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56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教育中心)法定代表人汤凌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沿山路45号
开办资金(万元)489.4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489.46期末数(万元)489.46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群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展科技成果展览以及科普活动,保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承担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协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完成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M860885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认真执行本单位章程。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开展科技成果展览以及科普活动,保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2024年度,临平科技馆获评“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先进集体”、“杭州市红领巾e站1013阵地”称号,在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浙江分赛区科学课程(活动)选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拓展性课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科探出发了”研学活动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科普研学与旅游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研学活动”的好成绩。据统计,全年人流量合计186328人,实际开馆天数为251天。馆校合作活动惠及3.1万余人,获得9次主流媒体报道。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优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普体系。一是优化运行机制。对馆内现有的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10余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科技馆实际情况,对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并就科技馆的开放服务信息、工作人中职业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以及部门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了《临平科技馆开放服务手册》,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强化科普团队。建立全员学习制度,围绕党的先进理论、方针政策、科技前沿、业务实操等内容开展学习,提高全馆干部职工政治素养。组织人员参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活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青年论坛、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科普剧交流会;同时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通过培训促成长、交流促提高、赛评促发展的机制,强化自身。三是完善科普体系。从基层科技馆发展的瓶颈限制与新时代的科普需求出发,在共建维度、共建方向、共建对象上各有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基于馆馆间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同体、馆企校合作的科普研学共同体、馆院校合作的科创少年培养共同体、馆街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等四类科普共同体。充实服务内容,丰富科普类型。一是阵地科普。阵地科普包括常设展览、短期展览及志愿者建设。2024年度,在常设展览的基础上,分别引进了“如何复活一只恐龙”、“一只生物的可能性”、“与未来握手”、“杭州院士风采展”等4个科普临展,以及与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团队合作设计AGI作品展。结合临展提供64期个性化讲解、48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了科技馆的魅力。2024年度,在科普人才的挖掘和互动中,收获了一批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及大学生等科普人才。同时,创新建立了“蓝临花妈妈团”科普志愿服务队、“蓝精灵”小小科普员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假期,协助做好教育活动、研学课程和场馆讲解。二是流动科普。流动科普包括科普讲座、流动科技馆及“科学加油站”三进活动。我们邀请了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自然科普达人、知名科普作家何鑫、航空航天科普专家李明涛等多位知名学者走进学校开展讲座,为临平中小学生普及前沿科技。为更好地推动科普惠民工作,将科技馆内的科普资源和科普教育活动“带出去”,开创“科学加油站”三进活动。全年进农村进社区进商场31次,很好地发挥了馆街社协同育人的作用,起到了馆内外联合科普的良好效果。此外,流动科技馆展品内容不断丰富,全年走进14所中小学,学生参与人数达2.8万余名。三是线上科普。线上科普包括科技云课堂、科学家讲故事、科普短视频和科普故事。为创新科普宣传形式,拓宽科普边界,首次采用直播方式,向公众展示临平科技馆成立15周年馆庆活动的盛况。完成创新训练营“智慧物联”项目的课程录制以及25期“玩转科学”科普短视频制作。利用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的资源,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同上一堂科学课”,让孩子们在充满智慧与乐趣的科学课堂中尽情体验。四是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包括主题活动、科普研学和创新训练营。