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杭州市临平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2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杭州市临平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沈琴芳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超峰东路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畜牧渔业农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承担畜牧兽医业、屠宰业、渔业、饲料兽药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及管理;承担行业“三新”引进推广及种业管理;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处置及动物检疫;承担饲料兽药生鲜乳产收运环节管理及畜禽养殖屠宰环节质量管理;承担渔病防控、配合鱼苗产地检疫;承担农机牌证管理、年检、补贴管理及农机田间作业领域安全生产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3MB1M57316Q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守公益的理念,致力于为临平区畜牧业、渔业及农机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承担畜牧兽医业、屠宰业、渔业、饲料兽药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及管理: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具体为:一是大力发展综合种养。2024年完成民生实事综合种养面积3010亩,新立项面积3800亩;二是推进养殖业提档升级。完成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培育区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实施高效生态农业项目4个,新建设施圆桶100只,涵盖面积380亩。三是建设市级“菜篮子”基地。每年实施菜篮子基地项目2个,逐步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完成2024年新建市级水产“菜篮子”基地2个。在提质增效、稳产保供、联农带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持续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按照三池两坝、原位治理、集中消纳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尾水治理工作,规模养殖场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四是指导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高质量改造提升项目2个、畜禽屠宰场(点)规范提升项目1个,主要围绕除臭、粪污处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开展提升改造,核定投入693.84万元,根据《临平区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临平政发〔2021〕40号)给予财政补助341.04万元。五是构建现代农事服务体系。“1+5+N”农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经过三年的努力以及各类项目叠加,“1+5+N”农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新增烘干点7个、烘干机从10台增加到52台,新增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4条、稻米加工流水线2条,全面满足我区粮食耕、种、管、收、加工等农事服务需求。2024年,认定省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3个。二是农业领域“两新”全面完成。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国债资金落实农机报废6台、同类型更新5台,新增农业机械60台,首台套引进试验2台,超额完成农业“两新”任务;对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落实作业补贴,核查水稻机插面积2.38万亩、工厂化育秧1.92万亩、油菜机收0.65万亩,兑付资金369.7万元。②承担行业“三新”引进推广及种业管理: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应用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探索适用模式,主推品种:主推品种4种:光大梅黄1号肉鸡、仙居鸡、江山中蜂1号、湖羊。主推技术:主推技术6项:规模猪场智能数字化监管平台集成技术、规模猪场腹泻病综合防控技术、养殖场综合减臭技术、中华蜜蜂智慧养殖技术、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模羊场机械化养殖技术。③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处置及动物检疫:2024年,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发生”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全年抓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效果评估。累计使用口蹄疫疫苗3.85万毫升、猪瘟疫苗1.50万头份、小反刍兽疫疫苗1.86万头份、禽流感疫苗25.6万毫升、狂犬疫苗1.44万头份。主动抽检畜禽样品3240份次进行动物疫病抗原、抗体监测;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采样送样110份,布病监测1620份,非洲猪瘟监测102份。抽检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样品86批次全部合格,按时完成省市区各项抽检任务。积极举办、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等,已组织举办动物诊疗行业规范提升暨执业兽医教育培训和数字化平台操作应用培训各1场,组织和参加各类动物疫病防控、屠宰行业培训10多场次,促进了我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业务技能、应急处突工作能力提升。2024年,临平区开具屠宰检疫证明产品B证1576张,产地检疫证明动物A证139张、B证116张;受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备案4053批次。⑤承担饲料兽药生鲜乳产运环节及畜禽养殖屠宰环节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强我区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畜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隐患,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我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杭州市畜产品监控计划、市农业局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任务,2024年共抽检畜畜产品和畜牧投入品86批次,监测样本包括畜禽肉、家畜组织、家畜尿、禽蛋、饲料、生鲜乳等,覆盖养殖、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抽检结果全部合格。