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方祎) 前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在杭州正式启动。活动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来取得的精彩蝶变和历史性成就。昨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1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行业媒体的近80名记者走进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了解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这一绿色转型的“临平典范”。
临平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由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聚集17家企业,建筑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园区通过“替碳(分布式光伏)+降碳(节能改造)+易碳(购买碳汇)”和数字智慧能源管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根植于产业转型土壤中。
现场,记者团参观企业展厅及装备生产车间,深入了解园区的零碳解决方案,以及其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智慧平台赋能等情况。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潘晓娟用“科技感十足”来形容本次的参观感受。“园区的智能监控系统、数字化工作台和全覆盖光伏板等设计,充分展现了绿色科技的创新应用。”潘晓娟说,“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基层挖掘这样鲜活的绿色转型案例,通过生动报道让公众真切感受到身边正在发生的低碳变革,为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凝聚共识。”
据悉,作为“2024年度杭州十大低碳应用场景”之一,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项目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深度融合,自2024年6月建成后,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63.2%,年发电节电收益超168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建设前的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所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入预计5-6年即可回本,而设备使用寿命达15-20年,长期经济效益显著。”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永杰表示,未来企业将重点提升能源管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通过末端能效优化进一步降低损耗,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临平方案”。
从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这个“绿色细胞”向外延展,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临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脉络:自2016年关停全区燃煤热电厂、建成全市(除主城区外)首个无燃煤区以来,临平通过“双控”机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2024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全市均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全省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区,全区光伏装机容量四年翻一番,储能装机容量达11.87万千瓦,其中普星蓝天电网侧10万千瓦储能项目是目前杭州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等多项荣誉;临平3个项目入选2024年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正以绿色为“笔”、创新为“墨”,在临平这片热土上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图景。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方祎) 前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在杭州正式启动。活动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来取得的精彩蝶变和历史性成就。昨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1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行业媒体的近80名记者走进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了解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这一绿色转型的“临平典范”。
临平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由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聚集17家企业,建筑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园区通过“替碳(分布式光伏)+降碳(节能改造)+易碳(购买碳汇)”和数字智慧能源管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根植于产业转型土壤中。
现场,记者团参观企业展厅及装备生产车间,深入了解园区的零碳解决方案,以及其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智慧平台赋能等情况。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潘晓娟用“科技感十足”来形容本次的参观感受。“园区的智能监控系统、数字化工作台和全覆盖光伏板等设计,充分展现了绿色科技的创新应用。”潘晓娟说,“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基层挖掘这样鲜活的绿色转型案例,通过生动报道让公众真切感受到身边正在发生的低碳变革,为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凝聚共识。”
据悉,作为“2024年度杭州十大低碳应用场景”之一,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项目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深度融合,自2024年6月建成后,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63.2%,年发电节电收益超168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建设前的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所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入预计5-6年即可回本,而设备使用寿命达15-20年,长期经济效益显著。”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永杰表示,未来企业将重点提升能源管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通过末端能效优化进一步降低损耗,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临平方案”。
从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这个“绿色细胞”向外延展,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临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脉络:自2016年关停全区燃煤热电厂、建成全市(除主城区外)首个无燃煤区以来,临平通过“双控”机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2024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全市均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全省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区,全区光伏装机容量四年翻一番,储能装机容量达11.87万千瓦,其中普星蓝天电网侧10万千瓦储能项目是目前杭州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等多项荣誉;临平3个项目入选2024年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正以绿色为“笔”、创新为“墨”,在临平这片热土上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