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袁红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迎宾路369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104798.88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20312.59 | 期末数(万元) | 119918.4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04703906486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执行单位章程,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确保医疗活动合规合法。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加强财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1.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一是围绕“一个目标,二个抓手,三个关键”,重点推进“八大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医共体建设“临平样板”。大力提升医疗质量、技术、院感、护理、公卫管理等方面,全面推动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服务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二强化区域中心建设。持续做好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等区域诊疗中心工作,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心梗、脑梗、高危孕产妇等患者达4774例。积极推进“疑难病诊疗中心、区外科微无创诊疗中心、区域复苏中心”等平台建设,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今年已完成国家胸痛中心、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工作,牵头成立临平区胸痛救治联盟,搭建智慧胸痛中心云平台、心电一张网。创伤中心推出区内交通事故首次医疗接触即启动模式“一键启动”,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2.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举办临床科研进阶辅导班,鼓励申报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规范开展科研承诺和项目伦理的审查,总计立项153项,其中省医药卫生10项,省中管局12项,省疾控1项,市自然1项,市科技局8项,省医学会10项,市卫健委63项,市生物医药7项。发表论文139篇,其中SCI论文58篇,一级8篇,授权专利10项。继教项目立项32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25个。持续完善科研实验室、生物样本库、GCP实验室、头颈解剖实验室等建设。共开展GCP临床项目40项,获得科研经费1832万元。今年科教实验中心成功入选浙江省卫健委未来医院重点场景示范单元项目,同时揭牌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与临床转化工程中心,新开展“‘产医研用’一体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合作”项目,助力临平区打造生物医药高地,推动医学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2)党的建设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开展“廉洁行医、德术并举”宣传教育活动等,提升广大医务人员遵纪遵法、廉洁自律意识。2024年,全院共拒收红包、礼卡等22件,总价值39786元,收到锦旗、表扬信555件。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1520人,编外407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11964万元用于人员补助,1145万元用于设备投入,484万元用于基建建设,4747万元用于医疗活动及公共支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1.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障体系,各项治安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重点部位监测,加强消防安全,落实人员职责、培训到位,做到“三禁”、“五不违”。2.坚持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联众HALO项目,落实新信息系统上线工作,积极申报“电子病历五级”应用系统,顺利通过“互联互通四甲”评级。数字化推进同质服务,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互联网医院共开设17个学科,包括59位医生、14位药师、护士205名,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开单、缴费、配药等全流程服务2000余人次,居家护理532人次。3.流程布局再优化,反馈渠道更畅通。一坚持以服务有温度为主线,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建设工作。同时优化门诊区域布局,完成眼科中心整体搬迁,对胸科疾病诊区、内A区门诊诊室等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升级一站式医患沟通中心、住院引导服务、门诊延续性服务、手术室提速等流程。二持续完善@院长信箱,书记亲自督办,共收到员工和患者的意见、建议300余条,完成整改280条,优化流程100余项(2)经济效益:1.医院今年医疗业务收入11.02亿元。2.医院今年门急诊诊疗人次187万。3.医院今年出院人次6.2万。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医院高层次人才储备还不够。改进措施:一是根据临平区人才新政,加强招才引智力度,加快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二是通过柔性引进,补充高精尖血液,着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人才队伍。三是重视人才培育,对名医、专家、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带头人等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四是选派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赴上级省市医院进修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专科诊疗技术。2.医院优势学科能力相较于三甲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改进措施:进一步深化与浙大二院紧密型医疗合作,推进优质资源再下沉,借力浙大二院等平台,积极优化区域诊疗中心建设,提振四级手术等例数,全力打造医学高峰,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
四、下一步打算 | 1.推动服务提升工程。一是开通多渠道监督体系,听取多方意见与建议,更好的提升服务水平。二是不定期开展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报告给相应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与护士长,高效落实整改。三是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服务,用细节打动群众。四是吸收医疗服务能力表现突出医院单位做法,结合本院实际,内化吸收。2.塑造区域龙头学科。一是对照评审标准开展重点专科、一般专科建设。二是加强与浙大二院的深度合作,借力省级优质资源,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三是以疑难病诊疗中心等平台为建设重点,将省县级龙头学科创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树立区域内标杆。四是加强胸痛、卒中、创伤等六大中心建设,创建心脏、肿瘤等医学中心,积极打造创伤救治站、复苏中心,为百姓解决急危重症、疑难杂症。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我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自2024年08月13日至2025年09月0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分享到: |
