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今年3月,第47个植树节如约而至。连日来,临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植下绿色希望,共绘美丽新章”主题,创新构建“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科技赋能、长效治理”工作格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线上线下全民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等多元形式,掀起了一场全民义务植绿护绿热潮。从超山风景名胜区到各镇街的田间地头,从“云认养”的指尖互动到亲子家庭的挥锹培土,临平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建设“美丽临平大花园”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党政引领强示范 筑牢生态建设根基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植树造林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从《诗经》中“树之榛栗”的记载,到白居易“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的诗意,再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的壮举,种树不仅是劳动,更是文化与精神的延续。
3月11日,区四套班子领导率机关干部、劳模、青年、妇女代表等百余人,在超山风景名胜区南园植树点开展“迎春林”义务植树活动,为2025年全区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植树苗、培实新土、提桶浇灌,合力栽下桂花、海棠、香橼等树苗150余株。新苗挺立的身影与超山盛放的梅花相映成趣,为景区再添一抹生态亮色。
近年来,临平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按照“将点做亮、将线做美、将面做大”的要求,明确以城乡品质提升为目标,认真落实适地适树原则,全力推进“美丽临平大花园”建设。2024年,全区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计划任务面积达2032亩,打造了丁山湖湿地、杭甬高速、练杭高速、塘栖互通等一大批配套绿化精品工程。
数智赋能聚合力 创新全民参与机制
这个春天,“云认养”成为临平市民的新风尚。3月12日,临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深化“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模式,创新推出“悦临平App”云端植树平台,实现“云认养、云监测、云科普”全链条数字化服务。120株白梅、红梅树苗的认养通道刚刚开放,便被市民热情“秒杀”,形成“万人在线抢绿”的生动局面。家住临平街道的李女士带着孩子成功认养了一株白梅,她展示着手机里的电子认养证书说:“孩子每天通过App查看小树生长数据,这种‘云养护’让环保意识变得触手可及。”
而对于幸运抢到线下种植资格的家庭来说,将树苗亲手种下更显意义非凡。3月15日,在超山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植树现场,50组家庭冒雨挥锹,孩子们的小手沾满泥巴却笑容灿烂。小朋友张梦曦和妈妈合力种下一棵梅树后,将写有“愿与树共成长”的心愿牌挂在枝头,她说:“从前只能在屏幕前‘云浇水’,今天摸到了真正的泥土,才懂得种树护绿的不易。”
这场全民植绿行动既有科技赋能的智慧创新,也不乏充满温情的亲子互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创造力,活动还特别设计了植物书签制作环节,孩子们和家长合作,用捡拾的落叶、花瓣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自然艺术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亲手种下一棵树,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懂得‘绿水青山’的意义。”市民马先生说。
为延续这份“护绿”热情,临平区还推出“绿色积分”激励机制,市民通过植树、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积累积分,可兑换绿植盆栽、景区门票等奖励,让生态保护从“节日行动”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全域推进提质效 打造绿色共富样板
一锹土,种下的是生态文明;一桶水,浇灌的是美丽未来。连日来,临平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发展理念,将植树造林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各镇街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工程。东湖街道通过开展“春暖花开,‘植’得期待”植树节交友活动及“图书换绿植 书香传绿意”植树节主题活动,引导居民以旧图书换绿植,扮靓美丽家园。居民在知识科普与趣味游戏中,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度过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植树节。
“平时就喜欢侍弄花草,这次活动既学到了种植窍门,又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南苑街道,一场将植树造林与社区治理、亲子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意多肉 缤纷生活”盆栽DIY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活动通过“微景观”承载“大生态”理念,以绿色手作传递植树节绿色环保理念,共同营造了“人人参与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让居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用多肉微绿化为生活添彩。
塘栖镇依托“枇杷改植换种”工作,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枇杷苗,既提升经济效益,又为果园披上生态新衣;运河街道“妈妈帮”志愿者走进校园,通过“种子实验室”“微型盆栽DIY”等趣味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环保的种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奋楫扬帆正当时。今年,临平区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继续深挖绿化空间,计划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1655亩,计划开展美丽林相提升1000亩,为建设美丽浙江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贡献更多临平力量。
组稿 高悦 王玮