我们转变科普教育理念,从单纯地传播知识到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意识。1)注重节假日氛围打造,在每一个重大节假日时都会结合节日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普及相关节日知识,带公众“科学过节”。2024年共计开展节假日主题活动32次,约1.8万人参与其中,营造出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氛围。2)不断提升和加强特色科普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继续推进“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活动,与上海松江科技馆、江苏太仓科技馆联合举办“创新驱动·智造未来”新质生产力联合行动,三地学生聚集临平开启新质生产力探索之旅,馆馆间跨区域科普资源共享生态进一步深化。此外,在每个周末定时开展“玩转科学”课堂,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主题开展STEM教学,提升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全年累计开展科学课程69课时,受众达到1840人次。3)打破传统的参观式研学模式,推出“科探出发了”沉浸式项目制科普研学。该活动以“全领域、全对象、全覆盖”的“大科普”理念,通过与区内高科技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特色乡村文化基地、中小学校开展合作,建立馆企校合作的科普研学共同体。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企业专业性科普内容,形成4类“科技+”研学课程体系。2024年,新增3家企业研学基地,12项研学课程,编制了一套《临平科技馆科普研学手册》。组织开展12场研学活动,吸引了11所学校的682名学生参与。4)开展馆院校合作的科创少儿培养计划。通过学校推荐、区级科创节赛事选拔,招录了119名学生加入“智慧物联”、“FPV无人机”、“编程无人机”和“航空模型”4个创新训练营,并精准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各类白名单科技赛事。全年共获得省级比赛奖项53项,国家级比赛奖项6项。此外,聘请科技教练做教学示范,旨在培养学生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2024年共辐射了7所学校,参与学生202人。加强安全管理,运营保障优化。积极开展并做好科技馆LED屏、人流量统计及流动展品维保服务、4D影院设备维修保养等项目实施,开通市民卡刷卡进馆功能,提高科普设施保障。积极落实安全检查措施,开展日常场馆巡查,跟进管理空调、电梯的使用,及时做好展品维修维护,保证展品的完好率在98%以上,累计共维修、维护、整改展品及设施设备130次,确保场馆安全有序运营。②承担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协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群众做文章,培育全民反邪社会风气。一是保质保量搞好反邪宣传教育活动。以反邪教宣传月为中心,基层日常反邪宣传教育活动为基础,扎实推进社会面反邪宣传工作。6月21日,2024年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杭州诺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参与的企业职工代表、中学师生代表及机关代表达200余人。截至10月20日,临平区总计开展基层反邪教宣传警示教育活动580余场,其中包括“远离‘QNS’,幸福进万家”活动174场、反邪教宣传月活动170场,截止10月30日,所有活动覆盖群众达8.7万余人次。积极承办省市反邪宣传活动,引进上级资源,挖掘本土反邪潜力。5月17日,《科学与人》宗教反邪主题网络直播节目超山古刹青莲寺内开展。青莲寺主持释圣果法师担任访谈嘉宾,从宗教角度带领线上观众进行了一场反邪思考。二是基于社会实际寻找反邪工作突破口。近两年我们主要着眼本地社会实际思考反邪亮点工作开发思路。2023年起,根据杭州互联网“智慧”之都及临平区“数智临平”目标定位,尝试性开发“临无邪”网络反邪平台,收货10万余名注册用户。今年我们着眼杭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大力开发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与反邪合作的可能性,推出崇贤非遗反邪刺绣作品、反邪书画作品以及反邪诗词作品等一批批来自民间的反邪宣传代表作。上半年我们将这些反邪作品制作成反邪诗词展板25块、反邪诗词展板26块,并在全区进行巡展,实现反邪宣传来于群众又回到群众。三是打造本土反邪品牌。积极推动“一街(镇)一品”反邪教工作,立足镇街特色建立镇街反邪教工作机制。为助力东湖街道园区反邪教构建理论和运行机制,今年宣传月启动仪式举办地安排在东湖街道工业园区的企业内,对企业群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宣传。运河街道社区农村化普遍,今年依然指导街道紧扣“银龄”反邪品牌做工作,协会引荐大学生暑期反邪社会实践队赴运河街道,对“爷爷保安队”进行进一步采访,对其工作机制进一步挖掘研究。南苑街道的楼宇经济发达,各类写字楼的反邪工作有较大开发潜力,今年协会继续调研其美亚大厦楼宇反邪宣传角,提出修改建议,争取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楼宇反邪建设案例。提升内在建设,巩固科学反邪工作基础。一是培育一支精干的反邪队伍。会员单位反邪工作人员是反邪工作的强有力推动者,每年在全区党政机关单位中开展一场集中的反邪教知识培训(讲座),区委区政府将反邪教教育纳入党政机关的中心理论组学习等学习内容;镇街、村社将反邪教学习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内容,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反邪教知识与工作要点。二是发展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反邪志愿者。吸纳从事反邪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宣讲员,以及新社会组织中的活跃分子、新经济组织中的成功人士、网络世界中的“流量人士”、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人士参与反邪、代言反邪、站台反邪。2024年,我们新吸纳区闻达书院的书画家团队,老板电器等企业的相关企业家加入反邪志愿者队伍。三是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反邪警示教育阵(基)地。为进一步丰富反邪教活动场所,拓宽反邪工作场景,2024年协会对各镇街进行反邪教阵基地建设指导。在走访复评区内原有的13家市级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镇街意愿以及实际情况,新认定4家临平区级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地。