⑥承担渔病防控、配合鱼苗产地检疫:承担水产技术推广与培训、病害防控、水产行业管理等方面工作。推广设施循环水、综合种养等技术4项、推广青虾、红螯螯虾等品种4个。发放《水产养殖明白纸》100份,水产养殖三项记录本155本;组织全区渔民技术培训2期,120人次;开展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置工作和水产用药安全指导;实施增殖放流、项目管理、渔业年报统计等工作。⑦承担农机牌证管理、年检、补贴管理及农机田间作业领域安全生产:持续夯实农机安全作业基础。完成拖拉机等四大类农机免费实地检验102台,年检率达到100%。集聚农民素质培训等资源要素,开展农机手轮训和培育行动,培育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手42人,持无人机操作证飞手20人。2024年全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7.53%,远高于全市、全省机械化率。(2)党的建设情况:沉下心来学。坚持学习是一切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落实三学:一是强化“新”的学习。创新、革新是动力,新时代赋予新要求,新形势要求新变化。结合上级有关新要求,立足临平农业新特点,组织大家走出去看一看,老师请进来讲一讲,强化对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学习。如今年结合油菜生产需要,在油菜机种、机播、机收、机烘方面做了很多新探索新尝试。二是立足“本”的学习。坚持每月做好党日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办局党委下达的学习内容,认真组织专题理论学习,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通过中心浙政钉工作群定期发布身边查处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以正面典型引路,以反面典型为鉴,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三是投身“专”的学习。作为下属支部,专是要求。组织各类专业业务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本领,努力成为行业能手,倡导“不耻下问”,鼓励乐于下田、勤于入户,今年以来,举办各类业务培训15次,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业务培训20余次。横下心来干。以考核为指挥棒,以问题为导向牌,筑牢三种意识。一是争做先行者。立足临平区实际,积极在畜牧、渔业、农机领域争先创优。今年以来,临平区列入浙江省2024年水稻机插作业补贴试点县、“稻—蓝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入选2023年全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案例、杭州临平归蜜家庭农场的“蜜济堂”牌中蜂枇杷蜂蜜获浙江省“十大好蜂蜜”;在杭州市龙虾争霸赛中,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和杭州好龙虾称号;在综合种养产品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二是抢做干事者。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上下对接、左右协作。中心克服业务线多、人员少、年龄大等困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相互补位,统分结合,对临时性工作任务,谁有空谁去、谁擅长谁去,能合并的合并,减少内耗,提升工作效率。营造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常做服务员。护航牧渔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农事时节,点对点实地指导,一对一落实任务。服务粮食生产,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能力从160吨/批次增加到816吨/批次,拓展了生产前端工厂化育秧播种、后端稻米全自动加工流水线,为粮食高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让党旗飘扬在增产保供基层一线。铁下心来管。做到管人有温度、管事有热情、管钱讲纪律,主要管控三种风险。一是用好政策。结合强村富农政策出台,制定了系列配套实施细则3个。同时认真梳理上级有关政策,积极申报省市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扶持。2024年争取到省级资金776万元、市级资金542万元。二是管好资金。严格落实有关“过紧日子”要求,会议培训等厉行节约原则。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项目管理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现场踏看、复核,审价审计和专家评审等程序,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在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市级粮食安全专项、区级乡村振兴资金等各类绩效评价中,未发现原则性问题。三是带好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召开组织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武器,了解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岗位风险。并对全体党员开展测评,党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形成比贡献、比学习的良好氛围,开展关心关爱“谈心谈话”20余人次。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18人,编外9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无。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工作切实加快种养殖业的生态化、现代化进程,安全为本,监管向强,着力守住畜牧渔业产品质量“底线”。2024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安全事件发生,无农机事故发生。②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积极提升畜牧业、渔业的养殖效益,保障供给,稳定生产,着力稳固畜牧渔业发展“核心”。2024年全区养殖业生产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牧业、渔业生产总值9亿以上。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2.大流通造成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风险。改进措施:①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根据年龄情况、文化程度,合理适度地将工作安排到每个人身上,使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及时招录新人,通过老带新,形成良好的工作梯队;②扎实开展集中免疫。