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荣 实习生 张凌伟 通讯员 陈加才 许韩山 阮崇香) “小作坊”里,亦能绽放“大精彩”。为精心雕琢市场监管领域的共富典范,今年,浙江省计划建成500家以上“乡村富民小作坊”,并将其列入省市场监管助企惠民“十件实事”任务清单。历经大半年的悉心打磨,目前,我区乡村小作坊打造提升已初显成效。
沈金明师傅的米糕作坊坐落在塘栖镇丁河村“鱼鹰共富工坊”内。该工坊是我区首批规范工坊试点区域,如今,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汇聚了3家SC认证企业和3家规范小作坊。
虽然夏日不是米糕销售旺季,但沈师傅的小作坊依旧生意红火。沈师傅做米糕已有几十年,他家的米糕在当地颇有名气。然而,以往他一直在家中制作,缺乏统一品牌,生产标准也参差不齐,发展之路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要想把我的米糕事业做得更好更大,确实需要一个标准化的空间。”沈师傅感慨道。在区市场监管局的悉心指导下,沈师傅的米糕作坊合理划分出消毒间、生产间、仓储区等功能区域,还增设了感应式水龙头、消毒剂、烘干器等先进硬件设施,并严格按照5S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从此,“小散作坊”华丽变身“规范工坊”,生意也愈发蒸蒸日上。“现在环境整洁了,顾客更加放心了。天气适宜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加工6000余只糕点。”沈金明笑着说。乡村小作坊虽然规模不大,却承载着珍贵的传统技艺。但与大企业相比,小作坊经营者规范意识较弱,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也较为有限。为此,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帮扶,推动小作坊既保留“土气”,又符合“标准”。“小作坊普遍存在缺乏统一品牌、生产标准不一、管理不够规范等共性难题,我们开展了精准‘滴灌’。”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市场监管局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全区食品小作坊主体责任约谈暨业务知识培训。特邀专家“点对点”授课,围绕食品生产安全规范、诚信体系建设等核心内容,结合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案例,展开深入细致的解读。一堂堂干货满满的课程,让作坊主们听得频频点头,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规范操作的必要性,有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进步。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将培训资料精心汇编,成为了大家后续学习提升的“掌中宝”,为小作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培训并非走过场,关键在于将效果落到实处。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开展“回头看”,走进工坊进行回访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标准化生产让老作坊焕发出新气象,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中的文化价值,吸引游客走进乡村,品尝、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集中管理还有利于工坊招到合适的工人。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当地美食研学活动,带动品牌发展,为工坊增加了收入。”丁河村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孔祥锋说道。
据悉,在市监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鱼鹰共富工坊”已开展研学培训20余场,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提升80余万元。
从解决小作坊 “散、弱、差” 的困境,到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赢,塘栖“鱼鹰共富工坊”用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找准特色、凝聚合力,就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让共同富裕的愿景照进现实。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力,推动更多小作坊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实习生 张凌伟 通讯员 陈加才 许韩山 阮崇香) “小作坊”里,亦能绽放“大精彩”。为精心雕琢市场监管领域的共富典范,今年,浙江省计划建成500家以上“乡村富民小作坊”,并将其列入省市场监管助企惠民“十件实事”任务清单。历经大半年的悉心打磨,目前,我区乡村小作坊打造提升已初显成效。
沈金明师傅的米糕作坊坐落在塘栖镇丁河村“鱼鹰共富工坊”内。该工坊是我区首批规范工坊试点区域,如今,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汇聚了3家SC认证企业和3家规范小作坊。
虽然夏日不是米糕销售旺季,但沈师傅的小作坊依旧生意红火。沈师傅做米糕已有几十年,他家的米糕在当地颇有名气。然而,以往他一直在家中制作,缺乏统一品牌,生产标准也参差不齐,发展之路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要想把我的米糕事业做得更好更大,确实需要一个标准化的空间。”沈师傅感慨道。在区市场监管局的悉心指导下,沈师傅的米糕作坊合理划分出消毒间、生产间、仓储区等功能区域,还增设了感应式水龙头、消毒剂、烘干器等先进硬件设施,并严格按照5S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从此,“小散作坊”华丽变身“规范工坊”,生意也愈发蒸蒸日上。“现在环境整洁了,顾客更加放心了。天气适宜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加工6000余只糕点。”沈金明笑着说。乡村小作坊虽然规模不大,却承载着珍贵的传统技艺。但与大企业相比,小作坊经营者规范意识较弱,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也较为有限。为此,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帮扶,推动小作坊既保留“土气”,又符合“标准”。“小作坊普遍存在缺乏统一品牌、生产标准不一、管理不够规范等共性难题,我们开展了精准‘滴灌’。”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市场监管局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全区食品小作坊主体责任约谈暨业务知识培训。特邀专家“点对点”授课,围绕食品生产安全规范、诚信体系建设等核心内容,结合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案例,展开深入细致的解读。一堂堂干货满满的课程,让作坊主们听得频频点头,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规范操作的必要性,有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进步。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将培训资料精心汇编,成为了大家后续学习提升的“掌中宝”,为小作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培训并非走过场,关键在于将效果落到实处。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开展“回头看”,走进工坊进行回访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标准化生产让老作坊焕发出新气象,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中的文化价值,吸引游客走进乡村,品尝、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集中管理还有利于工坊招到合适的工人。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当地美食研学活动,带动品牌发展,为工坊增加了收入。”丁河村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孔祥锋说道。
据悉,在市监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鱼鹰共富工坊”已开展研学培训20余场,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提升80余万元。
从解决小作坊 “散、弱、差” 的困境,到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赢,塘栖“鱼鹰共富工坊”用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找准特色、凝聚合力,就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让共同富裕的愿景照进现实。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力,推动更多小作坊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