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4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刘慰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南大街265号
开办资金(万元)113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13期末数(万元)113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组织实施全区养老、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承担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登记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承担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和缴费核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养老、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领取资格管理和非社会保险基金列支的其他退休待遇代发的工作。开展社会保险统计、运行分析和业务监测。承担社会保险业务咨询和信息查询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K4496XL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认真落实社会保险管理职能,推动参保范围扩大,巩固社保基金基础;深入推进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始终坚持公益导向,助力单位与社会公益事业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严格落实中央及各级政府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社会保险和有关业务审核工作,及时准确审核网上、窗口申报的各类业务,做到日清月结。②统筹开展全区养老和工伤保险的业务经办与管理工作,负责全区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待遇发放、基金管理和政策落实等工作。③负责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管理事务,开展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费率核定与缴费审核,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核定并支付养老、工伤保险待遇,管理待遇领取资格,并代发非社保基金支付的其他退休待遇。④组织实施社会保险数据统计、运行分析与业务监测工作,加强基金管理,及时发现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化解和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和可持续性,促进全区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⑤提供社会保险相关业务的咨询与信息查询服务,让群众熟悉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2)党的建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履行党建职责,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委决策为抓手,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用党建大力推进社保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聚焦数字化改革,推动服务前移,全面保障网上办理业务,重点强化前台咨询、自助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及引导帮办等措施,通过主动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和排队时间,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满意度。最后,通过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全力打造廉洁自律的就业队伍。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21人,编外16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1.5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日常办公和社保经办工作,投入37台台式电脑,37台打印机,5台碎纸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依据《浙江省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实施方案》(浙税发[2022]45号)要求,强化与税务部门的职能衔接与协作,参与税务局工作专班,协助完成“统模式”调整的系统测试任务,并协同解决上线后的征缴数据问题。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从预发平稳过渡到计发,2024年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及补发顺利实施,惠及14.2万人,补发金额达1.12亿元以上;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工作方面,为1.63万余名相关人员落实了待遇补付,累计补付金额达330余万元,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钱”能够按时且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截至2024年11月,全区享受各类养老待遇保障的人员数量接近16.66万,每月发放的各类养老待遇金额5.36亿元。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相关要求,全力推进参保工作,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到10月底,我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5.69万,以户籍人口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98.3%。按照省市统一规划,积极落实工伤保险各项待遇的调整与发放任务,顺利完成定期待遇生存认证工作,切实维护工伤职工及工亡人员近亲属的基本权益。截至11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伤待遇支付8371笔,支付金额达1414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降幅0.5%,整体支付情况稳定。2024年上半年,借助与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精准筛选出296名未参保待调查人员,迅速组织力量,按镇街划分,全面完成对这类人员的未参保情况调查,并积极开展参保动员,进一步夯实了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工作成效。高度重视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工作,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举措,先后完成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邦尔骨科医院、临平区中医院接入省级联网结算系统的改造和切换工作。截止11月,3家工伤保险协议机构通过联网结算系统结算60万元,切实减轻工伤职工“跑腿垫资”负担,大幅提高工伤保险经办服务效能。全区现有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14.5万人,2024年春节、端午、中秋节日费累计发放金额3.96亿元;开展冬季慰问活动,活动共安排800人,涉及金额120万元;顺利对接退管新系统上线,组织全区镇街、村社退管工作人员开展系统业务培训;牵头拟定《关于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资金的通知》,确保社会化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与市级同步;举办“我和我的祖国2024”临平区企业退休人员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合唱比赛,来自临平区各镇街的8支队伍200余名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参加比赛。②经济效益:协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立即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优化业务初复审机制,从源头减少差错,全力确保基金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今年以来关于反映个人缴费基数不实的投诉举报数量增长较快,其中还有部分投诉人举报整个单位未按规定申报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保中心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应当受理类似的线索举报,在增加自身工作量的同时,被举报单位也承受了巨大经营压力。为此,区社保中心将尝试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鼓励企业自查自纠和完善政策支持与帮扶措施等举措,降低举报得出数量;二是待遇兜底导致各类疑难问题处理解决压力较大,如征地人员待遇调整问题、下发疑点数据处理、多发定性待遇追回、个别遗留案件等问题,都因涉及多科办、程序不明确、人手不足等因素难以高效处置。针对上述问题,我中心将探索优化跨科室协作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增加专项人手等,提升处置效率。
四、下一步打算1.继续拓展参保覆盖面。通过多路径、多样化方式,全面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调查工作,大力推进参保扩面行动,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动员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为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2.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社会保险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窗口经办质量和推进业务下延。3.各类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各类养老、工伤待遇核定、特殊人员待遇调整登记和社会化管理待遇发放工作。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及时完成2025年度企业、事业、城乡、工伤等各类人员待遇调整等工作,按时发放企退人员节日费发放,保障退休人员权益。4.推进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组织开展2025年临平区企退人员健康体检,做好前期摸底、系统录入、部门协调等工作,确保本轮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年度企退人员活动方案计划,提早谋划、有序开展;持续开展规范专项经费使用、规范专项经费使用、社保资格认证等工作,推进企退社会化管理各项服务。5.严谨细致内控管理。配合基金监督科做好各项基金稽核自查工作,根据省市部署做好社保数据治理工作,按照年度内审计划做好各项工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杭州市临平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34 来源: 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单位名称杭州市临平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刘慰
