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马秋丽 柯诗剑)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临平区深度融合智慧元素,提升固体废物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区的“无废”监管网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让“无废”理念如春风化雨,深入民心,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生活方式。
为深化公众对“无废”理念的认识与参与,今年临平区精心策划了工业游新路线,涵盖高端智造、绿色科技、生物医药、时尚美学及环保手作等40余项工业研学体验活动。市民与游客在探索工业前沿“黑科技”的同时,更能亲身体验临平造的绿色魅力。例如:漫步临平净水厂,揭秘污水净化循环的奥秘;探访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趣味实验掌握水质监测精髓等。
校园作为传播“无废”理念的前沿阵地,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创新实践,以“乔手无废技能培训”为桥梁,巧妙融合“无废”理念于日常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废物旧材料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既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环保意识,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具有“无废”理念的新时代工匠。在今年浙江省举办的“国际无废日”舞台上,学生们的作布、纸艺及扎染作品大放异彩,赢得广泛赞誉,成为“无废”临平的最佳代言。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是临平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行动,依托本土企业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临平构建起从源头分类、高效运输到精准分拣的全链条闭环体系,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回收率与资源化利用率。截至目前,智能箱体覆盖全区610个小区、37.7万户居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5%,群众反映的垃圾分类问题同比下降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之本,更是发展之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临平还通过构建“三池两坝”、推广循环养殖等举措,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农药包装与农膜回收率均达高位;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建筑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工业固废通过精细分拣,转化为宝贵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高达98.47%。
截至目前,临平区已成功创建“无废细胞”188个、省百优“无废细胞”3个,全省无废城市最佳实践案例1个,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1所。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将“无废”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临平区“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还在持续实施中。未来,临平区将继续汇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为绘就美丽临平新画卷、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马秋丽 柯诗剑)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临平区深度融合智慧元素,提升固体废物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区的“无废”监管网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让“无废”理念如春风化雨,深入民心,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生活方式。
为深化公众对“无废”理念的认识与参与,今年临平区精心策划了工业游新路线,涵盖高端智造、绿色科技、生物医药、时尚美学及环保手作等40余项工业研学体验活动。市民与游客在探索工业前沿“黑科技”的同时,更能亲身体验临平造的绿色魅力。例如:漫步临平净水厂,揭秘污水净化循环的奥秘;探访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趣味实验掌握水质监测精髓等。
校园作为传播“无废”理念的前沿阵地,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创新实践,以“乔手无废技能培训”为桥梁,巧妙融合“无废”理念于日常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废物旧材料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既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环保意识,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具有“无废”理念的新时代工匠。在今年浙江省举办的“国际无废日”舞台上,学生们的作布、纸艺及扎染作品大放异彩,赢得广泛赞誉,成为“无废”临平的最佳代言。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是临平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行动,依托本土企业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临平构建起从源头分类、高效运输到精准分拣的全链条闭环体系,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回收率与资源化利用率。截至目前,智能箱体覆盖全区610个小区、37.7万户居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5%,群众反映的垃圾分类问题同比下降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之本,更是发展之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临平还通过构建“三池两坝”、推广循环养殖等举措,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农药包装与农膜回收率均达高位;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建筑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工业固废通过精细分拣,转化为宝贵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高达98.47%。
截至目前,临平区已成功创建“无废细胞”188个、省百优“无废细胞”3个,全省无废城市最佳实践案例1个,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1所。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将“无废”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临平区“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还在持续实施中。未来,临平区将继续汇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为绘就美丽临平新画卷、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