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蔡丽芬 张霞) 夜深人静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九病区走廊的灯光柔和地亮着,突然,一阵“叮当”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听到声响,陪护阿姨立刻醒来,轻声询问身旁老人有何需求,这特别的“起床铃”,背后藏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80岁的毛爷爷因慢性病住院已有一个多星期。他的子女们极为孝顺,无论白天黑夜,总会守在毛爷爷身边悉心照料。然而,医护人员留意到一个细节:即便有子女陪伴在旁,毛爷爷若有什么需求,总是不愿叫醒他们或护工,而是坚持自己悄悄起身。“我们这里是全科、心血管内科病区,收治的主要是老年患者,近半数老人夜间都习惯自己“行动”,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病区护士长郑美芳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但老年人夜间视力下降、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症状,再加上病床与普通床高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让老人独自行动时面临较高的跌倒风险。
观察到毛爷爷的情况后,郑美芳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是老人身上能佩戴一个会发声的物件,起身时发出声响,这样既不会让老人觉得不好意思打扰他人,又能及时提醒陪护人员,岂不是两全其美?”身为母亲的她,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小孩子佩戴的铃铛手镯。“清脆的叮当声正好能起到提醒的作用。”随后,她将这个想法分享给责任护士张霞,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去附近商店挑选铃铛与红绳,亲手为毛爷爷编了一条铃铛手链。
次日,责任护士张霞便带着精心编织好的手链来到科室。这串铃铛手链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美观大方。在编织过程中,张霞护士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患者手上有留置针、腕带等情况,她特意选用红色的加粗编织绳。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避免勒到老人的皮肤,收口处采用活结设计,方便调节大小,便于取用;另一方面,五颜六色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不刺耳。同时,鲜艳的红色与洁白的病床形成鲜明对比,更便于老人观察。
“毛爷爷,我们给您编了个小礼物,试试这个‘起床铃’怎么样?您要起身的时候就不用叫人啦,这铃铛会帮您‘说话’的。”在子女的协助下,毛爷爷缓缓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腕,戴上了这串铃铛手链。轻轻一挥手,清脆的“叮当”声便在病房里回荡开来。
小小的改变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晚,铃铛声在病房响起时,毛爷爷的家人和护工阿姨立刻醒来,协助老人如厕。“这份超越职责的贴心关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将患者视作亲人的医者仁心……”事后,患者家属满怀感激,给病区医护人员寄来一封长达千字的感谢信。“一串小小的铃铛手链,不仅解决了我们夜间照护老人的难题,更给了我们全家莫大的信心与力量。”患者家属毛先生动情地说。
对此,郑美芳感慨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有尊严、有情感的患者。理解他们的需求,保护他们的自尊,才是护理的真谛。这点小事,真的不足挂齿。”一串小小的铃铛手链,承载着医护人员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成为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生动见证。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蔡丽芬 张霞) 夜深人静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九病区走廊的灯光柔和地亮着,突然,一阵“叮当”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听到声响,陪护阿姨立刻醒来,轻声询问身旁老人有何需求,这特别的“起床铃”,背后藏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80岁的毛爷爷因慢性病住院已有一个多星期。他的子女们极为孝顺,无论白天黑夜,总会守在毛爷爷身边悉心照料。然而,医护人员留意到一个细节:即便有子女陪伴在旁,毛爷爷若有什么需求,总是不愿叫醒他们或护工,而是坚持自己悄悄起身。“我们这里是全科、心血管内科病区,收治的主要是老年患者,近半数老人夜间都习惯自己“行动”,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病区护士长郑美芳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但老年人夜间视力下降、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症状,再加上病床与普通床高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让老人独自行动时面临较高的跌倒风险。
观察到毛爷爷的情况后,郑美芳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是老人身上能佩戴一个会发声的物件,起身时发出声响,这样既不会让老人觉得不好意思打扰他人,又能及时提醒陪护人员,岂不是两全其美?”身为母亲的她,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小孩子佩戴的铃铛手镯。“清脆的叮当声正好能起到提醒的作用。”随后,她将这个想法分享给责任护士张霞,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去附近商店挑选铃铛与红绳,亲手为毛爷爷编了一条铃铛手链。
次日,责任护士张霞便带着精心编织好的手链来到科室。这串铃铛手链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美观大方。在编织过程中,张霞护士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患者手上有留置针、腕带等情况,她特意选用红色的加粗编织绳。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避免勒到老人的皮肤,收口处采用活结设计,方便调节大小,便于取用;另一方面,五颜六色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不刺耳。同时,鲜艳的红色与洁白的病床形成鲜明对比,更便于老人观察。
“毛爷爷,我们给您编了个小礼物,试试这个‘起床铃’怎么样?您要起身的时候就不用叫人啦,这铃铛会帮您‘说话’的。”在子女的协助下,毛爷爷缓缓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腕,戴上了这串铃铛手链。轻轻一挥手,清脆的“叮当”声便在病房里回荡开来。
小小的改变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晚,铃铛声在病房响起时,毛爷爷的家人和护工阿姨立刻醒来,协助老人如厕。“这份超越职责的贴心关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将患者视作亲人的医者仁心……”事后,患者家属满怀感激,给病区医护人员寄来一封长达千字的感谢信。“一串小小的铃铛手链,不仅解决了我们夜间照护老人的难题,更给了我们全家莫大的信心与力量。”患者家属毛先生动情地说。
对此,郑美芳感慨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有尊严、有情感的患者。理解他们的需求,保护他们的自尊,才是护理的真谛。这点小事,真的不足挂齿。”一串小小的铃铛手链,承载着医护人员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成为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