坚持以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新增、漏免和适免畜禽及时得到免疫,要指导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确保各类畜禽应免尽免;强化监测工作,实时掌握了解疫情形势。对发现不明原因死亡要及时进行诊断分析,第一时间采样送检、查明原因、规范处置。同时,做好人员防护,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范围,避免因开展防控工作感染动物疫病情况发生。抓好动物卫生监督。严格排查违规调运行为。加强畜禽收购贩运管理。贯彻落实“先打后补”工作。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在产业发展上,以挖潜提质为目标,紧盯稳产保供主线。持续发展综合种养,做好2024年立项实施3847亩以及2个稻设施圆桶基地的生产指导服务工作,积极排摸2025年新增实施面积,争取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提升传统产业、挖掘养殖空间,建设市级“菜篮子”基地2个,推广跑道养鱼、圆桶养鱼等养殖模式,拓面积、提单产,增加效益和产出。嘉润牧鱼已立项2025年省农业“双强”项目,计划新增投资800万元,争取省级扶持资金300万元。完成国成养殖场重建项目投产,并创建省级饲料环保化和兽药减量化“两化”示范场。二、在污染防治上,以强基固本为目标,牢筑绿色发展防线。目标为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养殖废弃物规范处理、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构建动物医疗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建立7个回收点,逐步做到全域覆盖、全面回收。加强耳标等标识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深化渔业生态治理,持续治理养殖尾水,规范收集与无害化处置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投入品管控,加大明白纸宣传力度,实施用药减量行动。2025年,计划抽检各类样品3000份,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在农机推广上,以扩面提能为目标,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深化1+X社会化服务,以粮食主导产业为基础,延伸拓展X特色产业农事服务。大力推广油菜直播、移栽、收获、烘干等机械,实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根据农业领域“两新”要求,加快我区农业机械装备和设施更新,推动农业设施大棚智能化、电动化改造提升,推进农机农艺、农机化设施化融合。培育机手、飞手等农机操作队伍,提高机收减损能力,强化牌证管理,夯实农机安全基础。2025年,力争认定省级现代化、省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各1个。四、在队伍建设上,以干事创业为目标,强化中心内部管理。中心作为局下属单位,将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上下班、请销假等制度学习,以考核为指挥棒,以问题为指示牌,强化学习、认真履职。同时,以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认真钻研业务,脚踏实地,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高服务能力,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做产业发展的服务员、管理员。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杭州市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杭州市临平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2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杭州市临平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沈琴芳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超峰东路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畜牧渔业农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承担畜牧兽医业、屠宰业、渔业、饲料兽药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及管理;承担行业“三新”引进推广及种业管理;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处置及动物检疫;承担饲料兽药生鲜乳产收运环节管理及畜禽养殖屠宰环节质量管理;承担渔病防控、配合鱼苗产地检疫;承担农机牌证管理、年检、补贴管理及农机田间作业领域安全生产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3MB1M57316Q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守公益的理念,致力于为临平区畜牧业、渔业及农机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承担畜牧兽医业、屠宰业、渔业、饲料兽药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及管理: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具体为:一是大力发展综合种养。2024年完成民生实事综合种养面积3010亩,新立项面积3800亩;二是推进养殖业提档升级。完成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培育区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实施高效生态农业项目4个,新建设施圆桶100只,涵盖面积380亩。三是建设市级“菜篮子”基地。每年实施菜篮子基地项目2个,逐步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完成2024年新建市级水产“菜篮子”基地2个。在提质增效、稳产保供、联农带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持续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按照三池两坝、原位治理、集中消纳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尾水治理工作,规模养殖场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四是指导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高质量改造提升项目2个、畜禽屠宰场(点)规范提升项目1个,主要围绕除臭、粪污处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开展提升改造,核定投入693.84万元,根据《临平区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临平政发〔2021〕40号)给予财政补助341.04万元。五是构建现代农事服务体系。