据统计,2024年在反邪教阵(基)地开展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达5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7500人。阵基地建设得到加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反邪教工作的实效性。(2)党的建设情况:建立全员学习制度,围绕党的先进理论、方针政策、科技前沿、业务实操等内容开展学习,提高全馆干部职工政治素养。组织人员参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活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青年论坛、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科普剧交流会;同时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通过培训促成长、交流促提高、赛评促发展的机制,强化自身,持续打造科普“临”距离党建工作品牌,融合发展,探索科技社团助力高质量发展等,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3人,编外14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全年财政拨款收入1229.21万元。75万元用于场馆运行服务支出;56.89万元用于打造科技馆特色品牌项目;65.93万元用于短期展览开发支出,全年引进“如何复活一只恐龙”、“超级生物”、“与未来握手”大型展览3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年共接待参观人数18.63万人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培养新时代国家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尽一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科技馆党建科普类特色活动内容较少。措施:推动“党建+科普”融合。围绕科技强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区域战略主题,服务有关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科普战线基础支撑性作用,开展精品化特色化科普教育主题活动。
四、下一步打算推动“党建+科普”融合。围绕科技强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区域战略主题,服务有关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科普战线基础支撑性作用,开展精品化特色化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加强科学传播和科普宣传工作。推进“长三角”、“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等区域科教展馆共建共享工作,利用省市大展馆优质展教资源,带动县区科技馆品牌提升;联合区内其它场馆、学校和群团,开展系列科学传播与科普宣传活动;办好办活临时展览,实现临展不断线、线下科普“不打烊”,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质量。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56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教育中心)法定代表人汤凌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沿山路45号
开办资金(万元)489.4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489.46期末数(万元)489.46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群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展科技成果展览以及科普活动,保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承担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协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完成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M860885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认真执行本单位章程。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开展科技成果展览以及科普活动,保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2024年度,临平科技馆获评“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先进集体”、“杭州市红领巾e站1013阵地”称号,在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浙江分赛区科学课程(活动)选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拓展性课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科探出发了”研学活动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科普研学与旅游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研学活动”的好成绩。据统计,全年人流量合计186328人,实际开馆天数为251天。馆校合作活动惠及3.1万余人,获得9次主流媒体报道。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优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普体系。一是优化运行机制。对馆内现有的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10余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科技馆实际情况,对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并就科技馆的开放服务信息、工作人中职业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以及部门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了《临平科技馆开放服务手册》,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强化科普团队。