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陈远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世纪大道西928号B座3 层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助指导协调全区做好水旱、台风、雪冻和地质等灾害防治工作;防洪抢险、抗旱部署,协调和组织物资、技术支持,防汛和抗旱灾情汇总、发布;完成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XC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按照省市区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临平区防汛防台抗旱抗雪防冻各项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助指导协调全区做好水旱、台风、雪冻防御应对工作:区防指办严格落实省市防指工作提示要求,高效运转“1833联合指挥体系”,针对历次台风组织“八张风险清单”牵头单位制定“1+10”防御工作方案,同时,紧盯台风路径,研判发展趋势,发布“三单”和各类工作通知89份、工作简报39期。全区32个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响应级别,主动进驻区防汛防台指挥大厅联合值班值守。今年以来,区防指办组织完成三轮防汛督查和服务指导工作,重点针对易积水点、地下空间、危旧房、防汛物资仓库、避灾安置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督查,督促镇街和村社196名防汛责任人压实责任,进岗履职。全面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区领导包镇街、镇街包村社、村社包户到人”,责任体系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更新调整各级防汛防台行政责任人,划定责任制网格,明确了网格责任人,目前全区204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均已更新完毕,并进行公示,1510名各级防汛工作人员均纳入区气象预警短信平台,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②防洪抢险、抗旱部署,协调和组织物资、技术支持,防汛和抗旱灾情汇总、发布;完成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完善防汛隐患管控机制围绕平安度汛,坚决落实防御举措。梅汛期、“9·11”强降雨、台风“贝碧嘉”、“普拉桑”、“康妮”影响期间,针对临平街道宝幢路、安平路,运河街道杭机路积水点排涝力量不足的情况,积极协调第三方排涝力量进行增援。全区各部门应急排涝队伍和8个镇街应急救援队伍均按照指令要求处于备勤状态,并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公安分局和属地各镇街加强巡查检查,通过积极联动,成功处置积水内涝风险,确保辖区道路通行顺畅。同时,区防指办对全区易积水点等重点领域物资、力量前置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检查,确保物资、力量基本落实到位,成功降低了积涝风险(“9·11”强降雨共上报积水点46处,台风“贝碧嘉”期间同等雨量共上报积水点18处,积水点数量下降60.87%)。(2)党的建设情况: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3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投入1.36万元用于日常办公经费,投入4.9万元用于防汛应急期间值班保障后勤费用,投入34.61万元用于区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维护及应急抢险救援服务费,投入2万元区级防汛应急演练,投入63.8万元用于风险普查常普常新,投入5万元用于防汛业务培训。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围绕应急保障,全面强化处突能力。按照省防指防汛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求,区防指办全力开展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作。①应急队伍方面,在全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已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区防指办联合有关单位按照“月月有主题、上下齐参与”的原则,通过开展救援比武和应急拉练等方式,狠抓培训演练,共组织开展各类演练4次,出动约350人次。②物资准备方面,结合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规范各部门、镇街、村社物资储备、运维、调度、管理等流程,着力补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突出短板,当前全区共拥有大功率排水车6辆(1辆2400m³/h、2辆1600m³/h,3辆3000m³/h为管养单位储存)、排水泵500余台,冲锋舟、橡皮艇70余艘,各镇街物资均达到标准。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基层联合指挥体系仍需完善。镇街机构改革后,基层1833联合指挥体系未建立完善,“小防指办”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人员未调整到位,“一盘棋”理念未深入人心。改进措施:指导镇街依“1833”标准和机构改革实际制定方案与时间表,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机制;明确“小防指办”权责,加强资源人员支持并培训;督促完成人员调整配备,培训新人员;通过讲座、演练等强化“一盘棋”理念;建立监督考核机制。2.防汛隐患排查治理仍需加强。防汛风险点集中在城市内涝,隐患难提前发现。存在地下空间底数不清,部分镇街对“八张风险清单”底数掌握不全,基层人员排查专业性不强、对重点点位标准掌握低等问题。改进措施:组建联合专业排查队伍,运用技术手段排查内涝风险点;相关部门限期完成地下空间排查并建台账;开展专项培训指导镇街掌握清单底数;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完善重点点位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3.履职尽责反应速度有待提高部分镇街未达村社履职打卡率标准,部分物业单位预警后应急响应不及时、履职不到位。改进措施:加强对镇街监督,督促其强化对村社管理培训,确保打卡率达标;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物业监管力度,明确责任清单,开展培训演练,问责履职不力单位,避免地下车库进水。 | ||
