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沈凡佳 通讯员 赵一然) 镜片单片仅重2.7g、厚度0.55毫米,戴上眼镜后眼前约3米处可以看到100英寸的巨大屏幕,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副神奇眼镜的奥秘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临平企业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款产品——碳化硅AR镜片,科幻片中的未来场景因此走进了现实。
近期,慕德微纳携带装有该镜片的概念眼镜亮相美国光电及激光领域的专业展会——2025年SPIE AR|VR|MR展览。这款碳化硅AR眼镜是国际唯一一款能够实际体验的样品,令不少观众惊叹连连。
“除了轻薄的佩戴感受,不少人对我们AR镜片‘零彩虹纹’的效果印象非常深刻,这是整场展会中唯一一家实现这一效果的产品。”慕德微纳总经理杜凯凯向记者展示样品,后台播放的画面可以透过镜片在前方清晰呈现。
此外,采用镜片散热也是该产品的一大创新突破。AR眼镜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光机的散热问题常常会导致镜片过热,传统眼镜大多通过镜腿来散热,效果不够理想。慕德微纳选择碳化硅材料做镜片,碳化硅的热导率是普通玻璃的100倍,因此整个镜片都可以用来散热。同时传统高折射率玻璃单片能提供的最大全彩色视场角不超过40°,但单层碳化硅波导理论上能够支持80°的全彩成像,一层就可以实现传统材料两三层叠加的效果,这也是镜片足够轻薄且用户能看见大屏的原因。
其实慕德微纳在2022年4月成立时,选择的是AR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众赛道——纳米压印模板技术切入行业。虽然这一技术是产业链的核心之一,但小众意味着融资难度较大。“当时这是国内AR产业链中的一个空白,我们也考虑过市场化融资,但由于市场规模只能占到AR眼镜市场的一个很小的比例,投资人并不感兴趣。”杜凯凯回忆道。
好在后来位于临平的浙江图灵算力研究院愿意投资企业,政府也给予了相应的政策补贴。在杜凯凯看来,政府资本相较于市场资本,更有耐心去培育新兴产业,给足企业试错与成长的时间。如今这家成立2年多的公司,实现了纳米压印模板技术从0到1的突破,为AR眼镜的量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而且帮助上下游企业将AR衍射光波导镜片模板的迭代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个月甚至1周。
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慕德微纳得以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从而发现了AR眼镜镜片传统材料重量、彩虹纹、散热和屈光度调节等问题。同时得益于企业的科研背景,研究人员关注到了碳化硅这一材料,并创新性地将它应用到了AR镜片的生产设计中。
当前,AR眼镜已经在工业、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例如医生可以利用AR眼镜进行远程手术指导,用户可以通过AR眼镜享受沉浸式的游戏和观影体验等。慕德微纳所研发的镜片之于AR眼镜,其作用相当于屏幕之于手机。杜凯凯认为,只有镜片足够轻薄,才能真正令用户实现长时间佩戴。
“接下来我们计划逐步将产品投入量产。”他相信,通过企业添砖加瓦式的积累与努力,通过整个行业的携手共进,AR眼镜“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一愿望将会成为现实。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沈凡佳 通讯员 赵一然) 镜片单片仅重2.7g、厚度0.55毫米,戴上眼镜后眼前约3米处可以看到100英寸的巨大屏幕,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副神奇眼镜的奥秘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临平企业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款产品——碳化硅AR镜片,科幻片中的未来场景因此走进了现实。
近期,慕德微纳携带装有该镜片的概念眼镜亮相美国光电及激光领域的专业展会——2025年SPIE AR|VR|MR展览。这款碳化硅AR眼镜是国际唯一一款能够实际体验的样品,令不少观众惊叹连连。
“除了轻薄的佩戴感受,不少人对我们AR镜片‘零彩虹纹’的效果印象非常深刻,这是整场展会中唯一一家实现这一效果的产品。”慕德微纳总经理杜凯凯向记者展示样品,后台播放的画面可以透过镜片在前方清晰呈现。
此外,采用镜片散热也是该产品的一大创新突破。AR眼镜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光机的散热问题常常会导致镜片过热,传统眼镜大多通过镜腿来散热,效果不够理想。慕德微纳选择碳化硅材料做镜片,碳化硅的热导率是普通玻璃的100倍,因此整个镜片都可以用来散热。同时传统高折射率玻璃单片能提供的最大全彩色视场角不超过40°,但单层碳化硅波导理论上能够支持80°的全彩成像,一层就可以实现传统材料两三层叠加的效果,这也是镜片足够轻薄且用户能看见大屏的原因。
其实慕德微纳在2022年4月成立时,选择的是AR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众赛道——纳米压印模板技术切入行业。虽然这一技术是产业链的核心之一,但小众意味着融资难度较大。“当时这是国内AR产业链中的一个空白,我们也考虑过市场化融资,但由于市场规模只能占到AR眼镜市场的一个很小的比例,投资人并不感兴趣。”杜凯凯回忆道。
好在后来位于临平的浙江图灵算力研究院愿意投资企业,政府也给予了相应的政策补贴。在杜凯凯看来,政府资本相较于市场资本,更有耐心去培育新兴产业,给足企业试错与成长的时间。如今这家成立2年多的公司,实现了纳米压印模板技术从0到1的突破,为AR眼镜的量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而且帮助上下游企业将AR衍射光波导镜片模板的迭代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个月甚至1周。
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慕德微纳得以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从而发现了AR眼镜镜片传统材料重量、彩虹纹、散热和屈光度调节等问题。同时得益于企业的科研背景,研究人员关注到了碳化硅这一材料,并创新性地将它应用到了AR镜片的生产设计中。
当前,AR眼镜已经在工业、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例如医生可以利用AR眼镜进行远程手术指导,用户可以通过AR眼镜享受沉浸式的游戏和观影体验等。慕德微纳所研发的镜片之于AR眼镜,其作用相当于屏幕之于手机。杜凯凯认为,只有镜片足够轻薄,才能真正令用户实现长时间佩戴。
“接下来我们计划逐步将产品投入量产。”他相信,通过企业添砖加瓦式的积累与努力,通过整个行业的携手共进,AR眼镜“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一愿望将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