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沈凡佳 通讯员 陆宇岑 沈燕) 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和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正以创新模式重塑城市空间利用与产业格局。4月24日至25日,首届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创新生态大会在临平算力小镇召开。来自全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未来。副区长张敏出席并作介绍推广。
此次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合主办。
在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聆听了16个主题报告,并围绕“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低空经济建设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杰能科世智能安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良看来,发展低空经济,安全是第一前提。“目前我们公司在无人机巡检、低空治理这些方面都在做深度研究跟应用。”据孙忠良介绍,杰能科世于2023年入驻算力小镇,曾完成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多项国际赛事的保障工作。
现场还举行了无人机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发布了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协同企业名单和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创新生态大会常设组委会名单。
其中,大会就无人机培训实践基地战略合作达成六家单位共识,大会组委会常设机构选择落地临平。“低空经济可以令城市实现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历史性跃迁,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依托这个培训基地,我们计划定向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同时在区域低空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更多谋划。”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席汪法频解释道。
首届大会为什么选择临平?主办方聚焦一个关键词“创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酒海燕告诉记者:“低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引领的经济形态,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支持。在临平,我们看到无论是算力基础设施还是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着坚实的基础,能够体现城市创新的活力与能力。”汪法频也在采访时特别提到,临平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区之一,在城市规划中留出了一块空白区域,他打了个比喻:“就像在白纸上画画一样,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和延展空间。”
汪法频所提到的这块空白区域,指的是临平数智城核心片区的4平方公里。“我们计划在临平数智城建设中纳入低空经济城市规划,并打造成为全国先行先试的城市样板。”临平新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沈萌说。例如,临平数智城地标建筑“数实之种”,以四面同向的“量子云”为核心形象,拟打造集产业展示、低空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
沈萌还提到,临平新城已经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达成战略合作,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低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低空经济产学研实践基地未来将落地算力小镇。
除了这张等待描绘的未来图纸,临平已经在多个场景中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比如“低空+政务”,“临平区低空经济应用及安全管理平台”上线,6条政务无人机航线开展常态化巡查。比如“低空+物流”,杭州首条进校园的B-C综合消费级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无人机从临平银泰inPARK顺利飞往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
目前,临平已经成功申报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招引杰能科世、中汇通航、索孚航空等多家低空企业,基本明确无人机起降场点位并设置4处无人机末端起降点,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赛事孵化、专项补贴等方式加速人才集聚。
以此次大会举办为契机,未来,临平将持续深入与专业协会、专业平台的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低空算港”品牌,全力打造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展示馆,加速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引低空经济项目,着力构建以产业集群及多元赛道为一体的“1+3+N”低空经济总体布局,推动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沈凡佳 通讯员 陆宇岑 沈燕) 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和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正以创新模式重塑城市空间利用与产业格局。4月24日至25日,首届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创新生态大会在临平算力小镇召开。来自全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未来。副区长张敏出席并作介绍推广。
此次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合主办。
在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聆听了16个主题报告,并围绕“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低空经济建设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杰能科世智能安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良看来,发展低空经济,安全是第一前提。“目前我们公司在无人机巡检、低空治理这些方面都在做深度研究跟应用。”据孙忠良介绍,杰能科世于2023年入驻算力小镇,曾完成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多项国际赛事的保障工作。
现场还举行了无人机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发布了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协同企业名单和低空经济与城乡建设创新生态大会常设组委会名单。
其中,大会就无人机培训实践基地战略合作达成六家单位共识,大会组委会常设机构选择落地临平。“低空经济可以令城市实现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历史性跃迁,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依托这个培训基地,我们计划定向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同时在区域低空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更多谋划。”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席汪法频解释道。
首届大会为什么选择临平?主办方聚焦一个关键词“创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酒海燕告诉记者:“低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引领的经济形态,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支持。在临平,我们看到无论是算力基础设施还是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着坚实的基础,能够体现城市创新的活力与能力。”汪法频也在采访时特别提到,临平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区之一,在城市规划中留出了一块空白区域,他打了个比喻:“就像在白纸上画画一样,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和延展空间。”
汪法频所提到的这块空白区域,指的是临平数智城核心片区的4平方公里。“我们计划在临平数智城建设中纳入低空经济城市规划,并打造成为全国先行先试的城市样板。”临平新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沈萌说。例如,临平数智城地标建筑“数实之种”,以四面同向的“量子云”为核心形象,拟打造集产业展示、低空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
沈萌还提到,临平新城已经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达成战略合作,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低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低空经济产学研实践基地未来将落地算力小镇。
除了这张等待描绘的未来图纸,临平已经在多个场景中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比如“低空+政务”,“临平区低空经济应用及安全管理平台”上线,6条政务无人机航线开展常态化巡查。比如“低空+物流”,杭州首条进校园的B-C综合消费级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无人机从临平银泰inPARK顺利飞往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
目前,临平已经成功申报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招引杰能科世、中汇通航、索孚航空等多家低空企业,基本明确无人机起降场点位并设置4处无人机末端起降点,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赛事孵化、专项补贴等方式加速人才集聚。
以此次大会举办为契机,未来,临平将持续深入与专业协会、专业平台的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低空算港”品牌,全力打造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展示馆,加速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引低空经济项目,着力构建以产业集群及多元赛道为一体的“1+3+N”低空经济总体布局,推动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