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带货19200单
00后“村播”解锁流量新密码
发布时间: 2025-07-23 09:49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723002_001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两小时的直播成交量达到19200单,创下直播间单场历史新高……在近日的一场“村播”中,“青芒计划”学员、临平本地姑娘邓梢卿,与宁波青年小鱼首次合作,就拿到了在全市同时间、同类型直播中位居榜首的好成绩。

互带特产

真诚“村播”破圈共赢

这场直播,邓梢卿决定和助播小鱼“玩”点不一样的,互相为各自家乡的特色产品“带货”。

“尝了小鱼家乡的特产后,大家都觉得很好吃,价格又实惠。不少宁波人也不知道我们这里有这么优质的水果莲子、甲鱼等农产品,互相带货可以共赢。”邓梢卿说道。

“‘村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顾客信任你,才会去购买你带货的产品。”邓梢卿告诉记者,2024年7月,这支由“0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直接将目光投向直播带货领域,而是以短视频模式简单地展示产品优点,同时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来吸引客户下单。

“那时候,白天要上课,晚上讨论方案,经常要忙到夜里一两点,把脚本敲定下来后,我们还要进行拍摄。大家都是挤出时间来创作作品,才慢慢形成了我们这个名叫‘新宇藕像剧’的短视频账号。”小鱼回忆短视频起号的那段时间,大家虽然辛苦,但都活力满满。

经过3个月的运营,视频号积累了近1000个粉丝,短视频浏览量累计超10万次。但仅靠单一模式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带货效果,在邓梢卿看来,视频号只是一个展示窗口,如何变现才是重中之重。此时,“村播”进入了她和团队小伙伴们的视野。

“提起‘藕’像剧,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人爱看,同时又结合了我们的荷塘文化,让这个IP可以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短视频也带来了一些有效信息,最直观的就是商品表现数据。当时我们就想到在视频号上做直播,而且平台的一些玩法也是比较新颖的,比如微信小店、账号互联等,可以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邓梢卿说。

跨村联动

“青芒计划”激活倍增效应

从短视频赛道转型做“村播”,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掌握直播的实践操作,邓梢卿前前后后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2024年10月底,团队正式开启连续直播,选品主要为甲鱼、果莲等新宇村特色农产品。

经过半年的努力,团队的“村播”做得有声有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品开始供不应求,这也成了团队“甜蜜”的烦恼。正当团队有些犯难的时候,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了乡村发展“青芒计划”暨农创客实训。

“除了老师传授知识,还有很多年轻人、大学生来到了我们新宇村,这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会帮助我们一起去运营直播间。”得益于这场培训,邓梢卿也开启了“新世界”。

面对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她想到不妨依托平台推出的“账号互联”玩法,从团队内部资源着手,进行跨村联动、资源互换、相互引流。“别的地方有资源可以引入到我们这里,而我们这边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帮忙去做运营等,这其实是互惠互利的。”邓梢卿表示。于是,便有了宁波的小鱼和新宇村的小邓联合直播的策划。

当直播间两小时成交量达到19200单时,验证了“跨村联动、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倍增效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相信合作是能实现共赢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拓展更多的业务,比如IP打造、新品开发等,像推出果莲搭配其他地方的银耳、荷叶配鸡鸭等套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邓梢卿说。

从摸着石头过河运营短视频账号,到勇敢闯入“村播”新赛道,再到如今寻求“1+1>2”的合力效应,这群年轻人用创意、真诚和手机这把“新农具”给农产品插上翅膀,为乡村注入动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着青春力量与广袤乡村的双向奔赴。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00后“村播”解锁流量新密码
发布时间: 2025-07-23 09:49:16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723002_001_01_b.jpg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两小时的直播成交量达到19200单,创下直播间单场历史新高……在近日的一场“村播”中,“青芒计划”学员、临平本地姑娘邓梢卿,与宁波青年小鱼首次合作,就拿到了在全市同时间、同类型直播中位居榜首的好成绩。

互带特产

真诚“村播”破圈共赢

这场直播,邓梢卿决定和助播小鱼“玩”点不一样的,互相为各自家乡的特色产品“带货”。

“尝了小鱼家乡的特产后,大家都觉得很好吃,价格又实惠。不少宁波人也不知道我们这里有这么优质的水果莲子、甲鱼等农产品,互相带货可以共赢。”邓梢卿说道。

“‘村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顾客信任你,才会去购买你带货的产品。”邓梢卿告诉记者,2024年7月,这支由“0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直接将目光投向直播带货领域,而是以短视频模式简单地展示产品优点,同时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来吸引客户下单。

“那时候,白天要上课,晚上讨论方案,经常要忙到夜里一两点,把脚本敲定下来后,我们还要进行拍摄。大家都是挤出时间来创作作品,才慢慢形成了我们这个名叫‘新宇藕像剧’的短视频账号。”小鱼回忆短视频起号的那段时间,大家虽然辛苦,但都活力满满。

经过3个月的运营,视频号积累了近1000个粉丝,短视频浏览量累计超10万次。但仅靠单一模式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带货效果,在邓梢卿看来,视频号只是一个展示窗口,如何变现才是重中之重。此时,“村播”进入了她和团队小伙伴们的视野。

“提起‘藕’像剧,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人爱看,同时又结合了我们的荷塘文化,让这个IP可以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短视频也带来了一些有效信息,最直观的就是商品表现数据。当时我们就想到在视频号上做直播,而且平台的一些玩法也是比较新颖的,比如微信小店、账号互联等,可以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邓梢卿说。

跨村联动

“青芒计划”激活倍增效应

从短视频赛道转型做“村播”,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掌握直播的实践操作,邓梢卿前前后后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2024年10月底,团队正式开启连续直播,选品主要为甲鱼、果莲等新宇村特色农产品。

经过半年的努力,团队的“村播”做得有声有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品开始供不应求,这也成了团队“甜蜜”的烦恼。正当团队有些犯难的时候,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了乡村发展“青芒计划”暨农创客实训。

“除了老师传授知识,还有很多年轻人、大学生来到了我们新宇村,这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会帮助我们一起去运营直播间。”得益于这场培训,邓梢卿也开启了“新世界”。

面对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她想到不妨依托平台推出的“账号互联”玩法,从团队内部资源着手,进行跨村联动、资源互换、相互引流。“别的地方有资源可以引入到我们这里,而我们这边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帮忙去做运营等,这其实是互惠互利的。”邓梢卿表示。于是,便有了宁波的小鱼和新宇村的小邓联合直播的策划。

当直播间两小时成交量达到19200单时,验证了“跨村联动、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倍增效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相信合作是能实现共赢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拓展更多的业务,比如IP打造、新品开发等,像推出果莲搭配其他地方的银耳、荷叶配鸡鸭等套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邓梢卿说。

从摸着石头过河运营短视频账号,到勇敢闯入“村播”新赛道,再到如今寻求“1+1>2”的合力效应,这群年轻人用创意、真诚和手机这把“新农具”给农产品插上翅膀,为乡村注入动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着青春力量与广袤乡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