四、下一步打算 | 1.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指挥要进一步完善指挥部运行机制,明确联合值班值守核心成员单位分工,做好信息收集等工作。建立镇街1833联合指挥体系,按要求将镇街防指办职责设于应急消防管理站,明确科室职责。发挥“小防指办”作用,统筹预警、人员转移和队伍物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地下空间等复杂情况,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城市排涝统筹机制。2.进一步深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开展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调研,贯彻相关意见。发挥基层应消站统筹作用,统好预警、队伍装备和人员转移,落实村级防汛责任人“246”工作要求,融入基层应急消防和“141”治理体系。3.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落实风险管控“八张风险清单”牵头部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按“分级负责、即查即改”原则整改,重点排查地下空间等点位。对问题隐患立整立改,无法整改的采取管控措施。区防指以提示单等形式压实责任,敦促完善制度,加强预警联动。4.进一步做好准备,做好应急救助力量建设区防指办坚持“以练促训、以训备战”,每月对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拉练,表彰优秀单位。物资方面严格按标准完善“区—镇街—村社”存储体系,加大检查频率,确保物资正常。持续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指导,妥善安置避灾群众,提升灾害救助能力。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于2023年11月20日任命单位行政负责人,按《实施条例》规定于2024年9月5日办理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分享到: |
首页 |
|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平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陈远 |
住所 | 杭州市临平区世纪大道西928号B座3 层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助指导协调全区做好水旱、台风、雪冻和地质等灾害防治工作;防洪抢险、抗旱部署,协调和组织物资、技术支持,防汛和抗旱灾情汇总、发布;完成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XC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按照省市区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临平区防汛防台抗旱抗雪防冻各项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①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助指导协调全区做好水旱、台风、雪冻防御应对工作:区防指办严格落实省市防指工作提示要求,高效运转“1833联合指挥体系”,针对历次台风组织“八张风险清单”牵头单位制定“1+10”防御工作方案,同时,紧盯台风路径,研判发展趋势,发布“三单”和各类工作通知89份、工作简报39期。全区32个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响应级别,主动进驻区防汛防台指挥大厅联合值班值守。今年以来,区防指办组织完成三轮防汛督查和服务指导工作,重点针对易积水点、地下空间、危旧房、防汛物资仓库、避灾安置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督查,督促镇街和村社196名防汛责任人压实责任,进岗履职。全面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区领导包镇街、镇街包村社、村社包户到人”,责任体系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更新调整各级防汛防台行政责任人,划定责任制网格,明确了网格责任人,目前全区204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均已更新完毕,并进行公示,1510名各级防汛工作人员均纳入区气象预警短信平台,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②防洪抢险、抗旱部署,协调和组织物资、技术支持,防汛和抗旱灾情汇总、发布;完成杭州市临平区应急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完善防汛隐患管控机制围绕平安度汛,坚决落实防御举措。梅汛期、“9·11”强降雨、台风“贝碧嘉”、“普拉桑”、“康妮”影响期间,针对临平街道宝幢路、安平路,运河街道杭机路积水点排涝力量不足的情况,积极协调第三方排涝力量进行增援。全区各部门应急排涝队伍和8个镇街应急救援队伍均按照指令要求处于备勤状态,并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公安分局和属地各镇街加强巡查检查,通过积极联动,成功处置积水内涝风险,确保辖区道路通行顺畅。