首页 |
|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袁红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迎宾路369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104798.88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20312.59 | 期末数(万元) | 119918.4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04703906486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执行单位章程,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确保医疗活动合规合法。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加强财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1.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一是围绕“一个目标,二个抓手,三个关键”,重点推进“八大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医共体建设“临平样板”。大力提升医疗质量、技术、院感、护理、公卫管理等方面,全面推动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服务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二强化区域中心建设。持续做好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等区域诊疗中心工作,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心梗、脑梗、高危孕产妇等患者达4774例。积极推进“疑难病诊疗中心、区外科微无创诊疗中心、区域复苏中心”等平台建设,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今年已完成国家胸痛中心、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工作,牵头成立临平区胸痛救治联盟,搭建智慧胸痛中心云平台、心电一张网。创伤中心推出区内交通事故首次医疗接触即启动模式“一键启动”,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2.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举办临床科研进阶辅导班,鼓励申报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规范开展科研承诺和项目伦理的审查,总计立项153项,其中省医药卫生10项,省中管局12项,省疾控1项,市自然1项,市科技局8项,省医学会10项,市卫健委63项,市生物医药7项。发表论文139篇,其中SCI论文58篇,一级8篇,授权专利10项。继教项目立项32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25个。持续完善科研实验室、生物样本库、GCP实验室、头颈解剖实验室等建设。共开展GCP临床项目40项,获得科研经费1832万元。今年科教实验中心成功入选浙江省卫健委未来医院重点场景示范单元项目,同时揭牌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与临床转化工程中心,新开展“‘产医研用’一体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合作”项目,助力临平区打造生物医药高地,推动医学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2)党的建设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开展“廉洁行医、德术并举”宣传教育活动等,提升广大医务人员遵纪遵法、廉洁自律意识。2024年,全院共拒收红包、礼卡等22件,总价值39786元,收到锦旗、表扬信555件。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1520人,编外407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11964万元用于人员补助,1145万元用于设备投入,484万元用于基建建设,4747万元用于医疗活动及公共支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1.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障体系,各项治安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重点部位监测,加强消防安全,落实人员职责、培训到位,做到“三禁”、“五不违”。2.坚持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联众HALO项目,落实新信息系统上线工作,积极申报“电子病历五级”应用系统,顺利通过“互联互通四甲”评级。数字化推进同质服务,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互联网医院共开设17个学科,包括59位医生、14位药师、护士205名,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开单、缴费、配药等全流程服务2000余人次,居家护理532人次。3.流程布局再优化,反馈渠道更畅通。一坚持以服务有温度为主线,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建设工作。同时优化门诊区域布局,完成眼科中心整体搬迁,对胸科疾病诊区、内A区门诊诊室等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升级一站式医患沟通中心、住院引导服务、门诊延续性服务、手术室提速等流程。二持续完善@院长信箱,书记亲自督办,共收到员工和患者的意见、建议300余条,完成整改280条,优化流程100余项(2)经济效益:1.医院今年医疗业务收入11.02亿元。2.医院今年门急诊诊疗人次187万。3.医院今年出院人次6.2万。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医院高层次人才储备还不够。改进措施:一是根据临平区人才新政,加强招才引智力度,加快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二是通过柔性引进,补充高精尖血液,着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人才队伍。三是重视人才培育,对名医、专家、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带头人等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四是选派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赴上级省市医院进修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专科诊疗技术。2.医院优势学科能力相较于三甲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改进措施:进一步深化与浙大二院紧密型医疗合作,推进优质资源再下沉,借力浙大二院等平台,积极优化区域诊疗中心建设,提振四级手术等例数,全力打造医学高峰,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
四、下一步打算 | 1.推动服务提升工程。一是开通多渠道监督体系,听取多方意见与建议,更好的提升服务水平。二是不定期开展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报告给相应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与护士长,高效落实整改。三是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服务,用细节打动群众。四是吸收医疗服务能力表现突出医院单位做法,结合本院实际,内化吸收。2.塑造区域龙头学科。一是对照评审标准开展重点专科、一般专科建设。二是加强与浙大二院的深度合作,借力省级优质资源,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三是以疑难病诊疗中心等平台为建设重点,将省县级龙头学科创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树立区域内标杆。四是加强胸痛、卒中、创伤等六大中心建设,创建心脏、肿瘤等医学中心,积极打造创伤救治站、复苏中心,为百姓解决急危重症、疑难杂症。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我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自2024年08月13日至2025年09月0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