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钓竿搅动一池春水
跨界农庄主把乡愁变成“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 2025-05-07 09:31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507002_001_03_b.jpg

咖啡屋人气旺

linping0507002_001_02_b.jpg

游客聚精会神钓龙虾

linping0507002_001_01_b.jpg

升级后的农庄成为微度假目的地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虾狂欢在运河街道明智村的聚贤庄休闲农场拉开帷幕。游客们手持竹竿在波光粼粼的虾塘边静待收获,帐篷营地与吊炉火锅升腾着人间烟火。而更欣喜的是,从都市建筑行业跨界而来的农庄主高荷夫妇正通过农文旅融合试验,让城市游客重拾童趣,让乡村焕发新生。

从卖龙虾到“贩卖乡野”

农庄主用“土味”征服城市客

上午9点,活动在一组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序幕。在详细了解垂钓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后,游客们依次领取钓具,一根竹竿、一个网兜、一份饵料、一只水桶,大家在龙虾塘边寻觅最佳钓位,无论是钓虾“老手”还是“萌新”都乐在其中。“很有意思,有吃又有玩,不管是带孩子来玩还是带同事来聚会,都挺好的。”游客张女士说道。

钓虾技艺的比拼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农庄负责人高荷告诉记者,为了把龙虾垂钓打造成一项全天候、老少皆宜的项目,今年3月,她和丈夫一起开始对农庄进行了升级改造,挖沙坑、铺草坪、搭帐篷……在近10亩的闲置土地上,改建休闲业态、调整了配套空间。如今,曾经“土味十足”的农庄摇身一变,成了集多个休闲娱乐项目为一体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今年妇女节前夕,老客说想到我们这来玩,但又觉得钓龙虾太晒。我想着要不就在池塘边搭两个帐篷,结果开了个头就收不住了,直接变成了个‘大工程’。”高荷笑着说。

2024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杭州主城区从事建筑行业近20年的高荷和丈夫来到明智村游玩,乡村独有的恬静与安逸,治愈了高荷在“钢筋水泥”里紧绷的神经。于是,她和丈夫当即决定举家搬迁到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创业。高荷表示,既然开始了,就要在向市场看齐的同时,也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龙虾垂钓这两年很热门,一手拿钓竿,一手拿网把龙虾抄起来的那个瞬间是很快乐的,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喜欢钓龙虾,大人也喜欢,就像找回自己童年的快乐一样。”治愈别人的同时,也能治愈自己。就这样,高荷和丈夫向村里租下约20亩土地,去年“五一”期间,一个以龙虾垂钓为主、餐饮为辅的农庄正式办起来了。但“开店容易,守店难”,创业之初,高荷和丈夫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跨行比较大,之前没接触过餐饮业,厨师怎么选、龙虾口味怎么做,还有客人的不同需求,我们都没有了解过,也不知道市场行情,大概做了两个月,我们就按下了‘暂停键’。”高荷回忆道。

农庄暂停营业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高荷和丈夫认真复盘了之前失败的经历。除了在小龙虾等餐品口味上迎合当地市场,高荷也在思考,带着“泥土气”的农庄除了卖龙虾,还能“卖”什么?她觉得,地道的乡野风情,才是能够让农庄长红的“核心卖点”。“吃小龙虾的去处数不胜数,但品尝自己钓上来的龙虾这种感觉不一样,所以关键还是在服务,要让来农庄的顾客觉得放松、舒适,并且感受到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那种感觉,那他们就会想来第二次甚至一直来。”打定主意后,农庄在去年10月底重新开业。

“让泥巴里长出黄金”

一个村庄的农文旅融合三级跳

为了有效“贩卖”乡野风情,高荷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顾客提出的各种需求。过程中,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还是认为农庄占地面积虽大,但除了钓龙虾,没什么可玩的地方。

