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利为孩子们上大师课
(记者 杨荣) 这两天,新宇村假日学校里,一场针对本村青少年的小班化钢琴艺术启蒙课在大运河农创园“运河·爱乐”安利音乐教室开课了。6位对钢琴满怀热爱的孩子围坐在一起,在市级文化特派员、杭州爱乐乐团一级演奏员陈安利的带领下探索音乐的世界。
去年7月,怀揣着对乡村文化的热忱与担当,陈安利来到运河街道新宇村。一年来,她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了“运河爱'乐’——生态新农村文化赋能计划”,构建深入的文化生态建设,通过“种文化、育文化”的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每一个角落,使文化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陈安利深知,音乐的力量不仅在于演奏技巧的传授,更在于点燃孩子们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之火。因此,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热爱钢琴艺术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演奏技能指导,开启音乐梦想的大门。
一年多来,陈安利组建起乡村青少年乐团——“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乐团已有50位小团员,他们每周开展常态化训练,定期举办音乐会,参加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演出。今年4月份,“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与德国柏林少女合唱团和浙江少儿广播合唱团相聚在新宇村的田野上,携手献上春日里的“交响乐”,让乡村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同时,她还组建了一支由新宇村年轻人组成的“新宇·乡潮”FUSION民谣乐队,牵头举办了“‘和谐田园’音乐季”,引入超级有氧鼓、国际鼓圈等艺术形式,用音乐滋养乡村的文化底色。不仅如此,音乐季举办期间还为新宇村带来大量游客。新宇村村委会委员奚璐霞表示:“这些活动分布在我们村的各个不同业态和领域,每场活动大概能吸引1万左右的人流量,有效促进村里相关业态增收超220万元。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宇村驻村期间,陈安利深入挖掘乡村文创,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水丝绵”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她与市非遗传承人沈美丽合作,开发融合现代设计的胸针、发簪、团扇、蚕丝皂等文创产品。这些设计,在保留“清水丝绵”传统韵味的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陈安利还与“运河国际营地”合作开展研学,实现非遗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与此同时,她还从运河省级非遗“宝卷”上汲取灵感,创作了方言童谣《宝卷花语》,并选送参加浙江省少儿方言童谣诵唱比赛,入选“十佳金韵童谣”,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陈安利成为运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假日学校校长,为了让19个村社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她以“非遗传承+音乐素养”为核心,精心设置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等专业老师走进课堂,带领孩子们感受榫卯、衍纸、宝卷、国学、清水丝绵等的精彩。
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陈安利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篇章,接下来,她希望通过持续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培养本土人才,培育内生性文化生态,不断提升乡村美育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临平样本。
分享到: |
陈安利为孩子们上大师课
(记者 杨荣) 这两天,新宇村假日学校里,一场针对本村青少年的小班化钢琴艺术启蒙课在大运河农创园“运河·爱乐”安利音乐教室开课了。6位对钢琴满怀热爱的孩子围坐在一起,在市级文化特派员、杭州爱乐乐团一级演奏员陈安利的带领下探索音乐的世界。
去年7月,怀揣着对乡村文化的热忱与担当,陈安利来到运河街道新宇村。一年来,她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了“运河爱'乐’——生态新农村文化赋能计划”,构建深入的文化生态建设,通过“种文化、育文化”的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每一个角落,使文化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陈安利深知,音乐的力量不仅在于演奏技巧的传授,更在于点燃孩子们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之火。因此,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热爱钢琴艺术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演奏技能指导,开启音乐梦想的大门。
一年多来,陈安利组建起乡村青少年乐团——“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乐团已有50位小团员,他们每周开展常态化训练,定期举办音乐会,参加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演出。今年4月份,“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与德国柏林少女合唱团和浙江少儿广播合唱团相聚在新宇村的田野上,携手献上春日里的“交响乐”,让乡村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同时,她还组建了一支由新宇村年轻人组成的“新宇·乡潮”FUSION民谣乐队,牵头举办了“‘和谐田园’音乐季”,引入超级有氧鼓、国际鼓圈等艺术形式,用音乐滋养乡村的文化底色。不仅如此,音乐季举办期间还为新宇村带来大量游客。新宇村村委会委员奚璐霞表示:“这些活动分布在我们村的各个不同业态和领域,每场活动大概能吸引1万左右的人流量,有效促进村里相关业态增收超220万元。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宇村驻村期间,陈安利深入挖掘乡村文创,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水丝绵”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她与市非遗传承人沈美丽合作,开发融合现代设计的胸针、发簪、团扇、蚕丝皂等文创产品。这些设计,在保留“清水丝绵”传统韵味的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陈安利还与“运河国际营地”合作开展研学,实现非遗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与此同时,她还从运河省级非遗“宝卷”上汲取灵感,创作了方言童谣《宝卷花语》,并选送参加浙江省少儿方言童谣诵唱比赛,入选“十佳金韵童谣”,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陈安利成为运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假日学校校长,为了让19个村社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她以“非遗传承+音乐素养”为核心,精心设置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等专业老师走进课堂,带领孩子们感受榫卯、衍纸、宝卷、国学、清水丝绵等的精彩。
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陈安利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篇章,接下来,她希望通过持续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培养本土人才,培育内生性文化生态,不断提升乡村美育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临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