“1+5+N”农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经过三年的努力以及各类项目叠加,“1+5+N”农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新增烘干点7个、烘干机从10台增加到52台,新增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4条、稻米加工流水线2条,全面满足我区粮食耕、种、管、收、加工等农事服务需求。2024年,认定省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3个。二是农业领域“两新”全面完成。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国债资金落实农机报废6台、同类型更新5台,新增农业机械60台,首台套引进试验2台,超额完成农业“两新”任务;对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落实作业补贴,核查水稻机插面积2.38万亩、工厂化育秧1.92万亩、油菜机收0.65万亩,兑付资金369.7万元。②承担行业“三新”引进推广及种业管理: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应用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探索适用模式,主推品种:主推品种4种:光大梅黄1号肉鸡、仙居鸡、江山中蜂1号、湖羊。主推技术:主推技术6项:规模猪场智能数字化监管平台集成技术、规模猪场腹泻病综合防控技术、养殖场综合减臭技术、中华蜜蜂智慧养殖技术、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模羊场机械化养殖技术。③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处置及动物检疫:2024年,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发生”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全年抓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效果评估。累计使用口蹄疫疫苗3.85万毫升、猪瘟疫苗1.50万头份、小反刍兽疫疫苗1.86万头份、禽流感疫苗25.6万毫升、狂犬疫苗1.44万头份。主动抽检畜禽样品3240份次进行动物疫病抗原、抗体监测;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采样送样110份,布病监测1620份,非洲猪瘟监测102份。抽检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样品86批次全部合格,按时完成省市区各项抽检任务。积极举办、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等,已组织举办动物诊疗行业规范提升暨执业兽医教育培训和数字化平台操作应用培训各1场,组织和参加各类动物疫病防控、屠宰行业培训10多场次,促进了我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业务技能、应急处突工作能力提升。2024年,临平区开具屠宰检疫证明产品B证1576张,产地检疫证明动物A证139张、B证116张;受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备案4053批次。⑤承担饲料兽药生鲜乳产运环节及畜禽养殖屠宰环节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强我区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畜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隐患,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我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杭州市畜产品监控计划、市农业局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任务,2024年共抽检畜畜产品和畜牧投入品86批次,监测样本包括畜禽肉、家畜组织、家畜尿、禽蛋、饲料、生鲜乳等,覆盖养殖、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抽检结果全部合格。⑥承担渔病防控、配合鱼苗产地检疫:承担水产技术推广与培训、病害防控、水产行业管理等方面工作。推广设施循环水、综合种养等技术4项、推广青虾、红螯螯虾等品种4个。发放《水产养殖明白纸》100份,水产养殖三项记录本155本;组织全区渔民技术培训2期,120人次;开展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置工作和水产用药安全指导;实施增殖放流、项目管理、渔业年报统计等工作。⑦承担农机牌证管理、年检、补贴管理及农机田间作业领域安全生产:持续夯实农机安全作业基础。完成拖拉机等四大类农机免费实地检验102台,年检率达到100%。集聚农民素质培训等资源要素,开展农机手轮训和培育行动,培育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手42人,持无人机操作证飞手20人。2024年全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7.53%,远高于全市、全省机械化率。(2)党的建设情况:沉下心来学。坚持学习是一切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落实三学:一是强化“新”的学习。创新、革新是动力,新时代赋予新要求,新形势要求新变化。结合上级有关新要求,立足临平农业新特点,组织大家走出去看一看,老师请进来讲一讲,强化对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学习。如今年结合油菜生产需要,在油菜机种、机播、机收、机烘方面做了很多新探索新尝试。二是立足“本”的学习。坚持每月做好党日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办局党委下达的学习内容,认真组织专题理论学习,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通过中心浙政钉工作群定期发布身边查处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以正面典型引路,以反面典型为鉴,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三是投身“专”的学习。作为下属支部,专是要求。组织各类专业业务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本领,努力成为行业能手,倡导“不耻下问”,鼓励乐于下田、勤于入户,今年以来,举办各类业务培训15次,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业务培训20余次。横下心来干。以考核为指挥棒,以问题为导向牌,筑牢三种意识。一是争做先行者。立足临平区实际,积极在畜牧、渔业、农机领域争先创优。今年以来,临平区列入浙江省2024年水稻机插作业补贴试点县、“稻—蓝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入选2023年全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案例、杭州临平归蜜家庭农场的“蜜济堂”牌中蜂枇杷蜂蜜获浙江省“十大好蜂蜜”;在杭州市龙虾争霸赛中,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和杭州好龙虾称号;在综合种养产品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二是抢做干事者。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上下对接、左右协作。