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万凤 通讯员 黄洁菁) 随着夏季气温持续攀升以及降雨增多,蚊媒活动进入活跃期。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并引发本地传播,引发社会关注。专家特别提醒: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公众需做好防蚊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患者通常表现为中低热,部分可能出现高热;关节痛往往比发热更早出现,常见于腕关节和踝关节,严重时甚至会痛得难以忍受,发展成‘弯腰病’;皮疹则多在发病2至5天后出现,表现为躯干或四肢的斑疹或丘疹。”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谢蕾向记者表示,该病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防控的关键在于阻断传播途径。
谢蕾特别强调,居家防蚊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断根”,要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各类积水容器,特别是花盆托盘、鱼缸、闲置瓶罐等容易积水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蚊子的“产房”;二是“设防”,建议安装细密纱窗、纱门,并配合使用蚊帐、电蚊香等防护用品,建立有效的物理防蚊屏障。
针对暑期出行,谢蕾也给出了防蚊建议:出行前,要查询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尽量避免前往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区域。如必须前往,应做好充分防蚊准备。出行期间,建议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喷洒驱蚊液,注意按照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和频次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清晨和傍晚)于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逗留。出行归来后,应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万凤 通讯员 黄洁菁) 随着夏季气温持续攀升以及降雨增多,蚊媒活动进入活跃期。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并引发本地传播,引发社会关注。专家特别提醒: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公众需做好防蚊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患者通常表现为中低热,部分可能出现高热;关节痛往往比发热更早出现,常见于腕关节和踝关节,严重时甚至会痛得难以忍受,发展成‘弯腰病’;皮疹则多在发病2至5天后出现,表现为躯干或四肢的斑疹或丘疹。”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谢蕾向记者表示,该病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防控的关键在于阻断传播途径。
谢蕾特别强调,居家防蚊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断根”,要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各类积水容器,特别是花盆托盘、鱼缸、闲置瓶罐等容易积水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蚊子的“产房”;二是“设防”,建议安装细密纱窗、纱门,并配合使用蚊帐、电蚊香等防护用品,建立有效的物理防蚊屏障。
针对暑期出行,谢蕾也给出了防蚊建议:出行前,要查询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尽量避免前往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区域。如必须前往,应做好充分防蚊准备。出行期间,建议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喷洒驱蚊液,注意按照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和频次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清晨和傍晚)于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逗留。出行归来后,应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