住所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南大街265号
开办资金(万元)113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13期末数(万元)113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组织实施全区养老、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承担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登记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承担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和缴费核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养老、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领取资格管理和非社会保险基金列支的其他退休待遇代发的工作。开展社会保险统计、运行分析和业务监测。承担社会保险业务咨询和信息查询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3MB1K4496XL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认真落实社会保险管理职能,推动参保范围扩大,巩固社保基金基础;深入推进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始终坚持公益导向,助力单位与社会公益事业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严格落实中央及各级政府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社会保险和有关业务审核工作,及时准确审核网上、窗口申报的各类业务,做到日清月结。②统筹开展全区养老和工伤保险的业务经办与管理工作,负责全区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待遇发放、基金管理和政策落实等工作。③负责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管理事务,开展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费率核定与缴费审核,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核定并支付养老、工伤保险待遇,管理待遇领取资格,并代发非社保基金支付的其他退休待遇。④组织实施社会保险数据统计、运行分析与业务监测工作,加强基金管理,及时发现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化解和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和可持续性,促进全区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⑤提供社会保险相关业务的咨询与信息查询服务,让群众熟悉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2)党的建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履行党建职责,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委决策为抓手,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用党建大力推进社保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聚焦数字化改革,推动服务前移,全面保障网上办理业务,重点强化前台咨询、自助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及引导帮办等措施,通过主动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和排队时间,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满意度。最后,通过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全力打造廉洁自律的就业队伍。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21人,编外16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1.5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日常办公和社保经办工作,投入37台台式电脑,37台打印机,5台碎纸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社会效益:依据《浙江省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实施方案》(浙税发[2022]45号)要求,强化与税务部门的职能衔接与协作,参与税务局工作专班,协助完成“统模式”调整的系统测试任务,并协同解决上线后的征缴数据问题。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从预发平稳过渡到计发,2024年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及补发顺利实施,惠及14.2万人,补发金额达1.12亿元以上;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工作方面,为1.63万余名相关人员落实了待遇补付,累计补付金额达330余万元,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钱”能够按时且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截至2024年11月,全区享受各类养老待遇保障的人员数量接近16.66万,每月发放的各类养老待遇金额5.36亿元。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相关要求,全力推进参保工作,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到10月底,我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5.69万,以户籍人口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98.3%。按照省市统一规划,积极落实工伤保险各项待遇的调整与发放任务,顺利完成定期待遇生存认证工作,切实维护工伤职工及工亡人员近亲属的基本权益。截至11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伤待遇支付8371笔,支付金额达1414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降幅0.5%,整体支付情况稳定。2024年上半年,借助与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精准筛选出296名未参保待调查人员,迅速组织力量,按镇街划分,全面完成对这类人员的未参保情况调查,并积极开展参保动员,进一步夯实了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工作成效。高度重视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工作,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举措,先后完成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邦尔骨科医院、临平区中医院接入省级联网结算系统的改造和切换工作。截止11月,3家工伤保险协议机构通过联网结算系统结算60万元,切实减轻工伤职工“跑腿垫资”负担,大幅提高工伤保险经办服务效能。全区现有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14.5万人,2024年春节、端午、中秋节日费累计发放金额3.96亿元;开展冬季慰问活动,活动共安排800人,涉及金额120万元;顺利对接退管新系统上线,组织全区镇街、村社退管工作人员开展系统业务培训;牵头拟定《关于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资金的通知》,确保社会化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与市级同步;举办“我和我的祖国2024”临平区企业退休人员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合唱比赛,来自临平区各镇街的8支队伍200余名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参加比赛。②经济效益:协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立即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优化业务初复审机制,从源头减少差错,全力确保基金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今年以来关于反映个人缴费基数不实的投诉举报数量增长较快,其中还有部分投诉人举报整个单位未按规定申报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保中心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应当受理类似的线索举报,在增加自身工作量的同时,被举报单位也承受了巨大经营压力。为此,区社保中心将尝试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鼓励企业自查自纠和完善政策支持与帮扶措施等举措,降低举报得出数量;二是待遇兜底导致各类疑难问题处理解决压力较大,如征地人员待遇调整问题、下发疑点数据处理、多发定性待遇追回、个别遗留案件等问题,都因涉及多科办、程序不明确、人手不足等因素难以高效处置。针对上述问题,我中心将探索优化跨科室协作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增加专项人手等,提升处置效率。
四、下一步打算1.继续拓展参保覆盖面。通过多路径、多样化方式,全面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调查工作,大力推进参保扩面行动,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动员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为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2.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社会保险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窗口经办质量和推进业务下延。3.各类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各类养老、工伤待遇核定、特殊人员待遇调整登记和社会化管理待遇发放工作。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及时完成2025年度企业、事业、城乡、工伤等各类人员待遇调整等工作,按时发放企退人员节日费发放,保障退休人员权益。4.推进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组织开展2025年临平区企退人员健康体检,做好前期摸底、系统录入、部门协调等工作,确保本轮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年度企退人员活动方案计划,提早谋划、有序开展;持续开展规范专项经费使用、规范专项经费使用、社保资格认证等工作,推进企退社会化管理各项服务。5.严谨细致内控管理。配合基金监督科做好各项基金稽核自查工作,根据省市部署做好社保数据治理工作,按照年度内审计划做好各项工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