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锦) 今天,2025年世空联K1超级联赛在临平体育中心拉开战幕,将持续至3月16日。这是一场巅峰之约,亦是一次久违的重逢——这是世界空手道联合会高水平精英赛事之一,也是继2019年上海后该赛事第二次落户中国内地。
那么,为何这样一场高级别、高水平的赛事,时隔6年,再次回到中国、选择临平?这背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空手道赛事名城的进阶之旅
作为杭州亚运会空手道项目唯一承办地,2023年,临平体育中心在23天的赛程中接待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62支队伍,顺利完成301场比赛,获亚洲空手道联合会“特别贡献奖”。
亚运会后,浙江启动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工程,杭州提出打造“赛事之城”,各地都在寻找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重点赛事。临平选什么?空手道。其正契合临平所需的特质和潜力:成熟的亚运场馆可利用;丰富的办赛经验可借鉴。这样的优势,即便放眼全省,也难寻其二。
“从杭州亚运会筹备开始,拳跆中心和中国空手道协会便与临平区政府开展了紧密合作,空手道与临平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这也与后亚运时代杭州市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不谋而合。”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席张智说,打造“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临平有基础,有经验,也有实力。
一拍即合、谋定方向,就要勇毅前行。2024年1月,临平就与亚洲空手道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空手道协会等单位共同签署了“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战略合作协议。亚洲空手道学院、亚洲空手道训练中心落户临平,学院将承担亚洲空手道联合会和中国空手道协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教学、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同时训练中心还将为亚洲高水平运动和相关赛事提供服务和支持。
借亚运会长尾效应,临平秉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盛事”的理念,去年相继成功举办洲际、全国、省级、区级的各类空手道赛事。空手道体教融合项目顺利推进,全区的空手道运动普及率不断提高。可以说,亚运会之后,临平成功地将空手道这项运动“留”了下来,空手道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品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大赛与小城的“双向奔赴”
要在众多备选地中脱颖而出拿下主办权,除了机遇更需诚意和努力。自赛事筹备之初,全区抽调的数百名工作人员如棋子撒下,有的为赛场线路的实地勘察奔波,有的辗转各单位之间协调统筹;比赛期间,赛事侧日均3万步的巡检轨迹,城市侧24小时的超长待机保障,体现的正是临平的满满诚意,也成了临平举办高级别综合类赛事的强大助力。
此外,高水平的场馆也是保障。以临平体育中心为例,在外观塑造上,采用了“丝绸之路”的设计理念,通过交互式的手法将四个场馆连成一体,以灵动的曲线展现“丝路”之形,同样呼应着临平的丝绸文化;同时,高水平的场馆设施、场地、灯光,也获得了运动员们的连连点赞。“我已经看过这里的场地,特别漂亮、壮观,里面设施也都是国际一流水平。”提前来到场馆备赛的加拿大运动员Yamina Lahyanss说,希望能赛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与此同时,更多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体育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赛事之外,临平的城市形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以文明观赛为例,场上选手挥洒汗水,努力拼搏;场下观众文明观赛、热烈鼓掌,场上比竞技,场下赛文明,赛事文明俨然成为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你来自哪里,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收获掌声和欢呼。”这是菲律宾运动员Sakura Alford第三次来到临平比赛,她曾在杭州亚运会个人型决赛中获得季军,再次来到临平比赛,她期待满满。
日常情况下,临平体育中心大部分场地面向群众免费或者低价开放。从室内体育馆到室外体育场,临平为每个场馆都制定了四季运营、持久利用、业态多元的综合性方案。上到80岁的退休教师,下到刚入学的娃娃,空手道在临平已发展为广受喜爱的全龄段运动。此外,临平还举行了系列自主IP赛事,将赛场铺向社区、乡村、校园、公园。眼下,空手道在临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运动,成为赛事给城市留下的最具生命力的印记。
用世界语言讲述临平魅力
一场顶尖大赛后,当热闹散场,还能留下什么?与新兴体育项目的深度绑定,怎样才能为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撑?临平有着自己的思考。
“空手道比赛有个传统,赛前会有节目表演,本次开幕式中,临平区少年空手道、浙江省空手道队将合作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并展现地方特色。”在第20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暨第3届亚洲残疾人空手道锦标赛赛前,赛事相关负责人透露道,在这场比赛中,颁奖的花束,还包含着临平杭缎织造技艺所制的“步步生莲”莲藕花束;赛场外的莲花落演出,吸引了中外市民驻足。
那么,本次赛事又有哪些亮点?
