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市临平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3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市临平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法定代表人 | 陈智勇 |
住所 | 临平区南苑街道人民大道650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60.2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74.59 | 期末数(万元) | 153.1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等工作。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房屋建筑、市政、人防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监管等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3MB1J716847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在过去的2024年里,我单位在区住建局的领导下,积极进取,紧紧围绕局党委年初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业务运营、内部管理、治理机制等多方面深入落实章程要求,持续推动单位稳健发展。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等工作:全区各级监管力量累计检查建设工程11368个次,发现隐患3.6万余条;全年累计开具责令停工单566份、整改单2281份,警示约谈项目负责人866人次;移交简易行政处罚280起。②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三项制度覆盖率100%、竣工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符合能效测评项目落实100%、符合能耗监测项目落实100%。③房屋建筑、市政、人防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监管在建工程310个,其中房建工程253个,建筑面积1751.65万平方米,市政工程57个,合计造价15.49亿元。大型机械方面:监管起重设施设备729台,其中,塔式起重机330台,施工升降机309台,物料提升机90台;危大工程方面:监管35个高大支模架工程、61个存在深基坑施工工程。加强并配合与发改局关于人防工程监管的互动。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开展住宅分户检测2647套、空气环境175套,抽检区外搅拌站供应项目62个,共计监督检测回弹3221组、板厚935组、钢筋保护层1035组,对所涉及的项目采取约谈、停工等处理方式,并督促及时整改闭环。⑤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完成对104个新建项目的防雷跟踪检测,总面积近500万方。完成对67个项目的防雷竣工验收,总面积超过300万。⑥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监管等工作:完成对62家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发现检测操作不规范、检测人员未持证上岗等问题58个,相关检测机构均能及时整改闭环。(2)党的建设:1、加强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正风肃纪。在支部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等各项学习活动中,及时传达学习重要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加强队伍建设,建强战斗堡垒。一是夯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健强党的“神经末梢”为目标,以支委班子建设为重点,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把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统筹起来,做到既抓党员队伍建设不松手,又抓业务工作落实不掉队,营造“抓党建、促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既注重将业务骨干、工作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又注重将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按照把好第一关口、注重质量的原则,严格履行发展党员各项程序,对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教育计划,为支部增加了新鲜血液。3、聚焦务实清廉,强化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来抓,高度重视支部政治生态建设。组织全体党员签订《党员干部廉政承诺书》,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责任全覆盖、落实无死角的工作格局。二是规范推进党务公开。按照党务公开目录,主动公开党费收缴、党员发展、评先选优、考核评比等党内事务,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好党员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三是认真做好党费核缴。严格按照年初核定的个人党费交纳标准,每月按时足额收取党费。在“七•一”建党节等特殊日子,集中进行党费收缴,增强党员“第一身份”意识,明确党员义务。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21人,编外4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资金用于公用经费、安全生产工作经费、质量监督检测经费等工作;无其他资源投入。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1.落实住宅项目“阳光验收”,提升验收透明度。将服务前置,提前开展项目竣工前现场踏勘,在分户检验前要求建设单位组织业主开放日,联合业主增加工程验收透明度,提高验收环节的公开性。2024年通过该举措使得住宅质量类信访同比减少37%。2.推动住宅项目交付高效反馈,化解信访矛盾。推出住宅项目“安心收房码”平台,业主在收房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即可扫码上报,畅通问题反馈最后一公里。2024年通过该渠道累计答复业主问题2296余件,处置闭环率97%以上3.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顺利竣工,确保民生实事。保障陈家木桥、永西村、崇贤村、星桥社区、周杨社区等72多万方安置房项目顺利完成回迁安置;保障万常幼儿园、昌达路小学、张家墩核心区块九年一贯学校等9个学校项目顺利开学;保障余杭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杭州市临平新城高级中学等产业公建类项目顺利投产。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问题一:一线监督人员力量紧缺。临平区目前一线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仅10名(其中2位监督员即将退休),人均监管项目约30个、人均监管房建项目建筑面积约185.3万平方米,一线监管力量捉襟见肘,往往在工程监督过程会存在盲区。措施:2025年将持续增加安全监督人员,落实100%在编人员取得执法证,扩充项目监管人员力量。2、问题二:跨部门联合监管质效低。在日常监管中往往存在跨部门交叉协同工作等情况,联合监管过程中流程较为复杂冗长,会影响在建工程监管的时效性,无法第一时间将有效的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存在质量安全监管的时间差,为建筑工地监管留下一定隐患。措施:2025年将梳理跨部门联动机制,依托建设工程专委会落实长效管理工作,压实各级监管职责。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质量管理方面:1.强化质量通病防控工作。建立技术过硬的监管队伍,2.落实质量全过程性监督。3.破解工程质量信访难题。4.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商业保险风险管理体系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政府监管新模式。5.持续推进阳光验收制度。持续加强我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二)安全管理方面1.全面排查重大事故隐患。质安监站将下大力气提升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拿出过硬措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2.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安全生产再排查再整治工作。3.完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各专委会成员单位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压实、压紧行业属地安全监管职责。4.提升数智监管工作效能。持续迭代数智风控平台、重吊装智慧监管、深基坑智慧监测、安心收房码平台、扬尘监测预警小程序等数智化平台,实现全区建设工地精细化、差别化管理。5.加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周边危险源的辨识度以及应急防灾自救能力。6.提高扬尘防控监管力度。增强扬尘污染防治意识,实现扬尘预警高效处置。7.推动标准样板工地培育。8.