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锦 方祎 万凤) 生日号牌惊喜暖心、机器狗同场共跑、文旅活动接连不断……昨日上午,15000名跑者相聚临平,用速度与坚持奏响春日赞歌,用脚步感受临平的城市脉动。“借‘马’荐城”,为了能让跑友们满意而来、尽兴而归,临平也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来招待四方来客。
“一场比赛就是一次旅行,在奔跑中欣赏沿途风景。”
与2024临平半程马拉松相比,今年的比赛进行了全新升级。赛事规模从10000人扩容到15000人,其中半程马拉松10000人、欢乐跑5000人。清晨的比赛现场,人头攒动,其中不少是初上赛道的“新人”。为了给赛道添一些别样的“色彩”,赛事助力大使林宗强特意穿上了古风服装:“让古韵和马拉松这一现代运动来一次碰撞,也和临平底蕴深厚的宋韵文化相呼应。希望大家在临平这如诗如画的春光里,跑出自己想要的成绩!”
“我一来到现场就被‘点燃’了!我想先在赛道上感受一下,之后再来一场临平深度游!”助力大使小东一早来到赛道上做起准备活动,第一次参加半马,小东说自己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
再次参与临平半马,罗雪娟直言这里的氛围“一年更比一年好”。“透过赛事也可以看到临平对体育发展的重视,以及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杭州人,临平是一个我非常愿意多踩一脚油门过来游玩的地方。”罗雪娟说,政府积极搭台、大众主动参与,全民健身的氛围,正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台上有冠军鸣枪,台下同样有冠军领跑。作为本场半马领跑员,在马拉松世界冠军孙英杰的带领下,15000人携手出发,跑进临平的春天,她也毫不吝啬地为跑道、环境、服务点赞,“这个城市不仅仅有美食,有人文,更重要的是它的气质非常吸引人。春天跑在临平,相信大家都能迎来更好更新的自己。”孙英杰笑着说。
比赛线路同样也进行了优化:以临平城市中轴线“迎宾路—荷禹路”为主要赛道,将艺尚小镇、临平山、inPARK街区、樱花大道等地标建筑、人文景观紧密串联,把城市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巧妙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赛道优势,向远道而来的跑友展现临平深厚的文化根脉。
试想,春日暖阳下,远可观临平山上塔亭亭,近可赏樱花大道风景旖旎,奔跑在繁花绿水间,目光所及,一步一景。此外,赛道沿途还设置了非遗啦啦队,既有临平特色竹马、舞龙、滚灯表演,又有啦啦操、歌曲助阵……让跑友轻易和临平的历史、人文、风光撞个满怀。这样的“限定浪漫”,谁能不心动?
“沿着迎宾路往前跑,简直就是繁花似锦,第一次见到这么有特色的啦啦队,尤其是舞龙和打鼓表演,整个人都比较亢奋。”一早从桐乡赶来参赛的金先生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很多跑友也向记者分享,跑马已经成为他们了解一城一地的特殊方式,跑友相约用脚步丈量城市。“我最近跑了南京、重庆的马拉松,可以说临平的赛道是数一数二的,又平稳又美丽,跑得特别舒服,很好出成绩。”来自西湖大学的周先生这样说。
相较于对参赛选手素质有一定要求的半马比赛,欢乐跑更侧重于体验感。本地市民小许第二次参加欢乐跑,今年,她一袭马面长裙搭配墨镜,让人一看顿觉“有趣”,展尽巾帼风范。“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文化宣传,都特别给力,作为东道主我也特别骄傲。”她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欢乐跑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不少临平本地的中小学生组团参赛。“我和同学们一起组团来的,大家都很喜欢运动,也喜欢跑步,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再参加半马!”今年10岁的小王同学完成欢乐跑后,来到赛道上为参加半马的父亲加油。途中,他还偶遇了参加“半马”的机器狗小帅,为即将抵达终点的跑友们比心加油。“虽然它跑得没我快,但确实是科技感满满!”小王开心地说。
“服务送到心坎上,活动既时髦又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不少跑友都提到今年的志愿服务比去年更上一层楼,不论是参赛包、完赛包等周边设计,还是补给点设置、医疗服务等,件件都送到了选手的“心坎”上。“跑完就能领到水,对于我们零装备出发的选手很友好!终点还有市集可以逛逛,听听乐队演出、吃点小吃,体验感非常好!”跑友叶静告诉记者。
作为后勤保障的重头戏,赛事补给、加油助威也充满临平特色。赛道化身“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具有临平特色的糕点、水果等补给品,让跑者在奔跑中尽享味觉狂欢。
结合赛道特点,途中还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赛道加油站”,并在终点区设置了集临平非遗、品牌福利于一体的潮玩市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五感”盛宴。区内学校、企业、社区也纷纷响应,组成民间加油站,沿途为选手们呐喊助威。“临平半马的规模越来越大,服务和氛围也越来越好,沿途市民们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叶静说。
