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5月16日-17日,2025长三角枇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长三角精品枇杷”推选暨塘栖枇杷季品牌推介活动在我区举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枇杷产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经营主体代表等140余人齐聚塘栖,通过开展品质互比、技术交流、品牌推介等活动,为区域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由沪苏浙皖23个地市30个县市区选送的80余个枇杷样品同台竞技。来自三省一市农科院、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研究院的数十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果实大小、果皮光泽度、果肉细腻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不仅要关注‘颜值’,更要兼顾‘内涵’。”评审组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枇杷研究室研究员陈俊伟说,优质的枇杷在外观上需果形饱满、色泽均匀,内在则要风味浓郁、肉质细嫩,甜度与酸度平衡更是关键。
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我区选送的5个样品脱颖而出,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软条白沙、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栖水白沙获得“2025长三精品枇杷”金奖。杭州临平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选送的软条白沙、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漫山虹获得“2025浙江好枇杷”金奖。
据悉,本次活动由三省一市农技推广部门主办,是深化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果业技术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的一次尝试。活动期间,三省一市开展了长三角种植业技术推广一体化合作签约,推动长三角种植业技术推广力量协同培育、科研平台协同建设、科技成果协同转化,促进种植业各产业深入合作交流,形成稳定持续和高效协作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长三角地区枇杷种植历史悠久,现有栽培面积约36万亩。作为核心产区之一,临平坐拥1.7万亩枇杷种植基地,年产量达7000吨。近年来,临平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撑,实施品种选育工程与杂交育种研究,并发布《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从种质创新、栽培管理、品牌打造等环节系统发力,塘栖枇杷品质、产量、效益等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临平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推动枇杷全产业链的优化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科副主任王朝丽说。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5月16日-17日,2025长三角枇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长三角精品枇杷”推选暨塘栖枇杷季品牌推介活动在我区举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枇杷产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经营主体代表等140余人齐聚塘栖,通过开展品质互比、技术交流、品牌推介等活动,为区域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由沪苏浙皖23个地市30个县市区选送的80余个枇杷样品同台竞技。来自三省一市农科院、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研究院的数十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果实大小、果皮光泽度、果肉细腻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不仅要关注‘颜值’,更要兼顾‘内涵’。”评审组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枇杷研究室研究员陈俊伟说,优质的枇杷在外观上需果形饱满、色泽均匀,内在则要风味浓郁、肉质细嫩,甜度与酸度平衡更是关键。
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我区选送的5个样品脱颖而出,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软条白沙、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栖水白沙获得“2025长三精品枇杷”金奖。杭州临平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选送的软条白沙、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漫山虹获得“2025浙江好枇杷”金奖。
据悉,本次活动由三省一市农技推广部门主办,是深化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果业技术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的一次尝试。活动期间,三省一市开展了长三角种植业技术推广一体化合作签约,推动长三角种植业技术推广力量协同培育、科研平台协同建设、科技成果协同转化,促进种植业各产业深入合作交流,形成稳定持续和高效协作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长三角地区枇杷种植历史悠久,现有栽培面积约36万亩。作为核心产区之一,临平坐拥1.7万亩枇杷种植基地,年产量达7000吨。近年来,临平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撑,实施品种选育工程与杂交育种研究,并发布《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从种质创新、栽培管理、品牌打造等环节系统发力,塘栖枇杷品质、产量、效益等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临平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推动枇杷全产业链的优化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科副主任王朝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