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年增产520吨节水439万立方米
我区更新升级灌溉设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 2024-08-09 09:48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809002_001_01_b.jpg

智慧大屏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叶面湿度等数据

本报讯 (记者 方祎 蒋琪峰 通讯员 肖健飞 邵胜雨 实习生 戴子惠) 炎炎夏日,让农作物“喝”饱水,是农业高效生产、抗旱保供的基础。不过,在水资源愈发珍贵的当下,如何让农作物在“喝”足水的同时又节水,自然而然成为农业生产延伸而出的新命题。为了答好这道考题,临平大力做好灌溉设施更新升级行动,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烈日炙烤下,记者近日来到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看到连片农田绿意葱茏,水稻长势喜人,而这离不开水资源的及时有效供给。在新落成的香樟园泵站内,只见工作人员启动水泵,源源不断的水流便顺着如毛细血管一般的地下管道,流经周边731亩农田,让其快速“喝”上清凉水。“现在是水稻的出穗期,是对水的需求量最高的时候。泵站改造提升后,我们在手机上也可以同步操控,非常方便。”田立方农业生产承包公司农机服务部负责人胡祥喜介绍道。

包括香樟园泵站在内,今年以来,田立方内一共提升改造了10个泵站,更新升级内容包括泵房建筑改造、标志标牌配置、远传控制管理、计量数据采集信息化等。原先老旧的引水渠同步替换为地下管道,3000余亩农田的灌溉效能得以提高,维护成本却降低了不少。为了保证农作物不缺水,农田里还增设了不少传感器,土壤水分、叶面湿度等数据会实时传输到智慧大屏上,工作人员只需在大屏或手机上轻轻一点,便能实现“一键启闭、精准灌溉”。“相较于以前传统的漫灌,如今的精准灌溉可促进农田灌溉节水约30%,亩均增产5%。”胡祥喜说。

在田立方雾耕农业中心,采用新型雾耕技术种植的瓜果蔬菜,预计亩均产量可以达到传统土壤栽培的10倍以上,省水率却高达98%。而这些,都是临平近年来创新发展节水灌溉的生动缩影。

水利兴,则农业兴。我区贯彻落实“五个一”机制,加强专项资金保障,对全区范围内的102座灌溉泵闸站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49座。截至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609提升至0.624,位居全省前列,经测算,可促进粮食年增产520吨、节水439万立方米。

“今年,我们计划更新改造灌溉泵闸站30座,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2座,6月底前已经全部完成。”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科工作人员邵胜雨告诉记者,除了做好农田灌溉泵闸站改造提升,我区还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开展农田水利灌溉业务培训、打造“一泵站一故事”品牌等方式,不断巩固提升水价改革“成效”,强化全民节水意识。“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管护集约化、规模化试点,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助力乡村振兴。”邵胜雨说。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粮食年增产520吨节水439万立方米
发布时间: 2024-08-09 09:48:13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809002_001_01_b.jpg

智慧大屏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叶面湿度等数据

本报讯 (记者 方祎 蒋琪峰 通讯员 肖健飞 邵胜雨 实习生 戴子惠) 炎炎夏日,让农作物“喝”饱水,是农业高效生产、抗旱保供的基础。不过,在水资源愈发珍贵的当下,如何让农作物在“喝”足水的同时又节水,自然而然成为农业生产延伸而出的新命题。为了答好这道考题,临平大力做好灌溉设施更新升级行动,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烈日炙烤下,记者近日来到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看到连片农田绿意葱茏,水稻长势喜人,而这离不开水资源的及时有效供给。在新落成的香樟园泵站内,只见工作人员启动水泵,源源不断的水流便顺着如毛细血管一般的地下管道,流经周边731亩农田,让其快速“喝”上清凉水。“现在是水稻的出穗期,是对水的需求量最高的时候。泵站改造提升后,我们在手机上也可以同步操控,非常方便。”田立方农业生产承包公司农机服务部负责人胡祥喜介绍道。

包括香樟园泵站在内,今年以来,田立方内一共提升改造了10个泵站,更新升级内容包括泵房建筑改造、标志标牌配置、远传控制管理、计量数据采集信息化等。原先老旧的引水渠同步替换为地下管道,3000余亩农田的灌溉效能得以提高,维护成本却降低了不少。为了保证农作物不缺水,农田里还增设了不少传感器,土壤水分、叶面湿度等数据会实时传输到智慧大屏上,工作人员只需在大屏或手机上轻轻一点,便能实现“一键启闭、精准灌溉”。“相较于以前传统的漫灌,如今的精准灌溉可促进农田灌溉节水约30%,亩均增产5%。”胡祥喜说。

在田立方雾耕农业中心,采用新型雾耕技术种植的瓜果蔬菜,预计亩均产量可以达到传统土壤栽培的10倍以上,省水率却高达98%。而这些,都是临平近年来创新发展节水灌溉的生动缩影。

水利兴,则农业兴。我区贯彻落实“五个一”机制,加强专项资金保障,对全区范围内的102座灌溉泵闸站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49座。截至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609提升至0.624,位居全省前列,经测算,可促进粮食年增产520吨、节水439万立方米。

“今年,我们计划更新改造灌溉泵闸站30座,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2座,6月底前已经全部完成。”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科工作人员邵胜雨告诉记者,除了做好农田灌溉泵闸站改造提升,我区还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开展农田水利灌溉业务培训、打造“一泵站一故事”品牌等方式,不断巩固提升水价改革“成效”,强化全民节水意识。“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管护集约化、规模化试点,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助力乡村振兴。”邵胜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