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人妙手制哪吒
让更多人感受神话故事与非遗婴戏相结合的魅力
发布时间: 2025-02-27 09:23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227002_001_02_b.jpg

linping0227002_001_01_b.jpg

本报讯 (东湖街道微融媒体中心 阮笑言)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大热,哪吒这一经典形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点燃了大家的“二创”热情。这些天,非遗婴戏传承人李燕用流畅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灵动可爱的“哪吒”主题婴戏画作品,为这部优秀电影点赞的同时,也为非遗文化注入了崭新动力。

走进位于东湖街道的婴戏工作室,非遗传承人李燕正在以当下火爆的哪吒为主题创作婴戏画。只见她用铅笔勾勒出人物形象,针对面部、身体、四肢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墨色层次进行勾线、分染,再用鲜艳的色彩平涂人物的服饰,精心创作出一幅幅关于哪吒的婴戏画。

“中国传统绘画在人物表现上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塑形’构思并确立画面中人物的布局与姿态;‘白描’以墨线勾勒人物的神态与结构;‘上色’进一步丰富画面层次,增强视觉表现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李燕说道。

据了解,传统“婴戏”绘画技法盛行于宋朝,以儿童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绘画比例要求头部占身体比例大、身体富态圆润、骨骼特征不明显,注重表现生动的姿态和专注喜悦的表情,将儿童的天真烂漫、憨态可掬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画面,体现了中国人多子多福、子孙绵延的传统思想和美好愿望。

此外,李燕利用婴戏画作品制作了一系列的非遗衍生文创产品,涵盖家居装饰、生活用品、数码配件等多个领域。像以婴戏图中的儿童嬉戏场景为蓝本,设计出了精美的摆件、挂件,为现代家庭增添了温馨与童趣;将婴戏画的元素运用到充电宝、手机支架等数码配件设计上,让工作与生活也充满了艺术气息;还有以婴戏画为灵感创作的扇子、饰品等,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非遗爱好者和传承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美学,通过创新创作婴戏画作品,让更多人感受神话故事与非遗婴戏相结合的魅力。”李燕表示,接下来,她将尝试运用AI等科技技术,让作品能够走出来、活起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非遗匠人妙手制哪吒
发布时间: 2025-02-27 09:23:13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227002_001_02_b.jpg

linping0227002_001_01_b.jpg

本报讯 (东湖街道微融媒体中心 阮笑言)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大热,哪吒这一经典形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点燃了大家的“二创”热情。这些天,非遗婴戏传承人李燕用流畅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灵动可爱的“哪吒”主题婴戏画作品,为这部优秀电影点赞的同时,也为非遗文化注入了崭新动力。

走进位于东湖街道的婴戏工作室,非遗传承人李燕正在以当下火爆的哪吒为主题创作婴戏画。只见她用铅笔勾勒出人物形象,针对面部、身体、四肢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墨色层次进行勾线、分染,再用鲜艳的色彩平涂人物的服饰,精心创作出一幅幅关于哪吒的婴戏画。

“中国传统绘画在人物表现上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塑形’构思并确立画面中人物的布局与姿态;‘白描’以墨线勾勒人物的神态与结构;‘上色’进一步丰富画面层次,增强视觉表现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李燕说道。

据了解,传统“婴戏”绘画技法盛行于宋朝,以儿童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绘画比例要求头部占身体比例大、身体富态圆润、骨骼特征不明显,注重表现生动的姿态和专注喜悦的表情,将儿童的天真烂漫、憨态可掬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画面,体现了中国人多子多福、子孙绵延的传统思想和美好愿望。

此外,李燕利用婴戏画作品制作了一系列的非遗衍生文创产品,涵盖家居装饰、生活用品、数码配件等多个领域。像以婴戏图中的儿童嬉戏场景为蓝本,设计出了精美的摆件、挂件,为现代家庭增添了温馨与童趣;将婴戏画的元素运用到充电宝、手机支架等数码配件设计上,让工作与生活也充满了艺术气息;还有以婴戏画为灵感创作的扇子、饰品等,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非遗爱好者和传承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美学,通过创新创作婴戏画作品,让更多人感受神话故事与非遗婴戏相结合的魅力。”李燕表示,接下来,她将尝试运用AI等科技技术,让作品能够走出来、活起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