如此暖心的服务,在赛场比比皆是。今年,组委会巧设“数字彩蛋”,让90%的参赛者都能获赠生日彩蛋号码布,为赛事增添独特纪念意义。“拿到号码簿的时候很惊喜又很意外,本来以为后四位的生日号码是个巧合,没想到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我会好好保存下来,等到十年、二十年后来看,还是很精彩的回忆。”这是选手华冀彦人生的首场半马,他说也会是印象最深的一场。同时,本次半马还首次推出了“AI微短剧”服务,借助现场人脸识别技术,精准捕捉选手的精彩瞬间,记录下自己的高光时刻。
同时,本次赛事精心构建了“全链保障体系”,汇聚了包括志愿者、专业医疗团队、警力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千余名保障力量,配备了救护车和AED设备,为赛事全程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区气象局为“临平半程马拉松”赛事提供专业的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服务,助力赛事筹备顺利进行。
在赛道途中,设立了休憩能量站,配备露营桌椅、轻音乐和懒人气垫,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赛事终点专业的拉伸放松站,从肌肉松解到音疗放松,帮助选手们快速“一键重启”,恢复最佳状态,留下美好的赛事回忆。
都说“赛事见城市”,除了“看得见”的城市营销,临平更深远的谋划在于通过赛事激发和显现当地产业文化,从而催动城市产业、精神的全方位升级,赋能城市经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体育+文化+美食+商业+科技’的深度融合,让‘跑进春天’从赛事IP升级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实现参赛人数与商业价值双增长。”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临平将持续放大马拉松综合效应,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并不断以赛事为平台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助力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运动休闲之城。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潘锦 方祎 万凤) 生日号牌惊喜暖心、机器狗同场共跑、文旅活动接连不断……昨日上午,15000名跑者相聚临平,用速度与坚持奏响春日赞歌,用脚步感受临平的城市脉动。“借‘马’荐城”,为了能让跑友们满意而来、尽兴而归,临平也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来招待四方来客。
“一场比赛就是一次旅行,在奔跑中欣赏沿途风景。”
与2024临平半程马拉松相比,今年的比赛进行了全新升级。赛事规模从10000人扩容到15000人,其中半程马拉松10000人、欢乐跑5000人。清晨的比赛现场,人头攒动,其中不少是初上赛道的“新人”。为了给赛道添一些别样的“色彩”,赛事助力大使林宗强特意穿上了古风服装:“让古韵和马拉松这一现代运动来一次碰撞,也和临平底蕴深厚的宋韵文化相呼应。希望大家在临平这如诗如画的春光里,跑出自己想要的成绩!”
“我一来到现场就被‘点燃’了!我想先在赛道上感受一下,之后再来一场临平深度游!”助力大使小东一早来到赛道上做起准备活动,第一次参加半马,小东说自己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
再次参与临平半马,罗雪娟直言这里的氛围“一年更比一年好”。“透过赛事也可以看到临平对体育发展的重视,以及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杭州人,临平是一个我非常愿意多踩一脚油门过来游玩的地方。”罗雪娟说,政府积极搭台、大众主动参与,全民健身的氛围,正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台上有冠军鸣枪,台下同样有冠军领跑。作为本场半马领跑员,在马拉松世界冠军孙英杰的带领下,15000人携手出发,跑进临平的春天,她也毫不吝啬地为跑道、环境、服务点赞,“这个城市不仅仅有美食,有人文,更重要的是它的气质非常吸引人。春天跑在临平,相信大家都能迎来更好更新的自己。”孙英杰笑着说。
比赛线路同样也进行了优化:以临平城市中轴线“迎宾路—荷禹路”为主要赛道,将艺尚小镇、临平山、inPARK街区、樱花大道等地标建筑、人文景观紧密串联,把城市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巧妙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赛道优势,向远道而来的跑友展现临平深厚的文化根脉。
试想,春日暖阳下,远可观临平山上塔亭亭,近可赏樱花大道风景旖旎,奔跑在繁花绿水间,目光所及,一步一景。此外,赛道沿途还设置了非遗啦啦队,既有临平特色竹马、舞龙、滚灯表演,又有啦啦操、歌曲助阵……让跑友轻易和临平的历史、人文、风光撞个满怀。这样的“限定浪漫”,谁能不心动?
