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方祎 通讯员 谢雪) 为进一步增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人才支撑,加快培养一批兼通医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日前,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战略人才班开班活动暨“实践基地医药工业数智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指导组”成立仪式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首先做了题为“数智技术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分享,拉开了本次战略人才培训的序幕。据了解,人才班汇集了国内医药工业领域的百余名学员参加。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围绕数字化战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监管协同四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进行企业调研,交流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成果。
本次新成立的专家指导组由张伯礼院士领衔,集结了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程翼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正,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水木分子首席科学家聂再清等学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为医药工业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
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毅是专家指导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指导组共同商议制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实践类培养课程体系,“也纳入了长三角地区相关的医药企业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这边也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场地,包括仿真实践基地。依托这些资源,通过我们系统长周期的培训,希望能够真正为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王毅说。
据了解,依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试点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已举办相关主题的各类中短期培训班15个,培训人数逾2600人。未来,除了持续做好数字智能时代医药工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还将加强央地联动,订单式培养各领域“高精尖缺”工程技术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接下来我们也会在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成立不同的专家指导组,在课程研制、场景搭建、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体系化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教务官姚明说。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方祎 通讯员 谢雪) 为进一步增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人才支撑,加快培养一批兼通医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日前,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战略人才班开班活动暨“实践基地医药工业数智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指导组”成立仪式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首先做了题为“数智技术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分享,拉开了本次战略人才培训的序幕。据了解,人才班汇集了国内医药工业领域的百余名学员参加。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围绕数字化战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监管协同四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进行企业调研,交流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成果。
本次新成立的专家指导组由张伯礼院士领衔,集结了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程翼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正,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水木分子首席科学家聂再清等学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为医药工业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
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毅是专家指导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指导组共同商议制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实践类培养课程体系,“也纳入了长三角地区相关的医药企业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这边也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场地,包括仿真实践基地。依托这些资源,通过我们系统长周期的培训,希望能够真正为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王毅说。
据了解,依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试点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已举办相关主题的各类中短期培训班15个,培训人数逾2600人。未来,除了持续做好数字智能时代医药工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还将加强央地联动,订单式培养各领域“高精尖缺”工程技术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接下来我们也会在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成立不同的专家指导组,在课程研制、场景搭建、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体系化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教务官姚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