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 区政府办公室 >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 政策解读 > | 文字解读 > |
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0/2025-20603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政府办公室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5-03-18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统一编号: | 有效性: | ||
关联类型: | 政策原文 | 征求意见和反馈: |
【解读】关于《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政策解读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18 16:49:52 浏览次数: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浙政发〔2025〕3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杭政函〔2025〕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临平实际,区发改局会同区级相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
二、政策制定主要考虑
1.突出上下贯通。逐条对照省政策45项条款以及市政策57项条款,落实“能出尽出、务实管用”导向,全面承接省市框架,具体条款结合临平区实际进行优化。
2.结合地方实际。注重政策落实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确保政策体系与区委、区政府2025年中心工作及各职能部门重点工作相协调,并尽可能体现临平特色。
3.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更加集中地将财政资金使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整合协同,充分放大各领域各条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主要内容说明
本政策文件共计46条,主要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综合交通、对外开放、扩大投资、城乡融合、民生保障等八大领域。
(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由区经科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强化创新主体。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雏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对首次认定和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新雏鹰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2.建设科创载体。全域布局创新矩阵。对新认定的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3.集聚创新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高质量落实上级人才相关激励政策,对被认定的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各级配套奖励。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对经认定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团队、个人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4.支持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强基项目建设。实施大模型、算力基础性工程,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滚动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20项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市重点科研项目占比不低于80%。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的研发类科技保险,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
(二)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由区经科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大力发展风口潜力产业以及前沿领域产业,争取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的支持力度。
2.强化政策支持。支持相关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等政策,实施以设备更新为主的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70项。大力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继续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中小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深化落实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更新政策。
3.助推企业转型。有效助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市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企业20家。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入库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家以上。
(三)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由区发改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提振消费。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3C、家居领域补贴,简化优化旧房装修等补贴申领程序。支持推进智慧商圈和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新电商产业生态,重视首发经济,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文旅消费,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年举办各类惠民促消费活动20场以上、国家级及以上体育赛事10场、“艺尚音乐节”16场。
2.做强主体。争创省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力争服务业营收亿元企业达到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超300家,力争新增省服务业领军企业2家,力争累计市级总部企业达33家、区级总部培育企业达80家以上。
3.两业融合。重点围绕制造业配套需求,持续放大软件信息服务特色优势,强化科技研发和高端商务服务支撑。促进物流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确保全年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均达到10%以上。招引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少于15家。
(四)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区,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构建综合交通网。加快320国道杭州博陆至仁和段工程(临平段)等重点项目推进。做好沪乍杭高铁临平段前期征迁工作,配合市地铁集团加快杭州地铁四期临平段建设。优化提升京杭运河二通道等骨干航道。
2.发展低空经济。推动低空安全、低空政务、低空物流应用场景打造,鼓励电商配送、即时配送等低空无人机物流应用示范。推动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建设,建成末端起降点5个,增设低空航线8条。
3.推进交通惠民。支持老旧车船淘汰,推广新能源运输装备。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实施新改建5公里、大中修20公里,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乡村公路予以支持。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由区商务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组织外贸团组不少于15个、参加境外展会10个。拓宽出口信保支持覆盖面,支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直播+跨境电商”融合模式,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行动。
2.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超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50%以上。推动中东主权基金投资我区优质产业项目。
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培育一批专业化、潜力型外贸主体。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海外抱团发展,全年新增海外营销网络项目不少于10个。支持企业合理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六)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由区发改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营造更优投资环境。建立区重大项目统筹机制,对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的企业进行分级奖励。深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积极向民间资本动态推介重大项目。
2.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全力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支持。抢抓全省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契机,推动负面清单外项目应报尽报专项债。
3.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对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年度实施计划的重大项目用能“应保尽保”,允许通过购买省外绿证等形式平衡所需能耗,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4.抓好重大项目支撑。按季度举行全区重大项目现场会,准确掌握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集中精力抓好首批10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首批市重点项目67个、年度完成投资72亿元以上。
(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土特产全链发展,培育“土特产”全产业链5条。实施美丽乡村两大核心示范片区提升,完成3个未来乡村、6个数字乡村和4个特色精品村等续建工程。提前完成351户农村建房动态解困任务。加大“新农人”培育力度,巩固提升经营性收入200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成果。
2.推动城乡融合。加快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体系建设。
3.推进土地整治。完成域内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25年阶段性任务,深化东湖—运河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方案并申报省级试点。完成高标准农田认定、新建,确保多田套合率达到100%。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落实,主要举措包括:
1.优化教育医疗。全区竣工投用学校项目10个,新开工普高项目1个,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20个以上。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培育重点学科10个,建设区域诊疗中心5个。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
2.服务“一老一小”。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阵地建设,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100%,助餐服务城乡覆盖率达90%以上。巩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成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
3.深化就业救助,全面推进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实就业见习政策,提供见习岗位500个以上。落实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5%,“群帮惠”困难群体帮扶达到600人次。
4.强化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持续推出青荷驿站房源。全年力争完成住宅老旧电梯更新150台。实施城中村改造649户。
四、关键词解释
1.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415X”产业集群:“4”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指重点培育智能电气、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新材料等15个技术水平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X”指重点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成长性高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3.中国绿港:即通过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具有临平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和产业地标。
4.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5.两重、两新:“两重”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五、注意事项
通知明确的各项政策除标明具体实施期限外,均为2025年全年实施有效。涉及奖励标准含上级资金,如遇上级政策调整的,以调整为准。本政策与其他同类政策有重叠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国家、省、市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的,遵照执行。
六、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临平区发展和改革局
解读人:方程
所属领域 | 责任单位 | 联系方式 |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 区经科局 | 0571-89532750 |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 区经科局 | 0571-89532768 |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区发改局 | 0571-86169907 |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区 | 区交通运输局 | 0571-89532026 |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区商务局 | 0571-89532931 |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 区发改局 | 0571-86153160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区农业农村局 | 0571-89532558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区人力社保局 | 0571-8953043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