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走进老板电器的汪寅工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具制造工程师汪寅正和徒弟们商讨如何优化冲压模具制造技术。近日,该工作室获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8名成员已完成10余项技术攻关,斩获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
今年是汪寅进入模具行业的第21年。他从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工作室领衔人,目前负责老板电器四个生产厂区的五金冲压模与注塑模维保工作。二十年来,他始终深耕模具行业,先后荣获浙江工匠、浙江“金蓝领”、杭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临平工匠等称号。
“我比较喜欢钻研,每天调试不同模具时,会有一种新鲜的挑战感,就想把它做得更好,久而久之,技术水平也就提升上去了。”每天一丝不苟地研究各类模具,是汪寅的工作常态。这种乐于琢磨的耐心、脚踏实地的干劲,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2015年,老板电器开启智能化转型,建成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汪寅参与了灶具底盘自动化项目,将原本8道工序16人操作的生产线,精简为3道工序1人操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305万元。“灶具底盘原先在博陆老厂用老式冲床生产。2015年,公司引进了1000T液压设备。以前灶具底盘靠人工单工序操作,现在改为连杆机械臂操作,并将冲压多道工序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模具结构更为复杂。我们做了大量尝试,对模具的结构、设计、生产及工艺参数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汪寅介绍道。
一身蓝灰色工作服,脸上带着腼腆笑容,浑身透着稳重内敛,这是记者见到汪寅的第一印象。而当谈及主导项目时,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汪寅主导的洗碗机内胆不锈钢薄料拉伸项目,攻克了行业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56万元。“当时公司首次涉足洗碗机品类,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洗碗机内胆材料厚度仅0.4毫米,必须保证密封性好、咬合紧密,绝对不能漏水。项目初期,内胆频繁出现拉伸破裂、起皱等问题,工作室团队经过2至3个月的攻坚,不断优化、改良技术,成功把报废率控制在1%以内。”汪寅说,如今报废率已控制在更低水平,不锈钢薄料拉伸技术的突破,也为后续洗碗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汪寅深知,技术突破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工作室,他推行“传帮带”模式,由资深师傅一对一辅导新员工,动态跟踪员工成长过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从课堂讲解到车间实操,确保年轻人能迅速上手工作。他还打造了模具教学区,通过展示模具组装全过程,让年轻人更有代入感。此外,工作室还与临平职高开展合作,邀请高级技师开展培训,为员工开辟职业成长的快车道。目前,工作室已培育出高级技师9人、技师5人、高级工29人。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设备的迭代升级,模具加工和制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汪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汪寅希望带领工作室成员,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基石,为行业技术进步与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走进老板电器的汪寅工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具制造工程师汪寅正和徒弟们商讨如何优化冲压模具制造技术。近日,该工作室获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8名成员已完成10余项技术攻关,斩获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
今年是汪寅进入模具行业的第21年。他从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工作室领衔人,目前负责老板电器四个生产厂区的五金冲压模与注塑模维保工作。二十年来,他始终深耕模具行业,先后荣获浙江工匠、浙江“金蓝领”、杭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临平工匠等称号。
“我比较喜欢钻研,每天调试不同模具时,会有一种新鲜的挑战感,就想把它做得更好,久而久之,技术水平也就提升上去了。”每天一丝不苟地研究各类模具,是汪寅的工作常态。这种乐于琢磨的耐心、脚踏实地的干劲,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2015年,老板电器开启智能化转型,建成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汪寅参与了灶具底盘自动化项目,将原本8道工序16人操作的生产线,精简为3道工序1人操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305万元。“灶具底盘原先在博陆老厂用老式冲床生产。2015年,公司引进了1000T液压设备。以前灶具底盘靠人工单工序操作,现在改为连杆机械臂操作,并将冲压多道工序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模具结构更为复杂。我们做了大量尝试,对模具的结构、设计、生产及工艺参数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汪寅介绍道。
一身蓝灰色工作服,脸上带着腼腆笑容,浑身透着稳重内敛,这是记者见到汪寅的第一印象。而当谈及主导项目时,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汪寅主导的洗碗机内胆不锈钢薄料拉伸项目,攻克了行业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56万元。“当时公司首次涉足洗碗机品类,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洗碗机内胆材料厚度仅0.4毫米,必须保证密封性好、咬合紧密,绝对不能漏水。项目初期,内胆频繁出现拉伸破裂、起皱等问题,工作室团队经过2至3个月的攻坚,不断优化、改良技术,成功把报废率控制在1%以内。”汪寅说,如今报废率已控制在更低水平,不锈钢薄料拉伸技术的突破,也为后续洗碗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汪寅深知,技术突破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工作室,他推行“传帮带”模式,由资深师傅一对一辅导新员工,动态跟踪员工成长过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从课堂讲解到车间实操,确保年轻人能迅速上手工作。他还打造了模具教学区,通过展示模具组装全过程,让年轻人更有代入感。此外,工作室还与临平职高开展合作,邀请高级技师开展培训,为员工开辟职业成长的快车道。目前,工作室已培育出高级技师9人、技师5人、高级工29人。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设备的迭代升级,模具加工和制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汪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汪寅希望带领工作室成员,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基石,为行业技术进步与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