中心克服业务线多、人员少、年龄大等困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相互补位,统分结合,对临时性工作任务,谁有空谁去、谁擅长谁去,能合并的合并,减少内耗,提升工作效率。营造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常做服务员。护航牧渔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农事时节,点对点实地指导,一对一落实任务。服务粮食生产,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能力从160吨/批次增加到816吨/批次,拓展了生产前端工厂化育秧播种、后端稻米全自动加工流水线,为粮食高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让党旗飘扬在增产保供基层一线。铁下心来管。做到管人有温度、管事有热情、管钱讲纪律,主要管控三种风险。一是用好政策。结合强村富农政策出台,制定了系列配套实施细则3个。同时认真梳理上级有关政策,积极申报省市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扶持。2024年争取到省级资金776万元、市级资金542万元。二是管好资金。严格落实有关“过紧日子”要求,会议培训等厉行节约原则。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项目管理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现场踏看、复核,审价审计和专家评审等程序,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在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市级粮食安全专项、区级乡村振兴资金等各类绩效评价中,未发现原则性问题。三是带好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召开组织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武器,了解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岗位风险。并对全体党员开展测评,党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形成比贡献、比学习的良好氛围,开展关心关爱“谈心谈话”20余人次。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18人,编外9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无。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临平区农机、畜牧、渔业工作切实加快种养殖业的生态化、现代化进程,安全为本,监管向强,着力守住畜牧渔业产品质量“底线”。2024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安全事件发生,无农机事故发生。②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积极提升畜牧业、渔业的养殖效益,保障供给,稳定生产,着力稳固畜牧渔业发展“核心”。2024年全区养殖业生产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牧业、渔业生产总值9亿以上。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2.大流通造成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风险。改进措施:①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根据年龄情况、文化程度,合理适度地将工作安排到每个人身上,使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及时招录新人,通过老带新,形成良好的工作梯队;②扎实开展集中免疫。坚持以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新增、漏免和适免畜禽及时得到免疫,要指导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确保各类畜禽应免尽免;强化监测工作,实时掌握了解疫情形势。对发现不明原因死亡要及时进行诊断分析,第一时间采样送检、查明原因、规范处置。同时,做好人员防护,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范围,避免因开展防控工作感染动物疫病情况发生。抓好动物卫生监督。严格排查违规调运行为。加强畜禽收购贩运管理。贯彻落实“先打后补”工作。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在产业发展上,以挖潜提质为目标,紧盯稳产保供主线。持续发展综合种养,做好2024年立项实施3847亩以及2个稻设施圆桶基地的生产指导服务工作,积极排摸2025年新增实施面积,争取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提升传统产业、挖掘养殖空间,建设市级“菜篮子”基地2个,推广跑道养鱼、圆桶养鱼等养殖模式,拓面积、提单产,增加效益和产出。嘉润牧鱼已立项2025年省农业“双强”项目,计划新增投资800万元,争取省级扶持资金300万元。完成国成养殖场重建项目投产,并创建省级饲料环保化和兽药减量化“两化”示范场。二、在污染防治上,以强基固本为目标,牢筑绿色发展防线。目标为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养殖废弃物规范处理、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构建动物医疗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建立7个回收点,逐步做到全域覆盖、全面回收。加强耳标等标识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深化渔业生态治理,持续治理养殖尾水,规范收集与无害化处置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投入品管控,加大明白纸宣传力度,实施用药减量行动。2025年,计划抽检各类样品3000份,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在农机推广上,以扩面提能为目标,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深化1+X社会化服务,以粮食主导产业为基础,延伸拓展X特色产业农事服务。大力推广油菜直播、移栽、收获、烘干等机械,实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根据农业领域“两新”要求,加快我区农业机械装备和设施更新,推动农业设施大棚智能化、电动化改造提升,推进农机农艺、农机化设施化融合。培育机手、飞手等农机操作队伍,提高机收减损能力,强化牌证管理,夯实农机安全基础。2025年,力争认定省级现代化、省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各1个。四、在队伍建设上,以干事创业为目标,强化中心内部管理。中心作为局下属单位,将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上下班、请销假等制度学习,以考核为指挥棒,以问题为指示牌,强化学习、认真履职。同时,以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认真钻研业务,脚踏实地,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高服务能力,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做产业发展的服务员、管理员。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