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荣) “生姜与拿铁的碰撞,居然调出了清新感!” 近日,位于临平北沙西路的“临家咖啡店”推出了一款“姜汁咖啡”,其创意灵感源自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老师岑科军的“共富姜来”项目。清甜的姜汁和现磨咖啡的搭配,不仅刷新了大家的味蕾,更烹出了非遗农产品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共富新滋味。
在临家咖啡店操作台上,咖啡师将现磨咖啡缓缓注入姜汁,奶泡上点缀的姜蓉碎散发着淡淡辛香。“小林黄姜作为嫩姜,甜味突出、辣味柔和,正是这种‘温和属性’让跨界成为可能。”岑科军介绍,经过多次的比例调配,最终锁定两者的黄金比例,让辛辣的生姜化作咖啡的“温柔伴侣”。
与此同时,咖啡店的另一侧正进行着一场热闹非凡的蚕花手作课。东湖街道星启社区的宝妈、残障人士在团队老师指导下,将蚕茧巧妙塑造成一朵朵六瓣梅花,这些原本看似普通的蚕茧,在大家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可穿戴文创饰品。“原以为蚕茧只能做丝绵,没想到能变成这么精致的花。虽然有点难,上色时要注意层次渐变,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学员刘女士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品,脸上写满成就感。这些融合桑蚕文化的工艺品,将成为社区共富工坊的新产品。
无论是咖啡与生姜的巧妙结合,还是蚕花的制作,这些产品的深加工正是依托星启社区众创空间这一平台。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晶艳介绍,该场地是社区去年委托第三方公司搭建的,旨在凝聚社区有一技之长的宝妈群体,开展集市手工制作的直播探索等活动,增加大家闲散时间的劳动收入。“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思路,尝试开发一些更具探索性的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拓宽共富思路。恰好岑老师团队也有类似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孙晶艳表示,与岑老师的团队合作,有效弥补了社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短板。除了手工制作环节,双方还将在销售途径上展开深度探索,培养素人主播,打造从制作到销售的完整闭环,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去年6月,岑科军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深入东湖街道姚家埭村。在调研走访中,他发现小林黄姜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远未得到充分释放。在近一年时间里,岑科军带领团队积极行动,精心设计“姜小萌”IP形象,对产品外包装进行升级改造,并深入探索黄姜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推出黄姜茶、黄姜糖、黄姜羊肉及黄姜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
在岑科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小林黄姜等农产品的附加值有了提升。然而,岑科军并未满足于此,如何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他下一步努力的重点方向,姜汁咖啡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杯“文化特派员特调”饮品,既蕴含着传统非遗的深厚底蕴,又散发着现代生活的独特回甘,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满满希望与活力。
作为一名文化特派员,岑科军的设想远不止于此。在他看来,要让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必须走“文化赋能+跨界融合”的创新之路。“我们计划开发枇杷系列饮品,还将邀请直播大咖来指导素人主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运河丝绸文化,复原蚕桑服装,让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老底子技艺,重新走进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岑科军满怀信心地说道。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生姜与拿铁的碰撞,居然调出了清新感!” 近日,位于临平北沙西路的“临家咖啡店”推出了一款“姜汁咖啡”,其创意灵感源自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老师岑科军的“共富姜来”项目。清甜的姜汁和现磨咖啡的搭配,不仅刷新了大家的味蕾,更烹出了非遗农产品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共富新滋味。
在临家咖啡店操作台上,咖啡师将现磨咖啡缓缓注入姜汁,奶泡上点缀的姜蓉碎散发着淡淡辛香。“小林黄姜作为嫩姜,甜味突出、辣味柔和,正是这种‘温和属性’让跨界成为可能。”岑科军介绍,经过多次的比例调配,最终锁定两者的黄金比例,让辛辣的生姜化作咖啡的“温柔伴侣”。
与此同时,咖啡店的另一侧正进行着一场热闹非凡的蚕花手作课。东湖街道星启社区的宝妈、残障人士在团队老师指导下,将蚕茧巧妙塑造成一朵朵六瓣梅花,这些原本看似普通的蚕茧,在大家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可穿戴文创饰品。“原以为蚕茧只能做丝绵,没想到能变成这么精致的花。虽然有点难,上色时要注意层次渐变,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学员刘女士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品,脸上写满成就感。这些融合桑蚕文化的工艺品,将成为社区共富工坊的新产品。
无论是咖啡与生姜的巧妙结合,还是蚕花的制作,这些产品的深加工正是依托星启社区众创空间这一平台。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晶艳介绍,该场地是社区去年委托第三方公司搭建的,旨在凝聚社区有一技之长的宝妈群体,开展集市手工制作的直播探索等活动,增加大家闲散时间的劳动收入。“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思路,尝试开发一些更具探索性的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拓宽共富思路。恰好岑老师团队也有类似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孙晶艳表示,与岑老师的团队合作,有效弥补了社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短板。除了手工制作环节,双方还将在销售途径上展开深度探索,培养素人主播,打造从制作到销售的完整闭环,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去年6月,岑科军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深入东湖街道姚家埭村。在调研走访中,他发现小林黄姜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远未得到充分释放。在近一年时间里,岑科军带领团队积极行动,精心设计“姜小萌”IP形象,对产品外包装进行升级改造,并深入探索黄姜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推出黄姜茶、黄姜糖、黄姜羊肉及黄姜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
在岑科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小林黄姜等农产品的附加值有了提升。然而,岑科军并未满足于此,如何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他下一步努力的重点方向,姜汁咖啡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杯“文化特派员特调”饮品,既蕴含着传统非遗的深厚底蕴,又散发着现代生活的独特回甘,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满满希望与活力。
作为一名文化特派员,岑科军的设想远不止于此。在他看来,要让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必须走“文化赋能+跨界融合”的创新之路。“我们计划开发枇杷系列饮品,还将邀请直播大咖来指导素人主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运河丝绸文化,复原蚕桑服装,让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老底子技艺,重新走进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岑科军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