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23/2025-20133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文广旅体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文广旅体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5-02-11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来源:办公室(财务科、政策法规科) 发布时间: 2025-02-11 15:48 浏览次数:
2024年区文广旅体局持续以群众品质需求为导向,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抓手,全面配合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建设。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与时偕行,做优文化遗产传承出新
一是以保护铸魂夯实发展根基。完善机制、厘清底数。制定、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区划内建设工程报批的通知》等三项文件,进一步重申、明确相关报批要求和程序,今年初步审核考古前置地块共80宗,完成勘探地块31宗。以全国文物四普与三普复核为契机,联合镇街开展日常巡查,共计出动检察人员2300余人次,完成308处三普登录文物的复核与信息登录,其中现存文物244处。二是以传承为脉擦亮文化标识。坚持中华文明标识保护传承,深化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探索打造以区级博物馆一馆三区为主体,高品质乡村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之城”。目前,临平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古海塘博物馆项目已近尾声,预计于年底面向公众开放,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正进行展陈设计施工,姚虞琴纪念馆和临平俞樾纪念馆获评2024年度省级乡村博物馆,蚕桑文化活态展示馆获评市级乡村博物馆。三是以创新提神做强活态利用。承办省“非遗过大年”启动仪式,举办第四届“临平非遗季”,结合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三区联展与各类体育赛事等推出特色非遗集市,不断创新非遗特色体验。建成集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特色街区与非遗体验店,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4项、区级非遗工坊9个,成功创建省级非遗工坊4家。省级非遗工坊建设交流活动、杭州市非遗美食周在我区举办。
(二)以需定供,做优公共文化服务优享
一是拓展公共文体网络。靠前谋划,快速推进,以超额建设为目标,通过实地踏勘、专家评审等形式,明确建设计划,高质量推进公共文体空间建设。紧盯省市级文体项目,完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市级文化驿站及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等建设任务62处。新增区级“临品”系列空间9个、基层体育设施9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4万㎡,公共文体阵地不断拓展。二是创新惠民品牌活动。承办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全国(杭州)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等国家级活动,配以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万册图书进万家、藕花洲故事会、“水乡工坊”社教活动等传统品牌活动,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打造艺尚音乐节系列“户外+音乐”活动,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临平区诗词大会,推出夜学堂、周末学堂、银发学堂等“艺上学堂”全民艺术普及课程,共计服务市民群众900余万。三是做优文艺精品创作。聚焦文艺精品深加工,结合基层展演,持续做好作品打磨,力争出精品创品牌。小品《追风的人》、杭摊《风雨造桥人》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分别荣获节目奖提名和节目奖入围;原创小品《少说一句话》荣获浙江省第三十四届群众戏剧小品大赛金奖,原创越剧小戏《广济桥》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银奖。
(三)全民共享,体育赛事体系初具规模
一是“空手道赛事名城”建设初见雏形。成功举办第20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暨第3届亚洲残疾人空手道锦标赛,共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等31个国家及地区的700余人参加。全年共举办全国空手道赛事2场、省级赛事1场、区级赛事1场,结合非遗等元素,打造空手道衍生集市,吸引群众5万人次。同时,深入开展临平区空手道体教融合项目,打造空手道特色学校29所,亚洲空手道学院和训练中心落户临平。二是“足球赛事之城”打造稳步推进。与浙江省足球协会签订打造“足球赛事之城”战略协议,引进吴越钱塘足球俱乐部落户临平,举办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中国男子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中国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等5项赛事64场比赛,累计入场观众超15万人。相关工作在杭州市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部署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三是群众品牌赛事活动全面开花。以临平体育中心为核心、区内嵌入式体育场地为辐射半径,引育群众性体育赛事品牌。2024临平半程马拉松参赛人员达到1万余人、2024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参加人员达到5000人,临平体育中心举办各级各类赛事50余场,全区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培训等活动1201场、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206堂。截止目前,惠及市民超100万人次。
(四)协同创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一是夯实文旅发展基础。开展新一轮产业政策修订,制定鼓励客源引进、发展会奖旅游、推进品牌创建、住宿业上规提质等奖励政策,完成市区两级886万元资金兑付。做优A级景区整改提质,推进超-丁综保等23个文旅项目建设,重点盯引超山文旅综合体(富悦酒店)、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等特色项目,1-9月累计完成投资46.32亿元,实际投资完成率136%。推进41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建设,其中13个项目被评为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二是打造多元特色品牌。培育多元业态,深化“乡村+”“工业+”“露营+”等旅游模式,重点帮扶塘栖村、新宇村发展乡村旅游,深化研学基地培育,老板电器、法根食品分别纳入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对象,米乐乐绿野庄园采摘基地获评省3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深挖美食元素,承办“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九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浙江赛区),开展大运河美食挑战赛、老板电器亲子烹饪等美食大赛。深化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艺尚汀兰集入选“浙江示范文旅市集”;朱炳仁铜《鹿王天尊》入选“浙江十佳旅游商品”。承办2024“浙派好礼”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遴选活动,我区11个商品获奖。三是深化矩阵宣传推广。做优矩阵宣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围绕#跟着赛事游临平 #跟着音乐游临平 #跟着美食游临平 #文旅新体验 #文旅好趣处等话题,结合实时热点开展文旅宣传,重点关注临平半程马拉松、行走大运河、香港明星赛等重大文旅体活动,并联动全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2024年,临平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围绕#跟着赛事游临平 #跟着音乐游临平 #跟着美食游临平 #文旅新体验 #文旅好趣处等话题,并结合实时热点开展文旅宣传。其中,“文旅临平”微信公众号共计推出微信推文813条,总计阅读量达162万+;“临平文旅”视频号&抖音号共计推出762条,总计观看量达551万+。“临平半程马拉松”全网传播累计观看和阅读量超过1亿次,话题登上抖音同城榜第三。