随着周边游的东风劲吹,这两年,农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荷想,何不在近10亩闲置地上打造“微景点”,让农庄变“乐园”。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动手能力自不必说,于是夫妻俩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刨坑、挖沙、砌墙,包括吊炉火锅、烤全羊的装置也全是我们自己纯手工搭建的,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最晚的时候干到12点多。”从建筑工人到农庄老板,再到农文旅项目设计师,不断跨界既带来了机遇,也给二人提出了不少挑战。好在,筹备工作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过程中确实想过放弃,但是村里特别支持我们,前几天天气很热,他们几乎每天都来帮忙,还给我们出谋划策,带我们去其他打造得比较好的农场参观,我和老公真的有感动到。”

明智村党总支书记陈小燕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明智村以家庭小作坊为主要产业,在带来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对这些‘低小散’进行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后,村里也一直在寻找可以发展文旅经济的一些闲置资产或点位,‘聚贤庄’就是我们朝着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走的起点。”陈小燕表示。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升级改造,龙虾季活动启动第一天,聚贤庄休闲农场便吸引了300余名游客前去游玩,不仅刷新农庄客流纪录,也带动明智村小“火”了一把。“年轻的时候我也有想去、想玩的地方,现在梦想照进现实了!”高荷笑着说。

而对于明智村来说,打造“聚贤庄”仅仅是迈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步。“街道有鱼羊节、龙虾季,以及村跑和一些骑行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流量,把农庄做大、做强、做好。”为了让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走得更平稳,明智村提出要“流量变现,差异化发展”。“运河街道北部的一些乡村已经把村咖、营地等业态发展得比较成熟,明智村则以餐饮、垂钓为主。”陈小燕觉得,要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利用好聚贤庄休闲农场的引流作用:“后续我们会统筹周边的一些闲置鱼塘做小龙虾产业,村里还有一些大棚经济,可以把采摘跟文旅做一个结合,游客来村里可以吃饭、可以小憩,还可以把农产品带回去。对村民来说,农产品也能以更多渠道变现,钱袋子也会越来越鼓。”陈小燕说。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一根钓竿搅动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2025-05-07 09:31:14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507002_001_03_b.jpg

咖啡屋人气旺

linping0507002_001_02_b.jpg

游客聚精会神钓龙虾

linping0507002_001_01_b.jpg

升级后的农庄成为微度假目的地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虾狂欢在运河街道明智村的聚贤庄休闲农场拉开帷幕。游客们手持竹竿在波光粼粼的虾塘边静待收获,帐篷营地与吊炉火锅升腾着人间烟火。而更欣喜的是,从都市建筑行业跨界而来的农庄主高荷夫妇正通过农文旅融合试验,让城市游客重拾童趣,让乡村焕发新生。

从卖龙虾到“贩卖乡野”

农庄主用“土味”征服城市客

上午9点,活动在一组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序幕。在详细了解垂钓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后,游客们依次领取钓具,一根竹竿、一个网兜、一份饵料、一只水桶,大家在龙虾塘边寻觅最佳钓位,无论是钓虾“老手”还是“萌新”都乐在其中。“很有意思,有吃又有玩,不管是带孩子来玩还是带同事来聚会,都挺好的。”游客张女士说道。

钓虾技艺的比拼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农庄负责人高荷告诉记者,为了把龙虾垂钓打造成一项全天候、老少皆宜的项目,今年3月,她和丈夫一起开始对农庄进行了升级改造,挖沙坑、铺草坪、搭帐篷……在近10亩的闲置土地上,改建休闲业态、调整了配套空间。如今,曾经“土味十足”的农庄摇身一变,成了集多个休闲娱乐项目为一体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今年妇女节前夕,老客说想到我们这来玩,但又觉得钓龙虾太晒。我想着要不就在池塘边搭两个帐篷,结果开了个头就收不住了,直接变成了个‘大工程’。”高荷笑着说。

