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56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融媒体中心法定代表人应世明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人民大道656号
开办资金(万元)2078.17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3251.06期末数(万元)2078.15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落实各项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承担全区新闻宣传业务;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策划制作发布各类媒体产品;组织全局性重大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向各级媒体、平台输送优秀稿件;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对从业人员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本领域人才、产业等政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H51403E举办单位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临平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临平区融媒体中心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媒体主责主业,抓好优质内容生产,以精品力作洞察发展趋势、捕捉时代脉动、诠释临平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区新闻传播和融媒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承担全区新闻宣传业务;一是加强重大主题报道。二是持续擦亮品牌栏目。作为区级主流媒体,中心持续推出有深度的新闻专栏,今年推出时评栏目《东来视点》、文化栏目《话说临平》、对农栏目《运河风》等,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②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打破壁垒,扩大融媒朋友圈。一是加速APP迭代。今年中心聚焦移动建设,完成悦临平客户端3.0版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体系。紧贴市民需求,推出垃圾分类、停车收费、场馆预约等52个民生服务应用,当前平台用户数达43万人。二是重点建强发布矩阵。中心持续推进融媒平台建设,完善全媒体矩阵。政务发布平台传播力影响力排行榜保持全市前列。三是持续提升微融建设。打通基层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在部门、村社建立融媒中心(站),探索建立老板电器、西奥电梯、遥望X27PARK等为载体的企业“微融圈”,以“微融媒+文化阵地”为抓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临平样板”。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微融媒中心(站)46个。③策划制作发布各类媒体产品。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④组织全局性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中心旗下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同向发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报道“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最新成果,重点展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场景。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⑤积极向各级媒体、平台输送优秀稿件;创优成绩稳中有进。今年获得省市新闻奖82件,已超去年总数,参与作品《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系列报道》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分区以来,累计170件新闻作品获全国和省市奖项。好新闻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奶奶工坊”的致富经荣获浙江省对农节目三等奖、杭州市对农节目二等奖。⑥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经营业务整合资源。一是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根据各场馆特色进行个性化文化元素打造,做好特色文化培育。二是完善场馆剧院功能。发挥品牌馆功能,深化企业合作,依托“三进”活动推广本地企业及产品;完善体育场馆招商,引入相关产业,形成体育赛事产业链;改造临平藕花洲大剧院,打造少儿艺术演艺舞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三是加强赛事研学创新。结合临平文化特色,开发空手道、足球等特色赛事,打造地方群众赛事,如村冠、校BA等,形成特色赛事文化。⑦加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对从业人员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组织实战练兵。与浙理工、浙传等共建实践基地,开办融媒专才成长营,赋能35名年轻干部成长,选派5人到区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浙江卫视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学习。聚力培养发展。通过“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等微宣讲和各类活动,成立青年学习小组,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年轻干部活力。成功吸纳市D类人才1人,区E类3人、F类3人。⑧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本领域人才、产业等政策。强化矩阵建设。大力推进临平发布矩阵升级,主动对接区内重点部门和杭州发布,提高热点新闻的首发和快发能力,争取上级录用优质稿件数量翻一番,政务发布矩阵平台传播力、影响力排名确保前三。迭代推进悦临平客户端功能升级,对内持续打通政务需求,对外持续拓展商务资源。(2)党的建设情况:夯实根基,队伍建设再加压。一是注重理论学习。今年,中心以年初制定学习计划为抓手,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3次,自上而下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法治思想、省市区委重大会议和文件精神等学习。二是组织实战练兵。与浙理工、浙传等共建实践基地,开办融媒专才成长营,赋能35名年轻干部成长,选派5人到区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浙江卫视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三是聚力培养发展。通过“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等微宣讲和各类活动,成立青年学习小组,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年轻干部活力。成功吸纳市D类人才1人,区E类3人、F类3人。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51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967.93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业务运行,267.18万元资金用于更新设备。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坚持重点突出,舆论宣传守正出新;打造一体平台,全媒体矩阵建设显著;做实做精做优,亚运宣传出彩出圈。②经济效益:聚焦全年经营指标任务,高效协同大媒资板块业务,全新拓展文旅体领域运营,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全年实现经营收入7068万元,同比增长8.63%,超年度计划4.25%。二是政务活动高效执行。高质量完成2024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西泠印社甲辰春季雅集、临平新城点亮“杭州城东新中心”战略发展发布会等90场大型活动和538余条短视频及宣传片拍摄。