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通讯员 朱燕) 当前正是晚稻抢种关键期,针对夏季高温、连续降雨给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日,我区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指导农户开展水稻田间管护工作,破解农户种植技术难题,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在运河街道东新村,百余亩水稻田经过翻耕变得平整松软、垄平沟直,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为了让水稻成熟期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去年,当地种粮大户姚庆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适当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最终亩产量达到700公斤以上,总产量增长近10%。针对今年高温多雨的天气,在农技人员的建议下,他决定进一步调整播种时间,“去年大概是6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水稻成熟期还是碰到了几个高温天,所以今年打算再推迟几天,尽可能让水稻的成熟期避开高温。”
不仅如此,姚庆告诉记者,创新实践的稻油轮作模式也正焕发勃勃生机。此前,这片稻田种植的油菜平均亩产245.76公斤,与周边田块相比亩产提高近100公斤,带来亩均收益提升540元,在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竞赛中暂列浙江省第二名,在杭州市油菜单产提升竞赛中暂列第一。
一块土地如何实现水稻和油菜双高产?其中秘诀就在良种、良法、良机创新融合。“油菜品种我选用的是‘浙油杂211’,丰产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水稻品种是‘嘉优中科3号’,产量高且生育期短,方便安排茬口。同时,集成无人机直播、芽前封闭、科学施肥、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要点,以良法护航高产。此外,引进配备有可互换割台的联合收割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大大降低机收损失率,全流程机械化节约了近200元/亩的生产成本。”姚庆说。
向外借力的同时,水稻和油菜两种作物也形成互补效应。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周泽锴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天生的搭子”,“相对于小麦来说,油菜秸秆还田的肥力会更加好一些,下一茬种水稻的时候可以省一些肥料。”
通过精准卡位油菜收割与晚稻种植窗口期,可以确保“田不等种、种不误时”,实现“人地两不闲”。接下来,我区将持续选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水稻的播种、育秧到病虫害防控、收割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流程、精确化的技术指导。“我们的初心就是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这样就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也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周泽锴表示。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通讯员 朱燕) 当前正是晚稻抢种关键期,针对夏季高温、连续降雨给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日,我区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指导农户开展水稻田间管护工作,破解农户种植技术难题,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在运河街道东新村,百余亩水稻田经过翻耕变得平整松软、垄平沟直,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为了让水稻成熟期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去年,当地种粮大户姚庆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适当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最终亩产量达到700公斤以上,总产量增长近10%。针对今年高温多雨的天气,在农技人员的建议下,他决定进一步调整播种时间,“去年大概是6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水稻成熟期还是碰到了几个高温天,所以今年打算再推迟几天,尽可能让水稻的成熟期避开高温。”
不仅如此,姚庆告诉记者,创新实践的稻油轮作模式也正焕发勃勃生机。此前,这片稻田种植的油菜平均亩产245.76公斤,与周边田块相比亩产提高近100公斤,带来亩均收益提升540元,在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竞赛中暂列浙江省第二名,在杭州市油菜单产提升竞赛中暂列第一。
一块土地如何实现水稻和油菜双高产?其中秘诀就在良种、良法、良机创新融合。“油菜品种我选用的是‘浙油杂211’,丰产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水稻品种是‘嘉优中科3号’,产量高且生育期短,方便安排茬口。同时,集成无人机直播、芽前封闭、科学施肥、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要点,以良法护航高产。此外,引进配备有可互换割台的联合收割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大大降低机收损失率,全流程机械化节约了近200元/亩的生产成本。”姚庆说。
向外借力的同时,水稻和油菜两种作物也形成互补效应。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周泽锴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天生的搭子”,“相对于小麦来说,油菜秸秆还田的肥力会更加好一些,下一茬种水稻的时候可以省一些肥料。”
通过精准卡位油菜收割与晚稻种植窗口期,可以确保“田不等种、种不误时”,实现“人地两不闲”。接下来,我区将持续选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水稻的播种、育秧到病虫害防控、收割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流程、精确化的技术指导。“我们的初心就是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这样就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也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周泽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