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近日,2025年二季度“杭州好人”拟推荐候选人名单公示,临平共5人上榜。
坚持“以信为本”,十余年间合同履约率100%;严控商品质量,建立“无忧售后”服务体系,客户满意度连续五年达98%以上……诚信,价值几何?在杭州满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小强看来,它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2019年,公司采购的一批进口文具因运输问题出现轻微瑕疵,史小强主动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并补偿客户损失。此外,他还发起“阳光供应链”行动,要求供应商公开成本、杜绝商业贿赂,推动我区商贸行业诚信度显著提升。“诚信立业、反哺社会”,史小强说,这是自己始终不变的初心。从2008年汶川灾区的文具捐赠,到2020年抗疫前线的千里驰援;从炎炎夏日交警岗亭的一瓶瓶凉茶,到中秋之际福利中心的一块块月饼……史小强十余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超2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厚重的企业担当。18年坚守,将诚信经营、敬业奉献融入血脉,以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温暖人间。史小强说:“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赚取多少利润,而在于为社会创造多少美好。”这份朴素的信念,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年三十,大家都放假了,我还在给客户调试。”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杭州巴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海一笑置之。车床工、钳工、车间主任、技术部长、创业者……一路走来,沈明海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战在机械制造的第一线,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刚开始公司只有10人,我带领团队一起完成了几十个人才能完成的业务量。”沈明海觉得,正是这份积极乐观与吃苦耐劳,才让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沈明海表示,如今,随着时代需求变化,社会需要更多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这也要求技术人员不能“心心只在一艺”。“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这些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研发,需要我们一直学习、不断进步,作为企业负责人,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沈明海说,现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仍是和同事一起努力,寻找突破口。凭借着极致的责任心与专注力,他们啃下一块又一块技术上的“硬骨头”,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一等奖。沈明海无怨无悔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着光和热,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企业家既是追梦者,也是筑梦人。作为一名在临平成长起来的青年创业者,我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区域进步的同频共振。”为了给全国青年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青年创客搭建优质平台,浙江青创图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青创中心负责人应伟全程亲力亲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地下室开挖时遭遇管涌难题,虽然技术可行,但现场封堵困难。”问题发生后,应伟紧急召集浙江大学设计院等多方专家和施工单位,成立专项小组,连续多日研讨方案,最终历经一个月攻坚克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做项目就像雕琢艺术品,每一个难关都是对匠心的考验,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打磨出精品。”应伟如是说。目前,中国青创中心已获评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落地浙江省首个“之江同心·青蓝之家”阵地,并设立省年轻一代企业家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浙商研究中心新生代企业家委员会中国青创阵地等多个重要平台,吸引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他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青年创新创业诠释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融入临平‘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蓝图中,与这座城市互相成就、向上生长!”
“当时也没多想,看到车子已经冒出火苗只想着救人最要紧!”2025年4月4日,乔司街道瑞华社区社工朱金杰和妻子驱车回衢州岳父家,途经杭新景高速公路安仁出口时,隐约看到一辆白色轿车横在路边,引擎盖正冒出黑烟。出于职业敏感性,朱金杰迅速靠边停车,并第一时间冲向事故车辆实施救援。经查看,车门因撞击变形无法打开,焦急不已的朱金杰顾不得疼痛,选择用手肘去猛击车窗玻璃,最终将车窗击破。“有几个人!”此时车内浓烟四起,无法看清具体情况,在朱金杰用力呼喊的时候,司机也将手挣扎着伸向他,朱金杰立刻把她拉至副驾驶座,并组织现场的人一起帮忙,最终将司机顺利抬出了车。就在成功救人后不久,车内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太危险了,如果再晚一分钟,司机就会有生命危险。”朱金杰将司机安置在路边,并再三确认车内没有其他人后,一边让妻子将自己的车移至安全地方,一边对司机进行安抚和疏导。“我平时在社区从事消防工作,街道定期都会对我们进行消防培训、消防演练,让我掌握了一些救援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些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我感到很欣慰。”当天,朱金杰一直等到救护车赶到,并反复确认伤者无生命危险后,才终于松了口气,和妻子继续赶路。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再遇到他人身陷险境的情况时,我还是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果断伸出援手。”朱金杰坚定地说。
累计服务时长超1.7万小时,是35位特殊困难老人的“专属管家”……2016年退休后,崇贤街道沿山村村民周晓妹并没有闲下来,“爱帮人一把”的性子让她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在沿山村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她骑着已经褪色的电动自行车来来去去的身影。目前,周晓妹每天规定的上门服务老人共有5-6位,但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个数。有时,她只是路过被服务老人的家,特别是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她都会顺便拐进去看看,问问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有时,仅仅因为天气好、有太阳,她就主动上门给独居的老人晒下被子、洗洗衣服,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温暖着身边的人。“这些都只是顺手的事。”提到她的热心之举,周晓妹淡淡一笑。在用脚步丈量出3.8平方公里“服务版图”的同时,周晓妹的“业务范围”亦在悄然拓展,从最初简单的清洁照料到如今涵盖医疗陪护、缝补晾晒、药物配送、洗澡理发、健康监测等十余项服务清单。“只要是老人有需求,我能做的都会做,不管是不是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在周晓妹看来,为老人们服务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就要做到底。正是这份深刻的感悟,让她在居家养老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坚定。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近日,2025年二季度“杭州好人”拟推荐候选人名单公示,临平共5人上榜。