“沿着迎宾路往前跑,简直就是繁花似锦,第一次见到这么有特色的啦啦队,尤其是舞龙和打鼓表演,整个人都比较亢奋。”一早从桐乡赶来参赛的金先生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很多跑友也向记者分享,跑马已经成为他们了解一城一地的特殊方式,跑友相约用脚步丈量城市。“我最近跑了南京、重庆的马拉松,可以说临平的赛道是数一数二的,又平稳又美丽,跑得特别舒服,很好出成绩。”来自西湖大学的周先生这样说。
相较于对参赛选手素质有一定要求的半马比赛,欢乐跑更侧重于体验感。本地市民小许第二次参加欢乐跑,今年,她一袭马面长裙搭配墨镜,让人一看顿觉“有趣”,展尽巾帼风范。“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文化宣传,都特别给力,作为东道主我也特别骄傲。”她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欢乐跑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不少临平本地的中小学生组团参赛。“我和同学们一起组团来的,大家都很喜欢运动,也喜欢跑步,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再参加半马!”今年10岁的小王同学完成欢乐跑后,来到赛道上为参加半马的父亲加油。途中,他还偶遇了参加“半马”的机器狗小帅,为即将抵达终点的跑友们比心加油。“虽然它跑得没我快,但确实是科技感满满!”小王开心地说。
“服务送到心坎上,活动既时髦又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不少跑友都提到今年的志愿服务比去年更上一层楼,不论是参赛包、完赛包等周边设计,还是补给点设置、医疗服务等,件件都送到了选手的“心坎”上。“跑完就能领到水,对于我们零装备出发的选手很友好!终点还有市集可以逛逛,听听乐队演出、吃点小吃,体验感非常好!”跑友叶静告诉记者。
作为后勤保障的重头戏,赛事补给、加油助威也充满临平特色。赛道化身“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具有临平特色的糕点、水果等补给品,让跑者在奔跑中尽享味觉狂欢。
结合赛道特点,途中还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赛道加油站”,并在终点区设置了集临平非遗、品牌福利于一体的潮玩市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五感”盛宴。区内学校、企业、社区也纷纷响应,组成民间加油站,沿途为选手们呐喊助威。“临平半马的规模越来越大,服务和氛围也越来越好,沿途市民们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叶静说。
如此暖心的服务,在赛场比比皆是。今年,组委会巧设“数字彩蛋”,让90%的参赛者都能获赠生日彩蛋号码布,为赛事增添独特纪念意义。“拿到号码簿的时候很惊喜又很意外,本来以为后四位的生日号码是个巧合,没想到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我会好好保存下来,等到十年、二十年后来看,还是很精彩的回忆。”这是选手华冀彦人生的首场半马,他说也会是印象最深的一场。同时,本次半马还首次推出了“AI微短剧”服务,借助现场人脸识别技术,精准捕捉选手的精彩瞬间,记录下自己的高光时刻。
同时,本次赛事精心构建了“全链保障体系”,汇聚了包括志愿者、专业医疗团队、警力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千余名保障力量,配备了救护车和AED设备,为赛事全程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区气象局为“临平半程马拉松”赛事提供专业的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服务,助力赛事筹备顺利进行。
在赛道途中,设立了休憩能量站,配备露营桌椅、轻音乐和懒人气垫,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赛事终点专业的拉伸放松站,从肌肉松解到音疗放松,帮助选手们快速“一键重启”,恢复最佳状态,留下美好的赛事回忆。
都说“赛事见城市”,除了“看得见”的城市营销,临平更深远的谋划在于通过赛事激发和显现当地产业文化,从而催动城市产业、精神的全方位升级,赋能城市经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体育+文化+美食+商业+科技’的深度融合,让‘跑进春天’从赛事IP升级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实现参赛人数与商业价值双增长。”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临平将持续放大马拉松综合效应,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并不断以赛事为平台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助力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运动休闲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