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季缘秋) 近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承办的“普惠·融合 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无障碍博物馆学术会议”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总策展人吕世明,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以及省内外博物馆领导、专家学者等参加。
博物馆肩负为公众提供平等文化服务的社会使命,无障碍建设是对身心障碍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协会积极引领行业投身无障碍博物馆建设工作,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举办无障碍研讨会并启动了“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同时还启动了《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编制工作。
现场,多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汇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无障碍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内容。与会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们还围绕“普惠与融合”这一主题,就技术赋能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机制与理念、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会后,与会代表还考察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是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馆,集陈列展示、研学体验、文创交流等功能区域于一体,同时完整保留和精心呈现了玉架山遗址中聚落环壕、墓葬、灰坑等重要考古发现,是一座专注于收藏、展示、教育、研究良渚文化时期聚落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了更好地覆盖观众群体,专门规划打造了“心光——触摸远古临平”无障碍展厅,通过触觉、听觉等技术实现考古文化“零门槛”体验,引领全省博物馆升级方向。自开馆以来,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不断吸收观众和专家意见,优化馆内无障碍建设;通过推出相关小程序、使用电子盲道和触屏导览等科技手段,持续提升无障碍观展体验,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博物馆”。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季缘秋) 近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承办的“普惠·融合 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无障碍博物馆学术会议”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总策展人吕世明,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以及省内外博物馆领导、专家学者等参加。
博物馆肩负为公众提供平等文化服务的社会使命,无障碍建设是对身心障碍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协会积极引领行业投身无障碍博物馆建设工作,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举办无障碍研讨会并启动了“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同时还启动了《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编制工作。
现场,多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汇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无障碍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内容。与会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们还围绕“普惠与融合”这一主题,就技术赋能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机制与理念、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会后,与会代表还考察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是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馆,集陈列展示、研学体验、文创交流等功能区域于一体,同时完整保留和精心呈现了玉架山遗址中聚落环壕、墓葬、灰坑等重要考古发现,是一座专注于收藏、展示、教育、研究良渚文化时期聚落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了更好地覆盖观众群体,专门规划打造了“心光——触摸远古临平”无障碍展厅,通过触觉、听觉等技术实现考古文化“零门槛”体验,引领全省博物馆升级方向。自开馆以来,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不断吸收观众和专家意见,优化馆内无障碍建设;通过推出相关小程序、使用电子盲道和触屏导览等科技手段,持续提升无障碍观展体验,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