分享到: |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今年3月,第47个植树节如约而至。连日来,临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植下绿色希望,共绘美丽新章”主题,创新构建“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科技赋能、长效治理”工作格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线上线下全民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等多元形式,掀起了一场全民义务植绿护绿热潮。从超山风景名胜区到各镇街的田间地头,从“云认养”的指尖互动到亲子家庭的挥锹培土,临平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建设“美丽临平大花园”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党政引领强示范 筑牢生态建设根基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植树造林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从《诗经》中“树之榛栗”的记载,到白居易“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的诗意,再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的壮举,种树不仅是劳动,更是文化与精神的延续。
3月11日,区四套班子领导率机关干部、劳模、青年、妇女代表等百余人,在超山风景名胜区南园植树点开展“迎春林”义务植树活动,为2025年全区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植树苗、培实新土、提桶浇灌,合力栽下桂花、海棠、香橼等树苗150余株。新苗挺立的身影与超山盛放的梅花相映成趣,为景区再添一抹生态亮色。
近年来,临平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按照“将点做亮、将线做美、将面做大”的要求,明确以城乡品质提升为目标,认真落实适地适树原则,全力推进“美丽临平大花园”建设。2024年,全区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计划任务面积达2032亩,打造了丁山湖湿地、杭甬高速、练杭高速、塘栖互通等一大批配套绿化精品工程。
数智赋能聚合力 创新全民参与机制
这个春天,“云认养”成为临平市民的新风尚。3月12日,临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深化“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模式,创新推出“悦临平App”云端植树平台,实现“云认养、云监测、云科普”全链条数字化服务。120株白梅、红梅树苗的认养通道刚刚开放,便被市民热情“秒杀”,形成“万人在线抢绿”的生动局面。家住临平街道的李女士带着孩子成功认养了一株白梅,她展示着手机里的电子认养证书说:“孩子每天通过App查看小树生长数据,这种‘云养护’让环保意识变得触手可及。”
而对于幸运抢到线下种植资格的家庭来说,将树苗亲手种下更显意义非凡。3月15日,在超山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植树现场,50组家庭冒雨挥锹,孩子们的小手沾满泥巴却笑容灿烂。小朋友张梦曦和妈妈合力种下一棵梅树后,将写有“愿与树共成长”的心愿牌挂在枝头,她说:“从前只能在屏幕前‘云浇水’,今天摸到了真正的泥土,才懂得种树护绿的不易。”
这场全民植绿行动既有科技赋能的智慧创新,也不乏充满温情的亲子互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创造力,活动还特别设计了植物书签制作环节,孩子们和家长合作,用捡拾的落叶、花瓣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自然艺术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亲手种下一棵树,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懂得‘绿水青山’的意义。”市民马先生说。
为延续这份“护绿”热情,临平区还推出“绿色积分”激励机制,市民通过植树、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积累积分,可兑换绿植盆栽、景区门票等奖励,让生态保护从“节日行动”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全域推进提质效 打造绿色共富样板
一锹土,种下的是生态文明;一桶水,浇灌的是美丽未来。连日来,临平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发展理念,将植树造林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各镇街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工程。东湖街道通过开展“春暖花开,‘植’得期待”植树节交友活动及“图书换绿植 书香传绿意”植树节主题活动,引导居民以旧图书换绿植,扮靓美丽家园。居民在知识科普与趣味游戏中,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度过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植树节。
“平时就喜欢侍弄花草,这次活动既学到了种植窍门,又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南苑街道,一场将植树造林与社区治理、亲子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意多肉 缤纷生活”盆栽DIY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活动通过“微景观”承载“大生态”理念,以绿色手作传递植树节绿色环保理念,共同营造了“人人参与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让居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用多肉微绿化为生活添彩。
塘栖镇依托“枇杷改植换种”工作,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枇杷苗,既提升经济效益,又为果园披上生态新衣;运河街道“妈妈帮”志愿者走进校园,通过“种子实验室”“微型盆栽DIY”等趣味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环保的种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奋楫扬帆正当时。今年,临平区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继续深挖绿化空间,计划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1655亩,计划开展美丽林相提升1000亩,为建设美丽浙江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贡献更多临平力量。
组稿 高悦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