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怀初心,文明祭扫树新风。清明期间,在新时代背景下,临平区通过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等多元形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光彩,在缅怀追思中赓续精神血脉,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 杨荣
红色基因代代传
初心使命永不忘
临平区以清明为契机,深入开展“红色根脉”传承活动。
在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来自实验小学、临平一小等学校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聆听红领巾背后的革命故事。“英雄的名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临平一小学生赵子齐的童声里满含崇敬。孩子们亲手制作小白花,在纪念碑前许下“做新时代好少年”的誓言。
走进临平区双拥陈列馆,一件件革命文物将历史娓娓道来。实验小学学生吴梓恒在参观后坚定表示:“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像英雄们那样勇敢、善良,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乔司戊寅公墓,师生们通过沉浸式党课,重温1938年乔司大屠杀的悲壮历史。
东湖街道组织的戴玉根烈士祭扫活动,让21岁的青春誓言穿越时空,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科技赋能文明祭扫
绿色理念浸润人心
浙江安贤园以创新之举,凭借 “科技+环保” 引领文明祭扫新风尚。清明期间,安贤园的“无境”数智生命体验空间举办开放日活动。这一全省首家投入使用的数智缅怀场所,融合了个性化追思、AI人工智能、疗愈冥想等多元服务功能。在大屏幕营造的春日情境里,用户沉浸其中,体验数智疗愈带来的宁静,于尘世喧嚣中寻得身心的舒缓与放松。
浙江安贤园副总经理单璐介绍:“我们还将推出个性化告别仪式、疗愈祈福、纪念日追思等服务。家属和朋友能通过这里,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以及想对逝者说的话实现互通,为逝者打造专属缅怀空间。”
除了体验空间外,家属们还可以参与AI相片微电影制作、永生相框定制、网上AI功能升级等新兴数字体验活动,在数智海洋中寻找心灵慰藉。此外,安贤园去年推出的水溶信笺等新型祭扫方式持续受到关注。马佳皓随父母前来祭扫,在水溶信笺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后,将其放入水中,看着纸张与字迹慢慢溶解,他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特别新颖有意义,能以独特的形式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各镇街同步推进移风易俗,运河街道螺蛳桥村开展文明祭扫主题宣讲活动,倡导以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文明新风;崇贤街道线上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积极倡导采用鲜花祭祀、植树缅怀、网络追思等环保方式缅怀先人。
传统文化润心田
时代新风扑面来
各村社组织的活动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运河街道开展15场主题活动吸引500人参与。其中,博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亭趾实验小学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以制作野米饭、识春菜、做米塑以及移风易俗宣讲为主要内容。同时运河街道各村社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宣发,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节日新风尚。
南苑街道打造“我们的节日·清明”文化盛宴,5000余名居民在青团制作、诗词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韵味。各社区同步开展主题书画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临平街道梅堰社区与东湖街道双林社区独具匠心,将传统文化活动带到了临平二幼。他们把清明节特色美食青团送进校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里。
塘栖镇12场特色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传统习俗,书画展览、故事会等活动载体让清明传统文化更可感可亲。
分享到: |
慎终追远怀初心,文明祭扫树新风。清明期间,在新时代背景下,临平区通过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等多元形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光彩,在缅怀追思中赓续精神血脉,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 杨荣
红色基因代代传
初心使命永不忘
临平区以清明为契机,深入开展“红色根脉”传承活动。
在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来自实验小学、临平一小等学校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聆听红领巾背后的革命故事。“英雄的名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临平一小学生赵子齐的童声里满含崇敬。孩子们亲手制作小白花,在纪念碑前许下“做新时代好少年”的誓言。
走进临平区双拥陈列馆,一件件革命文物将历史娓娓道来。实验小学学生吴梓恒在参观后坚定表示:“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像英雄们那样勇敢、善良,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乔司戊寅公墓,师生们通过沉浸式党课,重温1938年乔司大屠杀的悲壮历史。
东湖街道组织的戴玉根烈士祭扫活动,让21岁的青春誓言穿越时空,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科技赋能文明祭扫
绿色理念浸润人心
浙江安贤园以创新之举,凭借 “科技+环保” 引领文明祭扫新风尚。清明期间,安贤园的“无境”数智生命体验空间举办开放日活动。这一全省首家投入使用的数智缅怀场所,融合了个性化追思、AI人工智能、疗愈冥想等多元服务功能。在大屏幕营造的春日情境里,用户沉浸其中,体验数智疗愈带来的宁静,于尘世喧嚣中寻得身心的舒缓与放松。
浙江安贤园副总经理单璐介绍:“我们还将推出个性化告别仪式、疗愈祈福、纪念日追思等服务。家属和朋友能通过这里,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以及想对逝者说的话实现互通,为逝者打造专属缅怀空间。”
除了体验空间外,家属们还可以参与AI相片微电影制作、永生相框定制、网上AI功能升级等新兴数字体验活动,在数智海洋中寻找心灵慰藉。此外,安贤园去年推出的水溶信笺等新型祭扫方式持续受到关注。马佳皓随父母前来祭扫,在水溶信笺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后,将其放入水中,看着纸张与字迹慢慢溶解,他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特别新颖有意义,能以独特的形式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各镇街同步推进移风易俗,运河街道螺蛳桥村开展文明祭扫主题宣讲活动,倡导以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文明新风;崇贤街道线上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积极倡导采用鲜花祭祀、植树缅怀、网络追思等环保方式缅怀先人。
传统文化润心田
时代新风扑面来
各村社组织的活动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运河街道开展15场主题活动吸引500人参与。其中,博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亭趾实验小学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以制作野米饭、识春菜、做米塑以及移风易俗宣讲为主要内容。同时运河街道各村社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宣发,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节日新风尚。
南苑街道打造“我们的节日·清明”文化盛宴,5000余名居民在青团制作、诗词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韵味。各社区同步开展主题书画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临平街道梅堰社区与东湖街道双林社区独具匠心,将传统文化活动带到了临平二幼。他们把清明节特色美食青团送进校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里。
塘栖镇12场特色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传统习俗,书画展览、故事会等活动载体让清明传统文化更可感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