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二维码了解高温跑马注意事项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黄洁菁) 昨日,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关于调整方兴渡·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起跑时间的公告。公告称,方兴渡·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原定于3月23日上午8点鸣枪开跑,根据临平区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当日上午气温偏高,为确保参赛选手人身安全和跑者体验感,按照中国田径协会、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关于路跑赛事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开跑时间提前半小时,改为3月23日上午7点30分开跑。 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已针对气温趋势,在赛道补给、医疗急救、防暑降温等各方面加强人员和物资保障,同时也希望跑友们做好自我分析评估,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马拉松作为一项极限运动,潜藏着诸多健康风险,如何做好科学准备?专家给出了一些专业解答。
马拉松是否人人都能跑?
“几乎人人都能跑步,但长跑尤其是马拉松并非跑步那么简单。”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何海英说,马拉松作为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虽充满挑战与魅力,但并非全民适配。“长跑会显著提高心率和血压,对于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而言,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负荷骤增会引发突发心绞痛、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症状。”何医生说,参加马拉松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能状态,进行心肺疾病的风险筛查,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人群,应避免参加马拉松等极限运动。
那么若无基础疾病,但从没跑过马拉松,身体能承受吗?“缺乏长期训练者肌肉耐力、心肺适应性和能量代谢能力不足,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虚脱等症状。”区一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朱琪说,对于无训练经验的跑者来说,首次跑马拉松不仅对耐力提出了极限挑战,跑程中受伤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建议这类人群至少系统训练6个月后再参赛 。
此外,跑步时膝关节承受体重3-5倍的冲击力,会加速软骨磨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患有关节炎、重度骨质疏松等骨关节病患者,以及体重超重的人群,都不宜参与马拉松。
跑马前需要注意什么?
“比赛前一天不是冲刺日,而是身体调试的关键期。” 区一院骨科主治医师李肖斌说,马拉松的赛前准备至关重要。比赛临近,跑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特别是在比赛前一天,尽量提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初次参赛者,赛前兴奋常常导致难以入眠,即使无法入睡,也应尽量闭目养神,为比赛养精蓄锐。
“很多跑者会担心比赛前一天继续训练,会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感到疲惫,但其实恰恰相反。”李肖斌说,科学研究表明,比赛前一天保持适量的训练,不仅不会带来疲惫,反而会促进跑马当天的成绩提升。他建议,在比赛的前一周将训练量降低至平时的30%,比赛前一天可进行一个5千米左右或者30分钟舒适体感的慢跑。
此外,比赛当天,可提前30分钟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以提高心率和身体温度。饮食方面也应当注意,早餐不宜过量,可以选择面包、面条、香蕉等易消化高碳水的主食。比赛中,适量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不要在感到渴的时候才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补水,每次补充150-300毫升为宜。
跑马后如何快速恢复?
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下来,身体往往疲惫不堪、酸痛难忍,此时的跑后恢复尤为重要。“虽然跑完会感到很累,但千万别立刻坐下或者躺下,也不要立刻拉伸。”朱琪说,赛后可以先慢走几分钟,让身体平稳地从激烈运动状态过渡到休息状态,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
短暂休息过后,可进行全身的静态拉伸,重点关注腿部、臀部和腰部等部位肌肉,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促进血液循环。若感到局部肌肉酸痛,可进行5-10分钟的冷敷,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从而有效减缓肌肉紧绷感。
为迅速恢复体力,摄入适量的食物必不可少。赛后可补充水分或含电解质的运动性饮料,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食物补充方面,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此外,为保障平安完赛,医生建议参赛者应在赛前对急救知识进行学习,比赛中与其他参赛者结伴而行,一旦出现心脑血管异常的情况,身边的跑友还可成为应对意外事件的有力保障。
分享到: |
扫一扫二维码了解高温跑马注意事项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黄洁菁) 昨日,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关于调整方兴渡·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起跑时间的公告。公告称,方兴渡·2025临平半程马拉松原定于3月23日上午8点鸣枪开跑,根据临平区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当日上午气温偏高,为确保参赛选手人身安全和跑者体验感,按照中国田径协会、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关于路跑赛事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开跑时间提前半小时,改为3月23日上午7点30分开跑。 临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已针对气温趋势,在赛道补给、医疗急救、防暑降温等各方面加强人员和物资保障,同时也希望跑友们做好自我分析评估,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马拉松作为一项极限运动,潜藏着诸多健康风险,如何做好科学准备?专家给出了一些专业解答。
马拉松是否人人都能跑?
“几乎人人都能跑步,但长跑尤其是马拉松并非跑步那么简单。”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何海英说,马拉松作为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虽充满挑战与魅力,但并非全民适配。“长跑会显著提高心率和血压,对于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而言,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负荷骤增会引发突发心绞痛、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症状。”何医生说,参加马拉松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能状态,进行心肺疾病的风险筛查,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人群,应避免参加马拉松等极限运动。
那么若无基础疾病,但从没跑过马拉松,身体能承受吗?“缺乏长期训练者肌肉耐力、心肺适应性和能量代谢能力不足,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虚脱等症状。”区一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朱琪说,对于无训练经验的跑者来说,首次跑马拉松不仅对耐力提出了极限挑战,跑程中受伤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建议这类人群至少系统训练6个月后再参赛 。
此外,跑步时膝关节承受体重3-5倍的冲击力,会加速软骨磨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患有关节炎、重度骨质疏松等骨关节病患者,以及体重超重的人群,都不宜参与马拉松。
跑马前需要注意什么?
“比赛前一天不是冲刺日,而是身体调试的关键期。” 区一院骨科主治医师李肖斌说,马拉松的赛前准备至关重要。比赛临近,跑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特别是在比赛前一天,尽量提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初次参赛者,赛前兴奋常常导致难以入眠,即使无法入睡,也应尽量闭目养神,为比赛养精蓄锐。
“很多跑者会担心比赛前一天继续训练,会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感到疲惫,但其实恰恰相反。”李肖斌说,科学研究表明,比赛前一天保持适量的训练,不仅不会带来疲惫,反而会促进跑马当天的成绩提升。他建议,在比赛的前一周将训练量降低至平时的30%,比赛前一天可进行一个5千米左右或者30分钟舒适体感的慢跑。
此外,比赛当天,可提前30分钟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以提高心率和身体温度。饮食方面也应当注意,早餐不宜过量,可以选择面包、面条、香蕉等易消化高碳水的主食。比赛中,适量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不要在感到渴的时候才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补水,每次补充150-300毫升为宜。
跑马后如何快速恢复?
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下来,身体往往疲惫不堪、酸痛难忍,此时的跑后恢复尤为重要。“虽然跑完会感到很累,但千万别立刻坐下或者躺下,也不要立刻拉伸。”朱琪说,赛后可以先慢走几分钟,让身体平稳地从激烈运动状态过渡到休息状态,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
短暂休息过后,可进行全身的静态拉伸,重点关注腿部、臀部和腰部等部位肌肉,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促进血液循环。若感到局部肌肉酸痛,可进行5-10分钟的冷敷,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从而有效减缓肌肉紧绷感。
为迅速恢复体力,摄入适量的食物必不可少。赛后可补充水分或含电解质的运动性饮料,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食物补充方面,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此外,为保障平安完赛,医生建议参赛者应在赛前对急救知识进行学习,比赛中与其他参赛者结伴而行,一旦出现心脑血管异常的情况,身边的跑友还可成为应对意外事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