例如开幕式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临平滚灯,向世界展示江南水乡文化的灵动之美;又如颁奖花束团扇捧花采用“朱炳仁铜艺”,以独具匠心的非遗铜花工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美学价值;再如,场外丰富的临平空手道IP文创产品、临平本土特色产品。
可以说,在积极引进赛事的同时,临平区也将体育赛事融入世界遗产、历史街区、城市地标等特色场景,推动赛事与“吃住购”等上下游行业融合共赢,打造以赛事为核心的复合型文旅消费场景,在展现“临平造”品牌凝聚力的同时,激活全链条消费市场。于是,在上述比赛的赛场附近,你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场馆外设的特色摊位前挤满了观赛者,体验非遗技艺、品尝临平特色美食。
再者,空手道原名“唐手”,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以格斗对抗和大型演练为运动形式的武道项目,全球习练者涵盖五大洲超200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扬空手道文化。对此,在文化保护上颇有经验的临平,也有不少发言权。自古以来,临平山川形胜,文脉绵长。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超山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古运河舟楫往来荡出的宋韵文化、市井烟火催生的古镇文化、搏击水患留下的古海塘文化,也在熠熠生辉。眼下,临平正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想必空手道文化,也能在临平,与当地文化碰撞、交流,产生出N种无限可能。
都说“赛事见城市”,在临平老百姓的眼中,“见”到的不仅是世界顶流选手,更是通过赛事激发和显现城市独特文化的培育与维护。据了解,本次比赛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参赛选手370人。3天赛程中,将举行近60场比赛,老百姓们既可以在家门口观赛,也可以在户外嘉年华里,共享临平文化魅力。未来,临平还将积极申办2026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等重要赛事,设立世界顶级空手道赛事永久赛址。以赛营城,临平正在路上!
分享到: |
(记者 潘锦) 今天,2025年世空联K1超级联赛在临平体育中心拉开战幕,将持续至3月16日。这是一场巅峰之约,亦是一次久违的重逢——这是世界空手道联合会高水平精英赛事之一,也是继2019年上海后该赛事第二次落户中国内地。
那么,为何这样一场高级别、高水平的赛事,时隔6年,再次回到中国、选择临平?这背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空手道赛事名城的进阶之旅
作为杭州亚运会空手道项目唯一承办地,2023年,临平体育中心在23天的赛程中接待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62支队伍,顺利完成301场比赛,获亚洲空手道联合会“特别贡献奖”。
亚运会后,浙江启动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工程,杭州提出打造“赛事之城”,各地都在寻找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重点赛事。临平选什么?空手道。其正契合临平所需的特质和潜力:成熟的亚运场馆可利用;丰富的办赛经验可借鉴。这样的优势,即便放眼全省,也难寻其二。
“从杭州亚运会筹备开始,拳跆中心和中国空手道协会便与临平区政府开展了紧密合作,空手道与临平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这也与后亚运时代杭州市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不谋而合。”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席张智说,打造“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临平有基础,有经验,也有实力。
一拍即合、谋定方向,就要勇毅前行。2024年1月,临平就与亚洲空手道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空手道协会等单位共同签署了“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战略合作协议。亚洲空手道学院、亚洲空手道训练中心落户临平,学院将承担亚洲空手道联合会和中国空手道协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教学、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同时训练中心还将为亚洲高水平运动和相关赛事提供服务和支持。
借亚运会长尾效应,临平秉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盛事”的理念,去年相继成功举办洲际、全国、省级、区级的各类空手道赛事。空手道体教融合项目顺利推进,全区的空手道运动普及率不断提高。可以说,亚运会之后,临平成功地将空手道这项运动“留”了下来,空手道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品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大赛与小城的“双向奔赴”
