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问茶探文化
临平山头茬春茶开采
发布时间: 2025-04-01 09:49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401001_005_02_b.jpg

linping0401001_005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潘锦 费陆斌 通讯员 徐颖) “这是我们今年开春以来第一次采茶,就采这个芽头,一叶一芽。”三月到,春意浓,茶园吐绿。眼下,临平山上的邱山问茶区域,“林下茶”迎来了采收季,嫩绿的新芽迎春俏立,生机勃勃。工作人员抢抓时节,穿梭在一垄垄的青绿之间,采摘着今年的头茬鲜嫩茶叶,把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1200年前,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焙茶坞》,将临平山焙茶的场景传颂至今。为了还原古时林下茶园的景象,2021年,区住建局利用山坡生态林地,在“邱山问茶”景点做了林向改造,套种龙井43等优良茶树品种,形成了茶在林下,阳光漫射洒满林间的独特景象。

采茶有讲究,制茶更是重头戏。为了还原唐代的制茶技艺,工作人员尽可能按照古籍记载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用唐代制茶工艺制成的茶饼,外形与缩小版的普洱茶饼有些形似,烹煮而饮,茶汤的香气和回甘却又是别样的感觉,这便得益于“林下茶”的种植模式。

“别看这些林下的茶树不起眼,但如以此茶制绿茶,泡起来的茶汤颜色翠绿,香气也很浓。”中国茶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浙江省茶叶研究专家吴茂棋介绍,临平山上的茶树,均采用“林下茶”的种植模式,虽然看着散落、稀疏,但上部的松柏既可为茶叶遮风避阳,免受寒风烈日侵袭,林木的枯枝落叶,也成了茶叶天然有机肥料,“与露天种植的茶叶相比,茶氨酸的含量要高出50%左右,所以质量特别好。”

今年是林下茶开采的第4个年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走进临平山,关注起林下种植的模式。前不久,在区住建局临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的牵头下,与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临平开展更为深度的茶叶及茶文化研究。“林下种植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各类古籍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这片茶林的更多可能性。”临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眼下,正值新茶采摘季,焙茶的试验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后续也将继续打磨工艺,让临平茶回到大众视野,推广并发展临平山自身的茶文化。

现下,茶树新芽长得闹忙、茶香阵阵,一旁的临平公园里,春雨滋润下的海棠、牡丹也开得繁密。这样的生机勃勃,也让人不禁想问:临平的阳光和暖意,何时回归呢?记者从区气象局了解,随着冷空气残余势力的渐渐退场,水汽也消磨殆尽,4月将迎来晴朗开局。大好春光,将带着温暖和明媚,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根据目前天气形势判断,4月1日起,受高压系统控制,我区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气温也会重新回升到20℃以上,但早晨的最低气温依然偏低,维持在10℃左右。市民朋友先别急着把厚衣服“打入”衣柜,可以遵循“洋葱式穿衣法”,随时切换“保暖模式”与“轻盈状态”。春光虽撩人,千万别被感冒钻了空子。

周五是清明,不少人关心假期天气,担心“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气象学角度看,这句话不无道理,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季节交替,夏季风蠢蠢欲动,暖湿气流日渐活跃,南上北下的冷暖气流一再交锋,雨水便频频现身。好在,从目前来看,今年的清明假期天气很不错,没有雨水、气温宜人,适合出门祭扫、踏青、赏花。需要提醒的是,本周连晴、空气干燥,野外祭扫要注意防火。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临平山头茬春茶开采
发布时间: 2025-04-01 09:49:27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401001_005_02_b.jpg

linping0401001_005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潘锦 费陆斌 通讯员 徐颖) “这是我们今年开春以来第一次采茶,就采这个芽头,一叶一芽。”三月到,春意浓,茶园吐绿。眼下,临平山上的邱山问茶区域,“林下茶”迎来了采收季,嫩绿的新芽迎春俏立,生机勃勃。工作人员抢抓时节,穿梭在一垄垄的青绿之间,采摘着今年的头茬鲜嫩茶叶,把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1200年前,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焙茶坞》,将临平山焙茶的场景传颂至今。为了还原古时林下茶园的景象,2021年,区住建局利用山坡生态林地,在“邱山问茶”景点做了林向改造,套种龙井43等优良茶树品种,形成了茶在林下,阳光漫射洒满林间的独特景象。

采茶有讲究,制茶更是重头戏。为了还原唐代的制茶技艺,工作人员尽可能按照古籍记载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用唐代制茶工艺制成的茶饼,外形与缩小版的普洱茶饼有些形似,烹煮而饮,茶汤的香气和回甘却又是别样的感觉,这便得益于“林下茶”的种植模式。

“别看这些林下的茶树不起眼,但如以此茶制绿茶,泡起来的茶汤颜色翠绿,香气也很浓。”中国茶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浙江省茶叶研究专家吴茂棋介绍,临平山上的茶树,均采用“林下茶”的种植模式,虽然看着散落、稀疏,但上部的松柏既可为茶叶遮风避阳,免受寒风烈日侵袭,林木的枯枝落叶,也成了茶叶天然有机肥料,“与露天种植的茶叶相比,茶氨酸的含量要高出50%左右,所以质量特别好。”

今年是林下茶开采的第4个年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走进临平山,关注起林下种植的模式。前不久,在区住建局临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的牵头下,与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临平开展更为深度的茶叶及茶文化研究。“林下种植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各类古籍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这片茶林的更多可能性。”临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眼下,正值新茶采摘季,焙茶的试验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后续也将继续打磨工艺,让临平茶回到大众视野,推广并发展临平山自身的茶文化。

现下,茶树新芽长得闹忙、茶香阵阵,一旁的临平公园里,春雨滋润下的海棠、牡丹也开得繁密。这样的生机勃勃,也让人不禁想问:临平的阳光和暖意,何时回归呢?记者从区气象局了解,随着冷空气残余势力的渐渐退场,水汽也消磨殆尽,4月将迎来晴朗开局。大好春光,将带着温暖和明媚,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根据目前天气形势判断,4月1日起,受高压系统控制,我区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气温也会重新回升到20℃以上,但早晨的最低气温依然偏低,维持在10℃左右。市民朋友先别急着把厚衣服“打入”衣柜,可以遵循“洋葱式穿衣法”,随时切换“保暖模式”与“轻盈状态”。春光虽撩人,千万别被感冒钻了空子。

周五是清明,不少人关心假期天气,担心“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气象学角度看,这句话不无道理,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季节交替,夏季风蠢蠢欲动,暖湿气流日渐活跃,南上北下的冷暖气流一再交锋,雨水便频频现身。好在,从目前来看,今年的清明假期天气很不错,没有雨水、气温宜人,适合出门祭扫、踏青、赏花。需要提醒的是,本周连晴、空气干燥,野外祭扫要注意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