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大年初五,年味正浓,塘栖古镇游人如织。翻过广济桥向东行,一阵浓郁的咖啡香随风飘来,循香望去,一家名为“小蜗牛公益咖啡吧”的小店映入眼帘。
踏入店门,暖意融融。这家“嵌”在塘栖书苑内的小店面积不足20平方米,装修简单温馨,墙面上贴着店员们的笑脸照片,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午饭刚过,古镇迎来了人流高峰,小店里也随之热闹起来。吧台前,店员佳怡忙个不停,磨豆、萃取、打奶泡、拉花……短短几分钟,一杯拉花精巧的拿铁便递到了客人手中。“您的拿铁,请慢用。” 佳怡满脸笑容地递上咖啡,随即又投入到下一杯饮品的制作中。若不是提前了解,很难察觉这位阳光开朗的女孩是一名先天性智力障碍者。“每次来这里上班,她都很开心。”佳怡妈妈坐在不远处的一张书桌前,安静地注视着女儿。她告诉记者,佳怡今年25岁,从11岁起便进入区汀洲学校学习,在学校里,老师们耐心的引导与接纳让佳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但能否融入社会,佳怡妈妈心中也没谱。
转机出现在2022年初夏。
那年5月,学校正式启用了“星起点”暨“侨爱职训基地”,为心智障碍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的校内场景,帮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平日里手巧的佳怡被选中开始学习咖啡制作。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她从认识咖啡豆、研磨咖啡粉、萃取咖啡液等基础功一步步学起,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杯美味的咖啡饮品。掌握了一项技能不仅让佳怡收获了一份自信,更为她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2023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小蜗牛公益咖啡吧”作为“星起点”2.0版正式营业。佳怡和同学小宇成为了咖啡吧的首批员工,实现了从“上学”到“上班”的身份转变。目前,这家店铺的4名员工中有3名是残障人士,主要负责饮品制作、店面清洁等工作。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的机会,更找到了融入社会的平台。“来这里上班后子变得开朗多了,也更愿意与人交流了。”佳怡妈妈感慨地说。
“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咖啡店负责人郑卫平说,在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难题的同时,咖啡店的收入还用于反哺助残慈善事业,用于残疾人等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补贴、就业培训、关爱慰问等公益活动。
作为临平区滴水公益的创始人之一,郑卫平从事公益事业已有十多个年头,然而,参与心智障碍人士的项目还是头一次。“接触这些孩子后,我常常被他们的单纯与真诚所打动。”郑卫平说,虽然这些“星星的孩子”有时行动缓慢,一个简单的步骤都需要反复学习多次才能记住,但他们面对工作时展现出的认真与执着却令人动容,“每次看到他们在无数次练习后取得点滴进步,我都会感到很欣慰,觉得一切努力都有意义。”
天色渐暗,“小蜗牛”咖啡吧里依然人气满满。不少客人循着咖啡的香气走进店内,品尝一杯温暖的咖啡,感受一份别样的年味。在“爱心咖啡墙”上,不少人留下新年祝福:“咖啡暖胃,爱心暖心”“一起用爱温暖这个世界吧”……简单真挚的话语,传达着一份鼓励与期待。
“小蜗牛虽然爬得很慢,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也能走得很远。”郑卫平说,小小的咖啡吧,寄托着大大的梦想。新的一年,她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希望“小蜗牛”能够走得更远,帮助更多“星星的孩子”实现就业梦想。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大年初五,年味正浓,塘栖古镇游人如织。翻过广济桥向东行,一阵浓郁的咖啡香随风飘来,循香望去,一家名为“小蜗牛公益咖啡吧”的小店映入眼帘。
踏入店门,暖意融融。这家“嵌”在塘栖书苑内的小店面积不足20平方米,装修简单温馨,墙面上贴着店员们的笑脸照片,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午饭刚过,古镇迎来了人流高峰,小店里也随之热闹起来。吧台前,店员佳怡忙个不停,磨豆、萃取、打奶泡、拉花……短短几分钟,一杯拉花精巧的拿铁便递到了客人手中。“您的拿铁,请慢用。” 佳怡满脸笑容地递上咖啡,随即又投入到下一杯饮品的制作中。若不是提前了解,很难察觉这位阳光开朗的女孩是一名先天性智力障碍者。“每次来这里上班,她都很开心。”佳怡妈妈坐在不远处的一张书桌前,安静地注视着女儿。她告诉记者,佳怡今年25岁,从11岁起便进入区汀洲学校学习,在学校里,老师们耐心的引导与接纳让佳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但能否融入社会,佳怡妈妈心中也没谱。
转机出现在2022年初夏。
那年5月,学校正式启用了“星起点”暨“侨爱职训基地”,为心智障碍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的校内场景,帮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平日里手巧的佳怡被选中开始学习咖啡制作。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她从认识咖啡豆、研磨咖啡粉、萃取咖啡液等基础功一步步学起,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杯美味的咖啡饮品。掌握了一项技能不仅让佳怡收获了一份自信,更为她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2023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小蜗牛公益咖啡吧”作为“星起点”2.0版正式营业。佳怡和同学小宇成为了咖啡吧的首批员工,实现了从“上学”到“上班”的身份转变。目前,这家店铺的4名员工中有3名是残障人士,主要负责饮品制作、店面清洁等工作。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的机会,更找到了融入社会的平台。“来这里上班后子变得开朗多了,也更愿意与人交流了。”佳怡妈妈感慨地说。
“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咖啡店负责人郑卫平说,在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难题的同时,咖啡店的收入还用于反哺助残慈善事业,用于残疾人等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补贴、就业培训、关爱慰问等公益活动。
作为临平区滴水公益的创始人之一,郑卫平从事公益事业已有十多个年头,然而,参与心智障碍人士的项目还是头一次。“接触这些孩子后,我常常被他们的单纯与真诚所打动。”郑卫平说,虽然这些“星星的孩子”有时行动缓慢,一个简单的步骤都需要反复学习多次才能记住,但他们面对工作时展现出的认真与执着却令人动容,“每次看到他们在无数次练习后取得点滴进步,我都会感到很欣慰,觉得一切努力都有意义。”
天色渐暗,“小蜗牛”咖啡吧里依然人气满满。不少客人循着咖啡的香气走进店内,品尝一杯温暖的咖啡,感受一份别样的年味。在“爱心咖啡墙”上,不少人留下新年祝福:“咖啡暖胃,爱心暖心”“一起用爱温暖这个世界吧”……简单真挚的话语,传达着一份鼓励与期待。
“小蜗牛虽然爬得很慢,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也能走得很远。”郑卫平说,小小的咖啡吧,寄托着大大的梦想。新的一年,她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希望“小蜗牛”能够走得更远,帮助更多“星星的孩子”实现就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