要在众多备选地中脱颖而出拿下主办权,除了机遇更需诚意和努力。自赛事筹备之初,全区抽调的数百名工作人员如棋子撒下,有的为赛场线路的实地勘察奔波,有的辗转各单位之间协调统筹;比赛期间,赛事侧日均3万步的巡检轨迹,城市侧24小时的超长待机保障,体现的正是临平的满满诚意,也成了临平举办高级别综合类赛事的强大助力。
此外,高水平的场馆也是保障。以临平体育中心为例,在外观塑造上,采用了“丝绸之路”的设计理念,通过交互式的手法将四个场馆连成一体,以灵动的曲线展现“丝路”之形,同样呼应着临平的丝绸文化;同时,高水平的场馆设施、场地、灯光,也获得了运动员们的连连点赞。“我已经看过这里的场地,特别漂亮、壮观,里面设施也都是国际一流水平。”提前来到场馆备赛的加拿大运动员Yamina Lahyanss说,希望能赛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与此同时,更多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体育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赛事之外,临平的城市形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以文明观赛为例,场上选手挥洒汗水,努力拼搏;场下观众文明观赛、热烈鼓掌,场上比竞技,场下赛文明,赛事文明俨然成为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你来自哪里,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收获掌声和欢呼。”这是菲律宾运动员Sakura Alford第三次来到临平比赛,她曾在杭州亚运会个人型决赛中获得季军,再次来到临平比赛,她期待满满。
日常情况下,临平体育中心大部分场地面向群众免费或者低价开放。从室内体育馆到室外体育场,临平为每个场馆都制定了四季运营、持久利用、业态多元的综合性方案。上到80岁的退休教师,下到刚入学的娃娃,空手道在临平已发展为广受喜爱的全龄段运动。此外,临平还举行了系列自主IP赛事,将赛场铺向社区、乡村、校园、公园。眼下,空手道在临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运动,成为赛事给城市留下的最具生命力的印记。
用世界语言讲述临平魅力
一场顶尖大赛后,当热闹散场,还能留下什么?与新兴体育项目的深度绑定,怎样才能为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撑?临平有着自己的思考。
“空手道比赛有个传统,赛前会有节目表演,本次开幕式中,临平区少年空手道、浙江省空手道队将合作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并展现地方特色。”在第20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暨第3届亚洲残疾人空手道锦标赛赛前,赛事相关负责人透露道,在这场比赛中,颁奖的花束,还包含着临平杭缎织造技艺所制的“步步生莲”莲藕花束;赛场外的莲花落演出,吸引了中外市民驻足。
那么,本次赛事又有哪些亮点?
例如开幕式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临平滚灯,向世界展示江南水乡文化的灵动之美;又如颁奖花束团扇捧花采用“朱炳仁铜艺”,以独具匠心的非遗铜花工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美学价值;再如,场外丰富的临平空手道IP文创产品、临平本土特色产品。
可以说,在积极引进赛事的同时,临平区也将体育赛事融入世界遗产、历史街区、城市地标等特色场景,推动赛事与“吃住购”等上下游行业融合共赢,打造以赛事为核心的复合型文旅消费场景,在展现“临平造”品牌凝聚力的同时,激活全链条消费市场。于是,在上述比赛的赛场附近,你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场馆外设的特色摊位前挤满了观赛者,体验非遗技艺、品尝临平特色美食。
再者,空手道原名“唐手”,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以格斗对抗和大型演练为运动形式的武道项目,全球习练者涵盖五大洲超200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扬空手道文化。对此,在文化保护上颇有经验的临平,也有不少发言权。自古以来,临平山川形胜,文脉绵长。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超山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古运河舟楫往来荡出的宋韵文化、市井烟火催生的古镇文化、搏击水患留下的古海塘文化,也在熠熠生辉。眼下,临平正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想必空手道文化,也能在临平,与当地文化碰撞、交流,产生出N种无限可能。
都说“赛事见城市”,在临平老百姓的眼中,“见”到的不仅是世界顶流选手,更是通过赛事激发和显现城市独特文化的培育与维护。据了解,本次比赛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参赛选手370人。3天赛程中,将举行近60场比赛,老百姓们既可以在家门口观赛,也可以在户外嘉年华里,共享临平文化魅力。未来,临平还将积极申办2026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等重要赛事,设立世界顶级空手道赛事永久赛址。以赛营城,临平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