2024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杭州主城区从事建筑行业近20年的高荷和丈夫来到明智村游玩,乡村独有的恬静与安逸,治愈了高荷在“钢筋水泥”里紧绷的神经。于是,她和丈夫当即决定举家搬迁到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创业。高荷表示,既然开始了,就要在向市场看齐的同时,也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龙虾垂钓这两年很热门,一手拿钓竿,一手拿网把龙虾抄起来的那个瞬间是很快乐的,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喜欢钓龙虾,大人也喜欢,就像找回自己童年的快乐一样。”治愈别人的同时,也能治愈自己。就这样,高荷和丈夫向村里租下约20亩土地,去年“五一”期间,一个以龙虾垂钓为主、餐饮为辅的农庄正式办起来了。但“开店容易,守店难”,创业之初,高荷和丈夫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跨行比较大,之前没接触过餐饮业,厨师怎么选、龙虾口味怎么做,还有客人的不同需求,我们都没有了解过,也不知道市场行情,大概做了两个月,我们就按下了‘暂停键’。”高荷回忆道。

农庄暂停营业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高荷和丈夫认真复盘了之前失败的经历。除了在小龙虾等餐品口味上迎合当地市场,高荷也在思考,带着“泥土气”的农庄除了卖龙虾,还能“卖”什么?她觉得,地道的乡野风情,才是能够让农庄长红的“核心卖点”。“吃小龙虾的去处数不胜数,但品尝自己钓上来的龙虾这种感觉不一样,所以关键还是在服务,要让来农庄的顾客觉得放松、舒适,并且感受到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那种感觉,那他们就会想来第二次甚至一直来。”打定主意后,农庄在去年10月底重新开业。

“让泥巴里长出黄金”

一个村庄的农文旅融合三级跳

为了有效“贩卖”乡野风情,高荷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顾客提出的各种需求。过程中,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还是认为农庄占地面积虽大,但除了钓龙虾,没什么可玩的地方。

随着周边游的东风劲吹,这两年,农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荷想,何不在近10亩闲置地上打造“微景点”,让农庄变“乐园”。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动手能力自不必说,于是夫妻俩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刨坑、挖沙、砌墙,包括吊炉火锅、烤全羊的装置也全是我们自己纯手工搭建的,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最晚的时候干到12点多。”从建筑工人到农庄老板,再到农文旅项目设计师,不断跨界既带来了机遇,也给二人提出了不少挑战。好在,筹备工作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过程中确实想过放弃,但是村里特别支持我们,前几天天气很热,他们几乎每天都来帮忙,还给我们出谋划策,带我们去其他打造得比较好的农场参观,我和老公真的有感动到。”

明智村党总支书记陈小燕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明智村以家庭小作坊为主要产业,在带来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对这些‘低小散’进行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后,村里也一直在寻找可以发展文旅经济的一些闲置资产或点位,‘聚贤庄’就是我们朝着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走的起点。”陈小燕表示。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升级改造,龙虾季活动启动第一天,聚贤庄休闲农场便吸引了300余名游客前去游玩,不仅刷新农庄客流纪录,也带动明智村小“火”了一把。“年轻的时候我也有想去、想玩的地方,现在梦想照进现实了!”高荷笑着说。

而对于明智村来说,打造“聚贤庄”仅仅是迈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步。“街道有鱼羊节、龙虾季,以及村跑和一些骑行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流量,把农庄做大、做强、做好。”为了让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走得更平稳,明智村提出要“流量变现,差异化发展”。“运河街道北部的一些乡村已经把村咖、营地等业态发展得比较成熟,明智村则以餐饮、垂钓为主。”陈小燕觉得,要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利用好聚贤庄休闲农场的引流作用:“后续我们会统筹周边的一些闲置鱼塘做小龙虾产业,村里还有一些大棚经济,可以把采摘跟文旅做一个结合,游客来村里可以吃饭、可以小憩,还可以把农产品带回去。对村民来说,农产品也能以更多渠道变现,钱袋子也会越来越鼓。”陈小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