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绿色共融描绘幸福实景
今年我区新(改)建8个公园
发布时间: 2025-06-19 09:46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619001_002_01_b.jpg

俯瞰汤家休闲公园

本报讯 (记者 潘锦) 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临平随处可见。大家在触手可及的城市公园里游玩、健身,享受家门口的惬意。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今年,我区常态化推进城市公园建设,除了已经基本建成开放的汤家休闲公园和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景区提升工程)-掌山片区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汤家桥街南侧环境提升工程、临平山西侧绿道工程、杭浦绿道、东阳门河(王家桥港-五洲路)及两侧绿化、荷花路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等6个新(改)建公园也将陆续上新。

走进汤家休闲公园,大草坪上有很多露营的家庭,沙坑上有“挖呀挖”的小童。对于家门口这个新建的公园,市民徐女士赞不绝口:“多了游乐广场、休闲凉亭,花草树木也多了起来,我们没事就过来转一转,是个宝藏遛娃地。”这个涵盖儿童游乐、体育运动、城市休闲等全龄段、全天候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星桥街道汤家社区、南星社区,总用地面积约29.5亩。在建设过程中,公园以“微更新”手法激活空间活力,巧妙地将景观绿化和周边居民生活、幼儿园紧密相连,打造了一批融合性便民设施,在重塑空间序列的同时,满足周边居民的多元需求。

“建设城市公园更需要关注共融的问题,如何衔接城市区块、原有地貌,都要综合考量。”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临平区始终将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措施,利用城市闲置用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城市公园。

“本以为超山就是赏梅地,现在又多了个研学、露营场所,周末坐一会儿就能恢复十成能量。”自从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景区提升工程)——掌山片区开放以来,马先生一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放眼这片绿,根本舍不得让大家知道这里”。掌山片区位于超山和掌山之间的山脚地带,总面积为32.94公顷,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科学改造农田果林与宕坑地貌,优化水系布局,深度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起了一个集生态观光、互动体验、户外课堂于一体的植物游学园。该项目也成为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的良好示范。

近年来,临平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持续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而这,也如同在城市肌理上“绣花”,各具姿态:临平山西侧绿道西起运动公园,连接临平山现有绿道和上塘河绿道,弯曲线条与山体融为一体,绘生态之美;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对公园入口、游览路线、植物风貌等进行全方位提升,将历史文化同公园风貌完美融合,打造一个展陈体系完整、遗址环境贴切、遗址科普可读性强的遗址公园……更新提质改造的城市公园宜老宜少,托起稳稳的幸福,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多而美、小又精,日渐成为临平城市公园的共性。当“诗和远方”就在“15分钟生活圈”内,“公园20分钟效应”才能更好落地见效,并指向共同的城市理想——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以城市公园建设为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园城市体系,拓展绿地特色功能,推动绿色空间融合,打造更精致、更美丽、更宜人的城市。”该负责人表示,将立足绿水青山转化生态价值,尽可能保留原有山水格局,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构建系统化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营造良好的生态基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城市与绿色共融描绘幸福实景
发布时间: 2025-06-19 09:46:55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619001_002_01_b.jpg

俯瞰汤家休闲公园

本报讯 (记者 潘锦) 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临平随处可见。大家在触手可及的城市公园里游玩、健身,享受家门口的惬意。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今年,我区常态化推进城市公园建设,除了已经基本建成开放的汤家休闲公园和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景区提升工程)-掌山片区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汤家桥街南侧环境提升工程、临平山西侧绿道工程、杭浦绿道、东阳门河(王家桥港-五洲路)及两侧绿化、荷花路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等6个新(改)建公园也将陆续上新。

走进汤家休闲公园,大草坪上有很多露营的家庭,沙坑上有“挖呀挖”的小童。对于家门口这个新建的公园,市民徐女士赞不绝口:“多了游乐广场、休闲凉亭,花草树木也多了起来,我们没事就过来转一转,是个宝藏遛娃地。”这个涵盖儿童游乐、体育运动、城市休闲等全龄段、全天候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星桥街道汤家社区、南星社区,总用地面积约29.5亩。在建设过程中,公园以“微更新”手法激活空间活力,巧妙地将景观绿化和周边居民生活、幼儿园紧密相连,打造了一批融合性便民设施,在重塑空间序列的同时,满足周边居民的多元需求。

“建设城市公园更需要关注共融的问题,如何衔接城市区块、原有地貌,都要综合考量。”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临平区始终将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措施,利用城市闲置用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城市公园。

“本以为超山就是赏梅地,现在又多了个研学、露营场所,周末坐一会儿就能恢复十成能量。”自从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景区提升工程)——掌山片区开放以来,马先生一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放眼这片绿,根本舍不得让大家知道这里”。掌山片区位于超山和掌山之间的山脚地带,总面积为32.94公顷,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科学改造农田果林与宕坑地貌,优化水系布局,深度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起了一个集生态观光、互动体验、户外课堂于一体的植物游学园。该项目也成为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的良好示范。

近年来,临平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持续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而这,也如同在城市肌理上“绣花”,各具姿态:临平山西侧绿道西起运动公园,连接临平山现有绿道和上塘河绿道,弯曲线条与山体融为一体,绘生态之美;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对公园入口、游览路线、植物风貌等进行全方位提升,将历史文化同公园风貌完美融合,打造一个展陈体系完整、遗址环境贴切、遗址科普可读性强的遗址公园……更新提质改造的城市公园宜老宜少,托起稳稳的幸福,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多而美、小又精,日渐成为临平城市公园的共性。当“诗和远方”就在“15分钟生活圈”内,“公园20分钟效应”才能更好落地见效,并指向共同的城市理想——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以城市公园建设为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园城市体系,拓展绿地特色功能,推动绿色空间融合,打造更精致、更美丽、更宜人的城市。”该负责人表示,将立足绿水青山转化生态价值,尽可能保留原有山水格局,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构建系统化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营造良好的生态基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