三是积极拓展视听产业。集团成功试水微短剧,打造12集微短剧《模拟人生:包租公逆袭记》。建设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影视拍摄服务的保障机制,为区内影视剧组提供拍摄协调服务,确保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品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方面还需增加吸引力。对策:打造精品爆款。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提前做好话题设置,持续输出正能量产品,打造一批全网阅读总量超百万、超千万、破亿的“爆款”产品,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心的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对策:联合区大数据公司培训团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一)守正创新,筑牢舆论主阵地。一是加强重大主题报道。中心旗下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同向发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报道“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最新成果,重点展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场景。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二是持续擦亮品牌栏目。三是创优成绩稳中有进。今年获得省市新闻奖82件,已超去年总数,参与作品《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系列报道》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分区以来,累计170件新闻作品获全国和省市奖项。好新闻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二)精品迭出,提升临平出镜率。一是打造爆款产品数量。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洞察时势、解读政策中找准亮点,打造一批爆款精品产品。今年打造超百万的“爆款”产品37个、超千万的“爆款”产品11个。其中,《“英俑”亮相!中国健儿将携“临平造”出征巴黎奥运会》《无国界夜市火爆全网》等正能量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转载,全网阅读量破亿。二是强化央级媒体联动。与中央、省、市、区(县)、社区(村)五级联动,宣传推出区内好题材、好故事。今年临平在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央媒刊播报道近百次,创历史新高;在浙江卫视播出报道373条,中国蓝新闻录用稿件278条,开展直播52场。截至12月底,在广电新媒体新闻协作县级排名中,临平区融媒体中心位列全省第一。三是海外账号有声有色。今年中心海外传播员在区委宣传部指导下,运营推特、脸书两个账号,找准定位发布推文336余条,最高转发量超5.6万。12月底,临平区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海外传播训练营。依托临平本地资源,共同培养具有本土特色、满足当地需求的国际传播人才,助力临平国际传播发展。(三)打破壁垒,扩大融媒朋友圈。一是加速APP迭代。今年中心聚焦移动建设,完成悦临平客户端3.0版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体系。紧贴市民需求,推出垃圾分类、停车收费、场馆预约等52个民生服务应用,当前平台用户数达43万人。二是重点建强发布矩阵。中心持续推进融媒平台建设,完善全媒体矩阵。目前,中心全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超130万,平均每个临平人至少关注1个本土新媒体平台或账号。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微融媒中心(站)46个。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我单位于2023年12月9日任命单位行政负责人,按《实施细则》规定于2024年2月7日办理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杭州市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56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融媒体中心法定代表人应世明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人民大道656号
开办资金(万元)2078.17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3251.06期末数(万元)2078.15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落实各项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承担全区新闻宣传业务;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策划制作发布各类媒体产品;组织全局性重大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向各级媒体、平台输送优秀稿件;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对从业人员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本领域人才、产业等政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H51403E举办单位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临平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临平区融媒体中心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媒体主责主业,抓好优质内容生产,以精品力作洞察发展趋势、捕捉时代脉动、诠释临平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区新闻传播和融媒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承担全区新闻宣传业务;一是加强重大主题报道。二是持续擦亮品牌栏目。作为区级主流媒体,中心持续推出有深度的新闻专栏,今年推出时评栏目《东来视点》、文化栏目《话说临平》、对农栏目《运河风》等,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②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打破壁垒,扩大融媒朋友圈。一是加速APP迭代。今年中心聚焦移动建设,完成悦临平客户端3.0版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体系。紧贴市民需求,推出垃圾分类、停车收费、场馆预约等52个民生服务应用,当前平台用户数达43万人。二是重点建强发布矩阵。中心持续推进融媒平台建设,完善全媒体矩阵。政务发布平台传播力影响力排行榜保持全市前列。三是持续提升微融建设。打通基层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在部门、村社建立融媒中心(站),探索建立老板电器、西奥电梯、遥望X27PARK等为载体的企业“微融圈”,以“微融媒+文化阵地”为抓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临平样板”。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微融媒中心(站)46个。③策划制作发布各类媒体产品。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④组织全局性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中心旗下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同向发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报道“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最新成果,重点展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场景。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⑤积极向各级媒体、平台输送优秀稿件;创优成绩稳中有进。