宁波的骨木镶嵌和朱金漆木雕也同台展出,为现场市民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据介绍,宁波朱金漆木雕和骨木镶嵌一样,都是根植于浙东地区精湛而古老的民间手艺,代表着宁波匠师以精细工巧、内涵丰实为特色的艺术追求。
向东是大海,按下“play”键。在海上丝绸之路与浙东大运河的交汇处,“爱上大运河”活动以杭甬两地特色展品技艺为载体,通过一首“河海丝绸”主题曲,奏响杭甬“双城记”文化合作交流的新乐章。接下来,“爱上大运河”活动将在塘栖古镇精彩收尾,为这场文化之旅画上完美的句点,让我们一起期待终点站的精彩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