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沈小丽) 昨天上午,在浙江省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临平某企业员工张立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旁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如同生命的齿轮,每一次循环都承载着希望。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22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捐献,张立成为临平区第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为一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的曙光。
这场生命的接力,要追溯到16年前。2009年3月,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张立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当即决定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想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张立回忆道,“当时就想,如果能救人一命,那该多好。”
谁也没想到,这颗善意的种子,会在16年后绽放出生命之花。今年2月,张立接到临平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高配成功。“我愿意!”,张立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干。“这是兑现16年前的承诺。”张立坚定地说。
捐献得到了家人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张立坦言:“起初确实有些忐忑,但在欢送会上,已经捐献过的志愿者为我详细讲解流程,分享亲身经历,让我完全消除了顾虑。”在采集过程中,张立状态良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这袋“生命种子”能尽快输入患者体内,帮助其恢复健康。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而非亲缘配型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临平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章路平介绍,近年来,区红十字会创新宣传方式,成立了“生命爱相‘髓’”宣讲团、“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建设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文化公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平模式”。
张立的善举不仅为延续一个人的生命送去希望,更传递了人间大爱。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加入这项拯救生命的崇高事业。区红十字会也将继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临平大地生根发芽。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沈小丽) 昨天上午,在浙江省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临平某企业员工张立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旁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如同生命的齿轮,每一次循环都承载着希望。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22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捐献,张立成为临平区第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为一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的曙光。
这场生命的接力,要追溯到16年前。2009年3月,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张立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当即决定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想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张立回忆道,“当时就想,如果能救人一命,那该多好。”
谁也没想到,这颗善意的种子,会在16年后绽放出生命之花。今年2月,张立接到临平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高配成功。“我愿意!”,张立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干。“这是兑现16年前的承诺。”张立坚定地说。
捐献得到了家人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张立坦言:“起初确实有些忐忑,但在欢送会上,已经捐献过的志愿者为我详细讲解流程,分享亲身经历,让我完全消除了顾虑。”在采集过程中,张立状态良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这袋“生命种子”能尽快输入患者体内,帮助其恢复健康。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而非亲缘配型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临平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章路平介绍,近年来,区红十字会创新宣传方式,成立了“生命爱相‘髓’”宣讲团、“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建设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文化公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平模式”。
张立的善举不仅为延续一个人的生命送去希望,更传递了人间大爱。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加入这项拯救生命的崇高事业。区红十字会也将继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临平大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