坚持“以信为本”,十余年间合同履约率100%;严控商品质量,建立“无忧售后”服务体系,客户满意度连续五年达98%以上……诚信,价值几何?在杭州满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小强看来,它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2019年,公司采购的一批进口文具因运输问题出现轻微瑕疵,史小强主动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并补偿客户损失。此外,他还发起“阳光供应链”行动,要求供应商公开成本、杜绝商业贿赂,推动我区商贸行业诚信度显著提升。“诚信立业、反哺社会”,史小强说,这是自己始终不变的初心。从2008年汶川灾区的文具捐赠,到2020年抗疫前线的千里驰援;从炎炎夏日交警岗亭的一瓶瓶凉茶,到中秋之际福利中心的一块块月饼……史小强十余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超2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厚重的企业担当。18年坚守,将诚信经营、敬业奉献融入血脉,以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温暖人间。史小强说:“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赚取多少利润,而在于为社会创造多少美好。”这份朴素的信念,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年三十,大家都放假了,我还在给客户调试。”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杭州巴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海一笑置之。车床工、钳工、车间主任、技术部长、创业者……一路走来,沈明海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战在机械制造的第一线,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刚开始公司只有10人,我带领团队一起完成了几十个人才能完成的业务量。”沈明海觉得,正是这份积极乐观与吃苦耐劳,才让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沈明海表示,如今,随着时代需求变化,社会需要更多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这也要求技术人员不能“心心只在一艺”。“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这些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研发,需要我们一直学习、不断进步,作为企业负责人,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沈明海说,现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仍是和同事一起努力,寻找突破口。凭借着极致的责任心与专注力,他们啃下一块又一块技术上的“硬骨头”,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一等奖。沈明海无怨无悔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着光和热,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企业家既是追梦者,也是筑梦人。作为一名在临平成长起来的青年创业者,我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区域进步的同频共振。”为了给全国青年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青年创客搭建优质平台,浙江青创图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青创中心负责人应伟全程亲力亲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地下室开挖时遭遇管涌难题,虽然技术可行,但现场封堵困难。”问题发生后,应伟紧急召集浙江大学设计院等多方专家和施工单位,成立专项小组,连续多日研讨方案,最终历经一个月攻坚克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做项目就像雕琢艺术品,每一个难关都是对匠心的考验,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打磨出精品。”应伟如是说。目前,中国青创中心已获评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落地浙江省首个“之江同心·青蓝之家”阵地,并设立省年轻一代企业家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浙商研究中心新生代企业家委员会中国青创阵地等多个重要平台,吸引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他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青年创新创业诠释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融入临平‘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蓝图中,与这座城市互相成就、向上生长!”
“当时也没多想,看到车子已经冒出火苗只想着救人最要紧!”2025年4月4日,乔司街道瑞华社区社工朱金杰和妻子驱车回衢州岳父家,途经杭新景高速公路安仁出口时,隐约看到一辆白色轿车横在路边,引擎盖正冒出黑烟。出于职业敏感性,朱金杰迅速靠边停车,并第一时间冲向事故车辆实施救援。经查看,车门因撞击变形无法打开,焦急不已的朱金杰顾不得疼痛,选择用手肘去猛击车窗玻璃,最终将车窗击破。“有几个人!”此时车内浓烟四起,无法看清具体情况,在朱金杰用力呼喊的时候,司机也将手挣扎着伸向他,朱金杰立刻把她拉至副驾驶座,并组织现场的人一起帮忙,最终将司机顺利抬出了车。就在成功救人后不久,车内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太危险了,如果再晚一分钟,司机就会有生命危险。”朱金杰将司机安置在路边,并再三确认车内没有其他人后,一边让妻子将自己的车移至安全地方,一边对司机进行安抚和疏导。“我平时在社区从事消防工作,街道定期都会对我们进行消防培训、消防演练,让我掌握了一些救援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些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我感到很欣慰。”当天,朱金杰一直等到救护车赶到,并反复确认伤者无生命危险后,才终于松了口气,和妻子继续赶路。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再遇到他人身陷险境的情况时,我还是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果断伸出援手。”朱金杰坚定地说。
累计服务时长超1.7万小时,是35位特殊困难老人的“专属管家”……2016年退休后,崇贤街道沿山村村民周晓妹并没有闲下来,“爱帮人一把”的性子让她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在沿山村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她骑着已经褪色的电动自行车来来去去的身影。目前,周晓妹每天规定的上门服务老人共有5-6位,但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个数。有时,她只是路过被服务老人的家,特别是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她都会顺便拐进去看看,问问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有时,仅仅因为天气好、有太阳,她就主动上门给独居的老人晒下被子、洗洗衣服,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温暖着身边的人。“这些都只是顺手的事。”提到她的热心之举,周晓妹淡淡一笑。在用脚步丈量出3.8平方公里“服务版图”的同时,周晓妹的“业务范围”亦在悄然拓展,从最初简单的清洁照料到如今涵盖医疗陪护、缝补晾晒、药物配送、洗澡理发、健康监测等十余项服务清单。“只要是老人有需求,我能做的都会做,不管是不是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在周晓妹看来,为老人们服务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就要做到底。正是这份深刻的感悟,让她在居家养老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