建立全员学习制度,围绕党的先进理论、方针政策、科技前沿、业务实操等内容开展学习,提高全馆干部职工政治素养。组织人员参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活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青年论坛、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科普剧交流会;同时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通过培训促成长、交流促提高、赛评促发展的机制,强化自身。三是完善科普体系。从基层科技馆发展的瓶颈限制与新时代的科普需求出发,在共建维度、共建方向、共建对象上各有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基于馆馆间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同体、馆企校合作的科普研学共同体、馆院校合作的科创少年培养共同体、馆街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等四类科普共同体。充实服务内容,丰富科普类型。一是阵地科普。阵地科普包括常设展览、短期展览及志愿者建设。2024年度,在常设展览的基础上,分别引进了“如何复活一只恐龙”、“一只生物的可能性”、“与未来握手”、“杭州院士风采展”等4个科普临展,以及与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团队合作设计AGI作品展。结合临展提供64期个性化讲解、48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了科技馆的魅力。2024年度,在科普人才的挖掘和互动中,收获了一批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及大学生等科普人才。同时,创新建立了“蓝临花妈妈团”科普志愿服务队、“蓝精灵”小小科普员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假期,协助做好教育活动、研学课程和场馆讲解。二是流动科普。流动科普包括科普讲座、流动科技馆及“科学加油站”三进活动。我们邀请了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自然科普达人、知名科普作家何鑫、航空航天科普专家李明涛等多位知名学者走进学校开展讲座,为临平中小学生普及前沿科技。为更好地推动科普惠民工作,将科技馆内的科普资源和科普教育活动“带出去”,开创“科学加油站”三进活动。全年进农村进社区进商场31次,很好地发挥了馆街社协同育人的作用,起到了馆内外联合科普的良好效果。此外,流动科技馆展品内容不断丰富,全年走进14所中小学,学生参与人数达2.8万余名。三是线上科普。线上科普包括科技云课堂、科学家讲故事、科普短视频和科普故事。为创新科普宣传形式,拓宽科普边界,首次采用直播方式,向公众展示临平科技馆成立15周年馆庆活动的盛况。完成创新训练营“智慧物联”项目的课程录制以及25期“玩转科学”科普短视频制作。利用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的资源,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同上一堂科学课”,让孩子们在充满智慧与乐趣的科学课堂中尽情体验。四是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包括主题活动、科普研学和创新训练营。我们转变科普教育理念,从单纯地传播知识到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意识。1)注重节假日氛围打造,在每一个重大节假日时都会结合节日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普及相关节日知识,带公众“科学过节”。2024年共计开展节假日主题活动32次,约1.8万人参与其中,营造出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氛围。2)不断提升和加强特色科普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继续推进“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活动,与上海松江科技馆、江苏太仓科技馆联合举办“创新驱动·智造未来”新质生产力联合行动,三地学生聚集临平开启新质生产力探索之旅,馆馆间跨区域科普资源共享生态进一步深化。此外,在每个周末定时开展“玩转科学”课堂,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主题开展STEM教学,提升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全年累计开展科学课程69课时,受众达到1840人次。3)打破传统的参观式研学模式,推出“科探出发了”沉浸式项目制科普研学。该活动以“全领域、全对象、全覆盖”的“大科普”理念,通过与区内高科技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特色乡村文化基地、中小学校开展合作,建立馆企校合作的科普研学共同体。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企业专业性科普内容,形成4类“科技+”研学课程体系。2024年,新增3家企业研学基地,12项研学课程,编制了一套《临平科技馆科普研学手册》。组织开展12场研学活动,吸引了11所学校的682名学生参与。4)开展馆院校合作的科创少儿培养计划。通过学校推荐、区级科创节赛事选拔,招录了119名学生加入“智慧物联”、“FPV无人机”、“编程无人机”和“航空模型”4个创新训练营,并精准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各类白名单科技赛事。全年共获得省级比赛奖项53项,国家级比赛奖项6项。此外,聘请科技教练做教学示范,旨在培养学生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2024年共辐射了7所学校,参与学生202人。加强安全管理,运营保障优化。积极开展并做好科技馆LED屏、人流量统计及流动展品维保服务、4D影院设备维修保养等项目实施,开通市民卡刷卡进馆功能,提高科普设施保障。积极落实安全检查措施,开展日常场馆巡查,跟进管理空调、电梯的使用,及时做好展品维修维护,保证展品的完好率在98%以上,累计共维修、维护、整改展品及设施设备130次,确保场馆安全有序运营。②承担杭州市临平区反邪教协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群众做文章,培育全民反邪社会风气。一是保质保量搞好反邪宣传教育活动。以反邪教宣传月为中心,基层日常反邪宣传教育活动为基础,扎实推进社会面反邪宣传工作。6月21日,2024年临平区反邪教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杭州诺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参与的企业职工代表、中学师生代表及机关代表达200余人。