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人道践初心 大爱无言见真情
“5·8”世界红十字日博爱周活动启动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30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508002_002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杜清清 沈小丽)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昨日,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南苑街道、区建筑业协会、区土木建筑学会、临平银泰城以及区博爱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我为“5·8”献热血活动,以此为契机,正式拉开了“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的序幕。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丰富多样的公益项目有序开展。除了备受关注的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外,“红十字教你学救护”专场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专业人员耐心细致地传授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现场群众积极参与学习,不时提问,与专业人员互动交流,力求掌握这些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宝贵技能。

在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区域,一群有着捐献经历的志愿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为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捐献感受。王先生在深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并确认捐献对身体并无不良影响后,毫不犹豫地留下10毫升血样,正式加入中华骨髓库。刘女士也同样深受感动,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她感慨地说:“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因为我经常参与献血,在志愿者的亲身分享以及自己查阅资料后,我明白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其实,伸伸胳膊就能救人一命,我真的很愿意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博爱周期间,临平区及各镇街红十字会将组织红十字救护师资进企业、进校园、进科技馆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东湖街道为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者徐彬斌举行了一场欢送仪式。这并非徐彬斌的首次捐献,此次他捐献的是淋巴细胞。

徐彬斌是临平一家空间设计公司的员工。2017年,他在参加无偿献血时,偶然得知造血干细胞能够救治血液病患者。那一刻,他内心的善良被深深触动,当即报名登记并采集了血样。命运总是充满巧合与奇迹,2023年11月,徐彬斌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得知消息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捐献。去年3月15日,他成功捐献29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由于捐献实行双盲政策,从捐献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徐彬斌的内心始终牵挂着那位远方的朋友。每当夜深人静,他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种想法:“生命的种子是否在他身体里成功生根发芽?”“患者有没有出现排异反应?”“他是否已经恢复健康?”……

今年3月底,徐彬斌先后收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省红十字会的消息,当年的患者移植成功,但如今病情复发,工作人员询问徐彬斌是否愿意二次捐献,以巩固患者的健康。面对远方患者又一次的生命需求,徐彬斌依然毫不犹豫地回复:“我愿意!”“这一次的捐献,我的心情格外平静。对方的身体里流淌着我的造血干细胞,如今病情复发,只要我自身条件允许,我肯定会再次捐献。”徐彬斌语气坚定地说道。

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饱含温情的善举,都蕴含着超越平凡的向上力量,它们如同点点星光,触动并唤醒着他人内心深处的善良。自临平区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通过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不懈宣传与努力,截至目前,临平区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达6000余人,成功完成捐献45例,为众多患者带去了生的曙光。

为更好地宣传该项工作,临平区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创新,巧妙结合多种形式,全力打造具有“临平风格”的宣传模式:成立“生命爱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广泛传播捐献知识;组建“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工作室,将急救知识与技能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文化公园”,让市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矢志人道践初心 大爱无言见真情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30:36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508002_002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杜清清 沈小丽)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昨日,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南苑街道、区建筑业协会、区土木建筑学会、临平银泰城以及区博爱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我为“5·8”献热血活动,以此为契机,正式拉开了“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的序幕。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丰富多样的公益项目有序开展。除了备受关注的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外,“红十字教你学救护”专场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专业人员耐心细致地传授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现场群众积极参与学习,不时提问,与专业人员互动交流,力求掌握这些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宝贵技能。

在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区域,一群有着捐献经历的志愿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为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捐献感受。王先生在深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并确认捐献对身体并无不良影响后,毫不犹豫地留下10毫升血样,正式加入中华骨髓库。刘女士也同样深受感动,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她感慨地说:“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因为我经常参与献血,在志愿者的亲身分享以及自己查阅资料后,我明白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其实,伸伸胳膊就能救人一命,我真的很愿意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博爱周期间,临平区及各镇街红十字会将组织红十字救护师资进企业、进校园、进科技馆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东湖街道为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者徐彬斌举行了一场欢送仪式。这并非徐彬斌的首次捐献,此次他捐献的是淋巴细胞。

徐彬斌是临平一家空间设计公司的员工。2017年,他在参加无偿献血时,偶然得知造血干细胞能够救治血液病患者。那一刻,他内心的善良被深深触动,当即报名登记并采集了血样。命运总是充满巧合与奇迹,2023年11月,徐彬斌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得知消息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捐献。去年3月15日,他成功捐献29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由于捐献实行双盲政策,从捐献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徐彬斌的内心始终牵挂着那位远方的朋友。每当夜深人静,他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种想法:“生命的种子是否在他身体里成功生根发芽?”“患者有没有出现排异反应?”“他是否已经恢复健康?”……

今年3月底,徐彬斌先后收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省红十字会的消息,当年的患者移植成功,但如今病情复发,工作人员询问徐彬斌是否愿意二次捐献,以巩固患者的健康。面对远方患者又一次的生命需求,徐彬斌依然毫不犹豫地回复:“我愿意!”“这一次的捐献,我的心情格外平静。对方的身体里流淌着我的造血干细胞,如今病情复发,只要我自身条件允许,我肯定会再次捐献。”徐彬斌语气坚定地说道。

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饱含温情的善举,都蕴含着超越平凡的向上力量,它们如同点点星光,触动并唤醒着他人内心深处的善良。自临平区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通过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不懈宣传与努力,截至目前,临平区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达6000余人,成功完成捐献45例,为众多患者带去了生的曙光。

为更好地宣传该项工作,临平区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创新,巧妙结合多种形式,全力打造具有“临平风格”的宣传模式:成立“生命爱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广泛传播捐献知识;组建“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工作室,将急救知识与技能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文化公园”,让市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