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站长副站长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杭州市临平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市临平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3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市临平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法定代表人 | 陈智勇 | 住所 | 临平区南苑街道人民大道650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60.2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74.59 | 期末数(万元) | 153.1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等工作。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房屋建筑、市政、人防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监管等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3MB1J716847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在过去的2024年里,我单位在区住建局的领导下,积极进取,紧紧围绕局党委年初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业务运营、内部管理、治理机制等多方面深入落实章程要求,持续推动单位稳健发展。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等工作:全区各级监管力量累计检查建设工程11368个次,发现隐患3.6万余条;全年累计开具责令停工单566份、整改单2281份,警示约谈项目负责人866人次;移交简易行政处罚280起。②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三项制度覆盖率100%、竣工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符合能效测评项目落实100%、符合能耗监测项目落实100%。③房屋建筑、市政、人防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监管在建工程310个,其中房建工程253个,建筑面积1751.65万平方米,市政工程57个,合计造价15.49亿元。大型机械方面:监管起重设施设备729台,其中,塔式起重机330台,施工升降机309台,物料提升机90台;危大工程方面:监管35个高大支模架工程、61个存在深基坑施工工程。加强并配合与发改局关于人防工程监管的互动。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开展住宅分户检测2647套、空气环境175套,抽检区外搅拌站供应项目62个,共计监督检测回弹3221组、板厚935组、钢筋保护层1035组,对所涉及的项目采取约谈、停工等处理方式,并督促及时整改闭环。⑤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完成对104个新建项目的防雷跟踪检测,总面积近500万方。完成对67个项目的防雷竣工验收,总面积超过300万。⑥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监管等工作:完成对62家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发现检测操作不规范、检测人员未持证上岗等问题58个,相关检测机构均能及时整改闭环。(2)党的建设:1、加强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正风肃纪。在支部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等各项学习活动中,及时传达学习重要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加强队伍建设,建强战斗堡垒。一是夯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健强党的“神经末梢”为目标,以支委班子建设为重点,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把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统筹起来,做到既抓党员队伍建设不松手,又抓业务工作落实不掉队,营造“抓党建、促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既注重将业务骨干、工作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又注重将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按照把好第一关口、注重质量的原则,严格履行发展党员各项程序,对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教育计划,为支部增加了新鲜血液。3、聚焦务实清廉,强化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来抓,高度重视支部政治生态建设。组织全体党员签订《党员干部廉政承诺书》,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责任全覆盖、落实无死角的工作格局。二是规范推进党务公开。按照党务公开目录,主动公开党费收缴、党员发展、评先选优、考核评比等党内事务,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好党员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三是认真做好党费核缴。严格按照年初核定的个人党费交纳标准,每月按时足额收取党费。在“七•一”建党节等特殊日子,集中进行党费收缴,增强党员“第一身份”意识,明确党员义务。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21人,编外4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资金用于公用经费、安全生产工作经费、质量监督检测经费等工作;无其他资源投入。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1.落实住宅项目“阳光验收”,提升验收透明度。将服务前置,提前开展项目竣工前现场踏勘,在分户检验前要求建设单位组织业主开放日,联合业主增加工程验收透明度,提高验收环节的公开性。2024年通过该举措使得住宅质量类信访同比减少37%。2.推动住宅项目交付高效反馈,化解信访矛盾。推出住宅项目“安心收房码”平台,业主在收房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即可扫码上报,畅通问题反馈最后一公里。2024年通过该渠道累计答复业主问题2296余件,处置闭环率97%以上3.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顺利竣工,确保民生实事。保障陈家木桥、永西村、崇贤村、星桥社区、周杨社区等72多万方安置房项目顺利完成回迁安置;保障万常幼儿园、昌达路小学、张家墩核心区块九年一贯学校等9个学校项目顺利开学;保障余杭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杭州市临平新城高级中学等产业公建类项目顺利投产。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问题一:一线监督人员力量紧缺。临平区目前一线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仅10名(其中2位监督员即将退休),人均监管项目约30个、人均监管房建项目建筑面积约185.3万平方米,一线监管力量捉襟见肘,往往在工程监督过程会存在盲区。措施:2025年将持续增加安全监督人员,落实100%在编人员取得执法证,扩充项目监管人员力量。2、问题二:跨部门联合监管质效低。在日常监管中往往存在跨部门交叉协同工作等情况,联合监管过程中流程较为复杂冗长,会影响在建工程监管的时效性,无法第一时间将有效的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存在质量安全监管的时间差,为建筑工地监管留下一定隐患。措施:2025年将梳理跨部门联动机制,依托建设工程专委会落实长效管理工作,压实各级监管职责。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质量管理方面:1.强化质量通病防控工作。建立技术过硬的监管队伍,2.落实质量全过程性监督。3.破解工程质量信访难题。4.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商业保险风险管理体系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政府监管新模式。5.持续推进阳光验收制度。持续加强我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二)安全管理方面1.全面排查重大事故隐患。质安监站将下大力气提升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拿出过硬措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2.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安全生产再排查再整治工作。3.完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各专委会成员单位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压实、压紧行业属地安全监管职责。4.提升数智监管工作效能。持续迭代数智风控平台、重吊装智慧监管、深基坑智慧监测、安心收房码平台、扬尘监测预警小程序等数智化平台,实现全区建设工地精细化、差别化管理。5.加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周边危险源的辨识度以及应急防灾自救能力。6.提高扬尘防控监管力度。增强扬尘污染防治意识,实现扬尘预警高效处置。7.推动标准样板工地培育。8.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站长副站长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