截至10月20日,临平区总计开展基层反邪教宣传警示教育活动580余场,其中包括“远离‘QNS’,幸福进万家”活动174场、反邪教宣传月活动170场,截止10月30日,所有活动覆盖群众达8.7万余人次。积极承办省市反邪宣传活动,引进上级资源,挖掘本土反邪潜力。5月17日,《科学与人》宗教反邪主题网络直播节目超山古刹青莲寺内开展。青莲寺主持释圣果法师担任访谈嘉宾,从宗教角度带领线上观众进行了一场反邪思考。二是基于社会实际寻找反邪工作突破口。近两年我们主要着眼本地社会实际思考反邪亮点工作开发思路。2023年起,根据杭州互联网“智慧”之都及临平区“数智临平”目标定位,尝试性开发“临无邪”网络反邪平台,收货10万余名注册用户。今年我们着眼杭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大力开发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与反邪合作的可能性,推出崇贤非遗反邪刺绣作品、反邪书画作品以及反邪诗词作品等一批批来自民间的反邪宣传代表作。上半年我们将这些反邪作品制作成反邪诗词展板25块、反邪诗词展板26块,并在全区进行巡展,实现反邪宣传来于群众又回到群众。三是打造本土反邪品牌。积极推动“一街(镇)一品”反邪教工作,立足镇街特色建立镇街反邪教工作机制。为助力东湖街道园区反邪教构建理论和运行机制,今年宣传月启动仪式举办地安排在东湖街道工业园区的企业内,对企业群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宣传。运河街道社区农村化普遍,今年依然指导街道紧扣“银龄”反邪品牌做工作,协会引荐大学生暑期反邪社会实践队赴运河街道,对“爷爷保安队”进行进一步采访,对其工作机制进一步挖掘研究。南苑街道的楼宇经济发达,各类写字楼的反邪工作有较大开发潜力,今年协会继续调研其美亚大厦楼宇反邪宣传角,提出修改建议,争取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楼宇反邪建设案例。提升内在建设,巩固科学反邪工作基础。一是培育一支精干的反邪队伍。会员单位反邪工作人员是反邪工作的强有力推动者,每年在全区党政机关单位中开展一场集中的反邪教知识培训(讲座),区委区政府将反邪教教育纳入党政机关的中心理论组学习等学习内容;镇街、村社将反邪教学习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内容,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反邪教知识与工作要点。二是发展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反邪志愿者。吸纳从事反邪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宣讲员,以及新社会组织中的活跃分子、新经济组织中的成功人士、网络世界中的“流量人士”、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人士参与反邪、代言反邪、站台反邪。2024年,我们新吸纳区闻达书院的书画家团队,老板电器等企业的相关企业家加入反邪志愿者队伍。三是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反邪警示教育阵(基)地。为进一步丰富反邪教活动场所,拓宽反邪工作场景,2024年协会对各镇街进行反邪教阵基地建设指导。在走访复评区内原有的13家市级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镇街意愿以及实际情况,新认定4家临平区级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地。据统计,2024年在反邪教阵(基)地开展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达5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7500人。阵基地建设得到加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反邪教工作的实效性。(2)党的建设情况:建立全员学习制度,围绕党的先进理论、方针政策、科技前沿、业务实操等内容开展学习,提高全馆干部职工政治素养。组织人员参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活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青年论坛、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科普剧交流会;同时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通过培训促成长、交流促提高、赛评促发展的机制,强化自身,持续打造科普“临”距离党建工作品牌,融合发展,探索科技社团助力高质量发展等,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3人,编外14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全年财政拨款收入1229.21万元。75万元用于场馆运行服务支出;56.89万元用于打造科技馆特色品牌项目;65.93万元用于短期展览开发支出,全年引进“如何复活一只恐龙”、“超级生物”、“与未来握手”大型展览3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年共接待参观人数18.63万人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培养新时代国家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尽一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科技馆党建科普类特色活动内容较少。措施:推动“党建+科普”融合。围绕科技强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区域战略主题,服务有关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科普战线基础支撑性作用,开展精品化特色化科普教育主题活动。
四、下一步打算推动“党建+科普”融合。围绕科技强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区域战略主题,服务有关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科普战线基础支撑性作用,开展精品化特色化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加强科学传播和科普宣传工作。推进“长三角”、“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等区域科教展馆共建共享工作,利用省市大展馆优质展教资源,带动县区科技馆品牌提升;联合区内其它场馆、学校和群团,开展系列科学传播与科普宣传活动;办好办活临时展览,实现临展不断线、线下科普“不打烊”,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质量。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