今年获得省市新闻奖82件,已超去年总数,参与作品《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系列报道》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分区以来,累计170件新闻作品获全国和省市奖项。好新闻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奶奶工坊”的致富经荣获浙江省对农节目三等奖、杭州市对农节目二等奖。⑥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经营业务整合资源。一是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根据各场馆特色进行个性化文化元素打造,做好特色文化培育。二是完善场馆剧院功能。发挥品牌馆功能,深化企业合作,依托“三进”活动推广本地企业及产品;完善体育场馆招商,引入相关产业,形成体育赛事产业链;改造临平藕花洲大剧院,打造少儿艺术演艺舞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三是加强赛事研学创新。结合临平文化特色,开发空手道、足球等特色赛事,打造地方群众赛事,如村冠、校BA等,形成特色赛事文化。⑦加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对从业人员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组织实战练兵。与浙理工、浙传等共建实践基地,开办融媒专才成长营,赋能35名年轻干部成长,选派5人到区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浙江卫视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学习。聚力培养发展。通过“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等微宣讲和各类活动,成立青年学习小组,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年轻干部活力。成功吸纳市D类人才1人,区E类3人、F类3人。⑧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本领域人才、产业等政策。强化矩阵建设。大力推进临平发布矩阵升级,主动对接区内重点部门和杭州发布,提高热点新闻的首发和快发能力,争取上级录用优质稿件数量翻一番,政务发布矩阵平台传播力、影响力排名确保前三。迭代推进悦临平客户端功能升级,对内持续打通政务需求,对外持续拓展商务资源。(2)党的建设情况:夯实根基,队伍建设再加压。一是注重理论学习。今年,中心以年初制定学习计划为抓手,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3次,自上而下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法治思想、省市区委重大会议和文件精神等学习。二是组织实战练兵。与浙理工、浙传等共建实践基地,开办融媒专才成长营,赋能35名年轻干部成长,选派5人到区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浙江卫视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三是聚力培养发展。通过“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等微宣讲和各类活动,成立青年学习小组,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年轻干部活力。成功吸纳市D类人才1人,区E类3人、F类3人。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51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967.93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业务运行,267.18万元资金用于更新设备。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坚持重点突出,舆论宣传守正出新;打造一体平台,全媒体矩阵建设显著;做实做精做优,亚运宣传出彩出圈。②经济效益:聚焦全年经营指标任务,高效协同大媒资板块业务,全新拓展文旅体领域运营,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全年实现经营收入7068万元,同比增长8.63%,超年度计划4.25%。二是政务活动高效执行。高质量完成2024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西泠印社甲辰春季雅集、临平新城点亮“杭州城东新中心”战略发展发布会等90场大型活动和538余条短视频及宣传片拍摄。三是积极拓展视听产业。集团成功试水微短剧,打造12集微短剧《模拟人生:包租公逆袭记》。建设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影视拍摄服务的保障机制,为区内影视剧组提供拍摄协调服务,确保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品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方面还需增加吸引力。对策:打造精品爆款。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提前做好话题设置,持续输出正能量产品,打造一批全网阅读总量超百万、超千万、破亿的“爆款”产品,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心的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对策:联合区大数据公司培训团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一)守正创新,筑牢舆论主阵地。一是加强重大主题报道。中心旗下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同向发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报道“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最新成果,重点展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场景。今年以来,共推出30余组4800余篇主题报道,原创短视频1200余个。二是持续擦亮品牌栏目。三是创优成绩稳中有进。今年获得省市新闻奖82件,已超去年总数,参与作品《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系列报道》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分区以来,累计170件新闻作品获全国和省市奖项。好新闻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二)精品迭出,提升临平出镜率。一是打造爆款产品数量。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洞察时势、解读政策中找准亮点,打造一批爆款精品产品。今年打造超百万的“爆款”产品37个、超千万的“爆款”产品11个。其中,《“英俑”亮相!中国健儿将携“临平造”出征巴黎奥运会》《无国界夜市火爆全网》等正能量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转载,全网阅读量破亿。二是强化央级媒体联动。与中央、省、市、区(县)、社区(村)五级联动,宣传推出区内好题材、好故事。今年临平在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央媒刊播报道近百次,创历史新高;在浙江卫视播出报道373条,中国蓝新闻录用稿件278条,开展直播52场。截至12月底,在广电新媒体新闻协作县级排名中,临平区融媒体中心位列全省第一。三是海外账号有声有色。今年中心海外传播员在区委宣传部指导下,运营推特、脸书两个账号,找准定位发布推文336余条,最高转发量超5.6万。12月底,临平区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海外传播训练营。依托临平本地资源,共同培养具有本土特色、满足当地需求的国际传播人才,助力临平国际传播发展。(三)打破壁垒,扩大融媒朋友圈。一是加速APP迭代。今年中心聚焦移动建设,完成悦临平客户端3.0版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体系。紧贴市民需求,推出垃圾分类、停车收费、场馆预约等52个民生服务应用,当前平台用户数达43万人。二是重点建强发布矩阵。中心持续推进融媒平台建设,完善全媒体矩阵。目前,中心全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超130万,平均每个临平人至少关注1个本土新媒体平台或账号。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微融媒中心(站)46个。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我单位于2023年12月9日任命单位行政负责人,按《实施细则》规定于2024年2月7日办理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