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街道戚家桥村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万凤) “未来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引领着乡村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重塑。近日,第四批省级未来乡村名单揭晓,我区塘栖镇三星村、超丁村,崇贤街道大安村,运河街道戚家桥村榜上有名。
春日里,戚家桥村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在村委会议室,一场聚焦未来乡村项目建设的推进会正火热进行。打造有机莲花餐厅,推进中医药康养项目,升级美丽庭院2.0版本,建设休闲公园……一个个精心规划,为乡村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未来乡村建设为我们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又系统梳理了乡村资源,计划盘活这些资源,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戚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国平说。
戚家桥村位于运河北岸,地处杭嘉湖圆心。近年来,该村通过水域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创建、休闲文旅项目打造等举措,不仅实现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向“绿净美”的蝶变,还盘活了乡村文旅资源,推出了多种劳动体验项目,举办了首届乡村音乐节等活动,让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成美丽经济的“价值”,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村里不仅景色越来越美,产业也越来越丰富。乡村富裕了,我们的生活自然越来越好。”村民陈如高笑着说。
自未来乡村项目启动以来,戚家桥村游客数量增长了30%,2024年全村经营性收入达236万元。在此基础上,村里今年继续搭乘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在产业提升上再下功夫,依托挖掘淳安桥、七家桥、非遗蛇医馆等自然文化资源,进一步盘活闲置用房、植入特色IP,形成涵盖中医康养、红色旅游、特色小水果等八大产业在内的“8+1”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富民强村目标。
从美丽乡村到未来乡村,群众期待的未来“村居图”不仅涉及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升级,更包含富有温度的生活场景。近年来,我区在未来乡村的打造中,也更加注重“人本化”需求。例如,三星村以“福来”文化打造“一老一小”活动场所;超丁村依托水上游线,打造水乡诗意村庄;大安村建成9.6公里生态绿道,推动未来健康场景在乡村落地生根等等。
通过项目建设,一大批公共服务中心、家宴中心、老年驿站、儿童之家等公共空间得到了提升改造。村民们的日常休闲、健身、交流等生活场景愈加丰富多样。未来,我区还将着力构建并呈现更多未来元素,丰富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等应用场景,打造出一个个富有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截至目前,临平已成功创建11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正积极推进片区组团的发展模式,通过多村联动发展,使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辐射,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目标。“希望通过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从整洁有序到美丽宜居,再到和美共富迭代升级。”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科科长沈海明说。
分享到: |
运河街道戚家桥村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万凤) “未来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引领着乡村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重塑。近日,第四批省级未来乡村名单揭晓,我区塘栖镇三星村、超丁村,崇贤街道大安村,运河街道戚家桥村榜上有名。
春日里,戚家桥村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在村委会议室,一场聚焦未来乡村项目建设的推进会正火热进行。打造有机莲花餐厅,推进中医药康养项目,升级美丽庭院2.0版本,建设休闲公园……一个个精心规划,为乡村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未来乡村建设为我们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又系统梳理了乡村资源,计划盘活这些资源,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戚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国平说。
戚家桥村位于运河北岸,地处杭嘉湖圆心。近年来,该村通过水域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创建、休闲文旅项目打造等举措,不仅实现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向“绿净美”的蝶变,还盘活了乡村文旅资源,推出了多种劳动体验项目,举办了首届乡村音乐节等活动,让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成美丽经济的“价值”,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村里不仅景色越来越美,产业也越来越丰富。乡村富裕了,我们的生活自然越来越好。”村民陈如高笑着说。
自未来乡村项目启动以来,戚家桥村游客数量增长了30%,2024年全村经营性收入达236万元。在此基础上,村里今年继续搭乘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在产业提升上再下功夫,依托挖掘淳安桥、七家桥、非遗蛇医馆等自然文化资源,进一步盘活闲置用房、植入特色IP,形成涵盖中医康养、红色旅游、特色小水果等八大产业在内的“8+1”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富民强村目标。
从美丽乡村到未来乡村,群众期待的未来“村居图”不仅涉及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升级,更包含富有温度的生活场景。近年来,我区在未来乡村的打造中,也更加注重“人本化”需求。例如,三星村以“福来”文化打造“一老一小”活动场所;超丁村依托水上游线,打造水乡诗意村庄;大安村建成9.6公里生态绿道,推动未来健康场景在乡村落地生根等等。
通过项目建设,一大批公共服务中心、家宴中心、老年驿站、儿童之家等公共空间得到了提升改造。村民们的日常休闲、健身、交流等生活场景愈加丰富多样。未来,我区还将着力构建并呈现更多未来元素,丰富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等应用场景,打造出一个个富有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截至目前,临平已成功创建11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正积极推进片区组团的发展模式,通过多村联动发展,使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辐射,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目标。“希望通过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从整洁有序到美丽宜居,再到和美共富迭代升级。”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科科长沈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