同时,区防指办对全区易积水点等重点领域物资、力量前置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检查,确保物资、力量基本落实到位,成功降低了积涝风险(“9·11”强降雨共上报积水点46处,台风“贝碧嘉”期间同等雨量共上报积水点18处,积水点数量下降60.87%)。(2)党的建设情况: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3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投入1.36万元用于日常办公经费,投入4.9万元用于防汛应急期间值班保障后勤费用,投入34.61万元用于区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维护及应急抢险救援服务费,投入2万元区级防汛应急演练,投入63.8万元用于风险普查常普常新,投入5万元用于防汛业务培训。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围绕应急保障,全面强化处突能力。按照省防指防汛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求,区防指办全力开展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作。①应急队伍方面,在全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已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区防指办联合有关单位按照“月月有主题、上下齐参与”的原则,通过开展救援比武和应急拉练等方式,狠抓培训演练,共组织开展各类演练4次,出动约350人次。②物资准备方面,结合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规范各部门、镇街、村社物资储备、运维、调度、管理等流程,着力补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突出短板,当前全区共拥有大功率排水车6辆(1辆2400m³/h、2辆1600m³/h,3辆3000m³/h为管养单位储存)、排水泵500余台,冲锋舟、橡皮艇70余艘,各镇街物资均达到标准。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基层联合指挥体系仍需完善。镇街机构改革后,基层1833联合指挥体系未建立完善,“小防指办”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人员未调整到位,“一盘棋”理念未深入人心。改进措施:指导镇街依“1833”标准和机构改革实际制定方案与时间表,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机制;明确“小防指办”权责,加强资源人员支持并培训;督促完成人员调整配备,培训新人员;通过讲座、演练等强化“一盘棋”理念;建立监督考核机制。2.防汛隐患排查治理仍需加强。防汛风险点集中在城市内涝,隐患难提前发现。存在地下空间底数不清,部分镇街对“八张风险清单”底数掌握不全,基层人员排查专业性不强、对重点点位标准掌握低等问题。改进措施:组建联合专业排查队伍,运用技术手段排查内涝风险点;相关部门限期完成地下空间排查并建台账;开展专项培训指导镇街掌握清单底数;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完善重点点位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3.履职尽责反应速度有待提高部分镇街未达村社履职打卡率标准,部分物业单位预警后应急响应不及时、履职不到位。改进措施:加强对镇街监督,督促其强化对村社管理培训,确保打卡率达标;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物业监管力度,明确责任清单,开展培训演练,问责履职不力单位,避免地下车库进水。 | ||
四、下一步打算 | 1.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指挥要进一步完善指挥部运行机制,明确联合值班值守核心成员单位分工,做好信息收集等工作。建立镇街1833联合指挥体系,按要求将镇街防指办职责设于应急消防管理站,明确科室职责。发挥“小防指办”作用,统筹预警、人员转移和队伍物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地下空间等复杂情况,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城市排涝统筹机制。2.进一步深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开展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调研,贯彻相关意见。发挥基层应消站统筹作用,统好预警、队伍装备和人员转移,落实村级防汛责任人“246”工作要求,融入基层应急消防和“141”治理体系。3.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落实风险管控“八张风险清单”牵头部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按“分级负责、即查即改”原则整改,重点排查地下空间等点位。对问题隐患立整立改,无法整改的采取管控措施。区防指以提示单等形式压实责任,敦促完善制度,加强预警联动。4.进一步做好准备,做好应急救助力量建设区防指办坚持“以练促训、以训备战”,每月对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拉练,表彰优秀单位。物资方面严格按标准完善“区—镇街—村社”存储体系,加大检查频率,确保物资正常。持续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指导,妥善安置避灾群众,提升灾害救助能力。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于2023年11月20日任命单位行政负责人,按《实施条例》规定于2024年9月5日办理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