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药生态圈 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丁列明奏响医药创新“最强音”
发布时间: 2025-03-03 09:40 来源: 今日临平

(记者  方祎) 一大早,刚刚结束与企业优秀员工的座谈,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实验室,与科研团队商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3月4日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丁列明最近一边忙着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探讨,做好2025年的创新药研发布局,一边梳理调研资料、修改提案。

2011年,丁列明带领团队研制的凯美纳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造福广大肺癌患者。眼下,贝达药业的创新药研发涉及肿瘤、糖尿病、皮肤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每年,贝达药业会将收入的30%~40%用于医药创新,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一项治疗乳腺癌的药正在申请获批,管线上还有几十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近几年,人工智能关注度很高,我们也在想怎么把它和医药创新结合起来,聚焦这一领域,我们也已经布局了一些项目。”丁列明说。

除了带领团队做好药物研发,丁列明还持续关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医药创新企业研发支持等,积极走访调研相关企业,把大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建议,整理成提案,准备带去全国两会。“首先,就是怎样做到全链条支持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做好医药创新工作。他们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类难关,能不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来帮助他们。”

此外,丁列明将目光聚焦在了科技成果落地这一领域,“很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中间要经历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我想结合我们浙江的实际情况,在‘如何支持浙江成为一个创新成果转化地’这一问题上,带去一些具体的建议。”

扎根医药创新领域20余年,目前贝达药业已有五款药品上市销售。过去一年,贝达药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硕果累累: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中国药企研发的首个在海外上市的肺癌小分子靶向药;企业投资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结束,成为全球第一个重组白蛋白研发成功项目;贝达梦工场成功孵化一干细胞项目,在治疗糖尿病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很多海外专家上门,跟我们交流洽谈能不能在国际的临床研究中展开一些合作。”丁列明告诉记者,去年“创新药”一词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他倍感振奋,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的积极回应,也让他对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性发展充满了信心。

未来,丁列明计划从“自身成长”与“行业协同”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自身也会更加努力,包括创新药生态圈的打造,做更多老百姓吃得上、用得起的新药、好药,不单是服务中国的病人,也服务海外的病人。同时,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特别是聚焦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一些贡献,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然后走向世界。”丁列明语气笃定。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构建创新药生态圈 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发布时间: 2025-03-03 09:40:54 来源: 今日临平

(记者  方祎) 一大早,刚刚结束与企业优秀员工的座谈,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实验室,与科研团队商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3月4日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丁列明最近一边忙着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探讨,做好2025年的创新药研发布局,一边梳理调研资料、修改提案。

2011年,丁列明带领团队研制的凯美纳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造福广大肺癌患者。眼下,贝达药业的创新药研发涉及肿瘤、糖尿病、皮肤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每年,贝达药业会将收入的30%~40%用于医药创新,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一项治疗乳腺癌的药正在申请获批,管线上还有几十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近几年,人工智能关注度很高,我们也在想怎么把它和医药创新结合起来,聚焦这一领域,我们也已经布局了一些项目。”丁列明说。

除了带领团队做好药物研发,丁列明还持续关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医药创新企业研发支持等,积极走访调研相关企业,把大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建议,整理成提案,准备带去全国两会。“首先,就是怎样做到全链条支持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做好医药创新工作。他们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类难关,能不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来帮助他们。”

此外,丁列明将目光聚焦在了科技成果落地这一领域,“很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中间要经历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我想结合我们浙江的实际情况,在‘如何支持浙江成为一个创新成果转化地’这一问题上,带去一些具体的建议。”

扎根医药创新领域20余年,目前贝达药业已有五款药品上市销售。过去一年,贝达药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硕果累累: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中国药企研发的首个在海外上市的肺癌小分子靶向药;企业投资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结束,成为全球第一个重组白蛋白研发成功项目;贝达梦工场成功孵化一干细胞项目,在治疗糖尿病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很多海外专家上门,跟我们交流洽谈能不能在国际的临床研究中展开一些合作。”丁列明告诉记者,去年“创新药”一词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他倍感振奋,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的积极回应,也让他对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性发展充满了信心。

未来,丁列明计划从“自身成长”与“行业协同”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自身也会更加努力,包括创新药生态圈的打造,做更多老百姓吃得上、用得起的新药、好药,不单是服务中国的病人,也服务海外的病人。同时,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特别是聚焦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一些贡献,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然后走向世界。”丁列明语气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