(五)警钟长鸣,坚守文旅领域安全底线
一是优化行业监管举措。把严行业准入关口,做好行业市场主体管理。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259件,其他行政权力事项22项,实地勘查文体经营场所117家次,接收咨询2040件。指导富邦丽佳国际大酒店创建金树叶级绿色饭店。做优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工作,重点聚焦安全生产与预付式消费,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游泳场所专项整治、文化企业联合检查、预付式消费整治等行动,共出动各类检查人员4239人次,检查各类场所1436处,发现各类隐患425处,完成整改425处,整改率为100%。二是推进广电基础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完善《临平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平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指数。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制定《关于临平区应急广播使用和管理办法》,召开全区应急广播体系深化建设专题培训,完成132个社区应急广播建设任务。三是强化意识形态监管。完善我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结合两会维稳等重要节点,完成重保期安全播出工作,开展市级区级安全播出大检查。做优非法地卫整治,共发现问题点位89个并完成整改。关注“扫黄打非”重点领域,协同宣传部、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新闻出版市场开展整治攻坚,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01人次,检查场所105家次,开展抵制非法出版物培训宣传4次,查获相关案件7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的攻坚之年,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旅发展工作,区文广旅体局将持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优化文旅品牌打造,文体服务提升、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工作有序开展。
(一)围绕中心工作,深化品牌塑造
一是完善高端赛事体系。深化“1+1+N”赛事体系完善。推进世界空手道联合会K1超级联赛、亚洲空手道联合会青少年训练营等国际项目,办优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中国男子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中国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等主场比赛,深化亚洲空手道学院和训练中心与足球球迷协会建设,进一步推动“空手道赛事名城”与“足球赛事之城”打造。二是做深文化窗口打造。做深古海塘博物馆与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两大标志性窗口打造,充分挖掘辖区非遗资源。重点关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馆工作,计划于2月25日完成基本施工,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举行开馆仪式,并举办全国考古遗址会议,推动高校文物科技保护共建基地的落户挂牌。同时做强非遗街区、非遗体验店、非遗工坊等载体建设,做活“非遗+”文章,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三是编制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十五五”文旅体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文旅体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按照“一核一带三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指导各板块文旅项目招引,重点提升塘栖古镇、丁山湖、超山景区等文旅项目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彰显“名镇、名山、名湖”的独特优势。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放大大运河沿线、塘超小径、崇贤和美水乡等乡村旅游产业聚集效应。
(二)紧盯民生实事,推进惠民优享
一是优化基层阵地供给。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亚运场馆综合开放任务,落实低免开放政策,结合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空间优化,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快推进省、市、区三级体育场地建设项目,同时重点围绕全国足球重点城市区建设,丰富足球场地资源。二是丰富群众活动开展。开展高质量文艺演出,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持续举办藕花洲大舞台、文艺赋美、艺尚音乐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不少于200场,“艺上学堂”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不少于30场,博物馆社教活动不少于50场。继续举办临平区半程马拉松、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2025第六届浙马纪录挑战赛等大型群众体育赛事与基层体育活动,确保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培训活动不少于600场,“防溺水”公益培训课堂不少于100堂。三是夯实文博发展基础。落实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继续开展临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5月完成第二阶段普查任务,年底前完成对消失文物、四普新发现登录文物依法认定、登记,建立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严格做好文物审批、发掘工作,结合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修缮不可移动文物2处。
(三)聚力深度融合,创新消费场景
一是迭代跨界融合产品。探索各类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新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新市场。着重发挥艺尚小镇时尚禀赋,打造运动时尚周,推出体育服装发布、运动品牌论坛和运动潮人狂欢节等。结合世界空手道联盟K1超级联赛等重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赛事+旅游”、“音乐+旅游”、“美食+旅游”等业态及产品。二是创建特色消费品牌。围绕浙江味道·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浙里千集等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立足临平实际,深化等级民宿、旅游商品、文旅市集项目培育,升级打造运河、赏梅等特色主题游线,迭代推出一日游、二日游攻略。深耕杭州本地及周边3小时自驾城市群核心市场,引流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市场,通过深度旅游推介、跨地域合作、客源互送,实现创新宣传和精准营销。三是牢守行业监管底线。坚持警钟长鸣,深化行业综合治理,筑牢文旅体大安全防线。做优省级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攻坚,持续开展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与非法地卫整治。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聚焦大型文旅活动、新业态、旅行社、文体类校外培训、预付式消费、扫黄打非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地毯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优化安全生产闭环管理工作。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