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临平企业出品的《燎原之重回1938》《塘栖有好戏》《大盛和小明》以及联合出品的《去桃花盛开的地方2》入选。
一部微短剧,带火一座城。近年来,“微短剧+文旅”以低成本、轻量化传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突破点。临平也将微短剧作为讲好地方故事、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出了许多口碑与流量双丰收的作品。
《燎原之重回1938》是国内首部由沉浸式话剧改编的微短剧,创造性地将话剧全开放式沉浸观影特色与“梦回+无限流”叙事模式相融合,开创主旋律红色题材网络视听文艺新模式,打造了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潮流感的红色题材视听作品。该剧还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谈及在临平银泰inPARK取景拍摄的原因,徐晓陆导演表示:“这里配套完善,氛围浓厚,非常契合我们展现当代幸福生活的需求,能够生动地体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安定与繁荣。”
《塘栖有好戏》讲述了四个怀揣影视梦想的青年,为了打造一部属于家乡的影视剧而创办公司却遭遇诈骗的故事。该剧采用喜剧的表现形式,通过夸张的艺术加工手法,让观众在愉快的观剧氛围中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塘栖古镇的美景、美食,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防诈骗意识。“大运河两侧风景优美,横跨其上的广济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保存得非常好,对于长期的保护宣传工作来说,一部优质的横屏短剧一定是非常有帮助的。”该剧主创人员之一,有着三十余年戏龄的一级演员杜旭东表示,“从社会审美来说,横屏微短剧带有传统影视剧的美学体系,精良制作的同时叙事方式短小精悍,这是传统横屏作品所不具备的。从传播渠道来说,横屏微短剧打破了以往短剧只能在手机上观看的局限,从小屏联动到大屏,势必会吸引更多受众前来实地打卡。”
目前,《燎原之重回1938》《塘栖有好戏》已正式上线播出。
近年来,临平深耕精品化创作赛道,积极促进“微短剧+”与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非遗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聚力打造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高地。接下来,临平将继续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加速人才汇聚、精品创作、生态培育,持续擦亮“全国微短剧名城”金名片。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临平企业出品的《燎原之重回1938》《塘栖有好戏》《大盛和小明》以及联合出品的《去桃花盛开的地方2》入选。
一部微短剧,带火一座城。近年来,“微短剧+文旅”以低成本、轻量化传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突破点。临平也将微短剧作为讲好地方故事、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出了许多口碑与流量双丰收的作品。
《燎原之重回1938》是国内首部由沉浸式话剧改编的微短剧,创造性地将话剧全开放式沉浸观影特色与“梦回+无限流”叙事模式相融合,开创主旋律红色题材网络视听文艺新模式,打造了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潮流感的红色题材视听作品。该剧还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谈及在临平银泰inPARK取景拍摄的原因,徐晓陆导演表示:“这里配套完善,氛围浓厚,非常契合我们展现当代幸福生活的需求,能够生动地体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安定与繁荣。”
《塘栖有好戏》讲述了四个怀揣影视梦想的青年,为了打造一部属于家乡的影视剧而创办公司却遭遇诈骗的故事。该剧采用喜剧的表现形式,通过夸张的艺术加工手法,让观众在愉快的观剧氛围中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塘栖古镇的美景、美食,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防诈骗意识。“大运河两侧风景优美,横跨其上的广济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保存得非常好,对于长期的保护宣传工作来说,一部优质的横屏短剧一定是非常有帮助的。”该剧主创人员之一,有着三十余年戏龄的一级演员杜旭东表示,“从社会审美来说,横屏微短剧带有传统影视剧的美学体系,精良制作的同时叙事方式短小精悍,这是传统横屏作品所不具备的。从传播渠道来说,横屏微短剧打破了以往短剧只能在手机上观看的局限,从小屏联动到大屏,势必会吸引更多受众前来实地打卡。”
目前,《燎原之重回1938》《塘栖有好戏》已正式上线播出。
近年来,临平深耕精品化创作赛道,积极促进“微短剧+”与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非遗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聚力打造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高地。接下来,临平将继续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加速人才汇聚、精品创作、生态培育,持续擦亮“全国微短剧名城”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