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3/2025-22518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教育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教育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5-08-06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临平区公办小学教育教学专项督导报告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42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和办学水平,2025年5月至6月,区教育局组建4个督导组,以“常态化、实效性”为原则,对全区公办小学开展教育教学过程性专项督导。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督导组聚焦办学方向、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通过走访校园、随堂听课、师生访谈、学生问卷等形式,对学校一对一开展过程性专项督导。
二、主要亮点
1.顶层架构成体系,文化建设氛围浓
科学合理的顶层架构是学校有序运转的“导航仪”,浓厚独特的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引擎”,两者并驾齐驱,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实验小学围绕“让每个生命闪闪发光”的办学理念,践行“励志进取、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加强校园阳光文化建设,将“阳光”理念融汇到学生成长、教师培养等多个环节,让“阳光”品性深深扎入师生灵魂。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和而不同”为主线,树立“和美”新理念,做好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打造“和创”新平台,建构文化育人的实施载体,确立“和合”新路径,优化文化育人的实施策略,推进“和畅”新评价,凸显文化育人的运行效度。临平第三小学紧密围绕“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爱行万里,光启未来”的办学愿景,这一愿景立足空间维度,以爱为基石,以高质量教育为引领,为学校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2.课程建设有规划,课程实施有特色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基石。各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与地域文化,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品牌课程建设亮点。塘栖第三小学构建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为核心的长虹课程体系,开设舞蹈、声乐、书画、棋类、乒乓、足球等多项课程活动,通过“慧思课堂”,营造精准化、个性化、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多元化生态课堂氛围,扎实推进各项课程活动深入开展。星桥第一小学开发和优化和融课程体系,形式“新六艺”校本特色课程,其中《创想智造星》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茉莉工坊》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文正小学的《汉字之美》课程,深入探索汉语言的精粹内涵,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树立文化自信,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丰富且富有文化品格的优质内容。崇贤第一小学的省精品课程《蔓延足球》,以学生为本位,注重梯队建设,沉淀足球文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还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此外,杭海路小学的《童玩杭衣》《印象海塘》、临平第五小学的《篱园探趣》、亭趾实验小学的《童墨无忌》、小林小学的《美(梅)好将(姜)来》、塘南小学的《枇杷熟了》等特色课程,从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到教学方法都具有独特性,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又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文化底蕴。
3.五育活动齐开展,学生面貌焕光彩
临平第一小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四星七节”主题活动,推进“育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五育工程;制定《临平一小“小浪花”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文明礼仪、日常纪律、卫生习惯等方面明确要求,助力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5A星光少年。天长世纪小学探索建立“世纪新少年”数字化德育评价体系,在钉钉端设置“世纪新少年”评价端口,学生和家长可以直观了解学生在校五育活动情况,实现家校共育的无缝对接。塘栖第二小学积极构建“润心德育”品牌建设,结合德育课程《成长足迹》开展“二小四时”节气、劳动、美育一体化系列活动;建立六大研学基地,开展”红色法学”“乡土雅韵”等实践活动,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积极培养“敬贤、达人、展未来”的思敬少年。
三、发展建议
1.持续优化课程建设
学校应继续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课程方案的有机更新机制,以2022版国家课程方案为指引,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等实际情况,定期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和优化。确保课程方案既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继续推动教学改革
应充分发挥区域内代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堂教学变革经验交流与推广机制。通过组织校际间的观摩学习、教学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在区域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同时,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对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区域内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各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评”一致性,进一步优化课堂观察量规,研制凸显指导性反馈的听评课工具。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量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评估,为教师提供准确、具体的反馈意见。同时,听评课工具应注重指导性,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4.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应严格把控作业量,鼓励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增加与学生谈心时间,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课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近视防控等工作。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