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未来农场藏着一个“高定”版昆虫乐园
发布时间: 2025-09-16 09:19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916002_001_02_b.jpg

“石炭纪”森林中的昆虫模型

linping0916002_001_01_b.jpg

乐园具备“森林+水域”生态教学场景

(记者 钱昕雯) 30亩闲置林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座融合仿生科技、古生物知识与沉浸式研学的“昆虫王国”。打造这座位于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的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是一位跨界创业者,他用十年时间,将自己的“田园牧歌”梦想,打磨成沉浸式研学的新范式。

开发设计独特研学课程体系

走进田立方·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石炭纪”森林中一路虫鸣鸟叫,数米高的蜘蛛、三四米长的马陆、更有来自南美和远古的巨型罕见昆虫……十余只大型仿生昆虫模型酷萌又奇趣,还连着电子底座,能动会叫,让人仿佛置身昆虫王国。

“我们会根据这些模型去开展场景式教学,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去探讨,我觉得这是研学的新方向。”眼下,乐园负责人程德良正和专业老师们为开园推出的“假如石炭纪”研学课程做着最后的准备。在他看来,研学场景不是简单还原,而是构建一个可感知、可探究、可对话的学习场域。因此,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课程设计将古生物知识、生态演替规律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例如,孩子们可通过电子底座触发昆虫模型的动态反应,同步聆听老师讲解其习性及灭绝原因。

程德良觉得,课程体系和人才体系是“难以被复制”的宝贵财富。研学并非简单的“带孩子玩”,而是需要兼具学科知识、儿童心理认知规律及户外引导能力的复合型教学。为此,他坚持招募本科及以上、持有教师资质的人才,并设计了“老带新”的渐进培养机制,吸引了一批希望突破传统教育场景的年轻教师加入。“我也想尝试下新的发展领域。研学老师和幼儿园教育挂钩,我有经验和基础,所以来试试看。”在幼儿园工作了9年的孙佳勇敢地迈出了转型的步子。为了将艰深的古生物学知识“翻译”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她和其他7名教研团队成员在备课时常常需要推翻重来:“我们自己先从各种渠道阅读资料、看相关的纪录片,了解这些动物的专业名称以及习性,然后撰写教案。既要保证科学性,又不能失去故事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教案中尝试以童趣的方式进行提问,并设想孩子们的一些回答,再设计好如何回应他们,不断进行磨课。”孙佳介绍道。

打造小而精的生态教学场景

这场教育的“实验”,始于乐园负责人程德良一次人生轨迹的彻底转向。程德良是一名“80后”,临平本地人。2015年,做了20年服装设计的他,突然“脑子一热”想换个活法。慢慢地,他在农庄观察到络绎不绝的亲子家庭,结合自身作为父亲带娃的真实体验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深度自然教育领域的空白。

“开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想在一片田一块地上坐一天,说白了就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人们所说的田园牧歌生活。随着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我发现其中有很多亲子游客,就觉得这个市场是可以开辟的。”于是,程德良将他对美学的理解、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全部倾注到了这个全新的领域。10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在深圳、余杭等地,打造了拥有个人特色、充满自然野趣的教育空间。今年4月,程德良又在田立方·未来农场租下了30亩闲置林地。“田立方是一个大平台,刚好又有一大片树林和水域,能够满足我理想中一天的休闲需求。”成片的树林与自然水域,完美弥补了此前场地硬件上的缺憾,也为程德良构想中“森林+水域”的完整生态教学场景提供了基础。

然而,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远比他想象中要艰难。“原先我计划100天内能完成项目搭建,但因为夏季天气太热,工期整整超了30天,预算也超了。这个过程中我和团队基本每天工作超16个小时……好在现在已经都完成了。”

在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推进过程中,乔司街道与田立方平台在政策协调、安全合规性审查等方面给予的实质性支持,让这个充满想象力的项目得以在合规的框架内稳健落地。“要考虑到安全、合规、合法等等很多烦琐的细节问题,光靠我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推进的。他们会帮我们开碰头会、座谈会,都一直在帮我们解决问题。”程德良表示。

与过去动辄数百亩的项目相比,这个30亩的“少年派”乐园是程德良职业生涯中最“小”的作品。但他却说,这是自己创业道路上从“贪大”到“求深”的思想蜕变:不再执着于面积的扩张,而是决心将有限的空间做精、做细,就像打磨一件高级定制服装一样,去雕琢每一个课程细节和互动体验,真正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然与知识交织的魔力。“我要把它做小一点,做精致一点,把内容做丰富一点,依托现有的场景去做更多更有深度的东西。”程德良说道。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临平未来农场藏着一个“高定”版昆虫乐园
发布时间: 2025-09-16 09:19:31 来源: 今日临平

linping0916002_001_02_b.jpg

“石炭纪”森林中的昆虫模型

linping0916002_001_01_b.jpg

乐园具备“森林+水域”生态教学场景

(记者 钱昕雯) 30亩闲置林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座融合仿生科技、古生物知识与沉浸式研学的“昆虫王国”。打造这座位于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的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是一位跨界创业者,他用十年时间,将自己的“田园牧歌”梦想,打磨成沉浸式研学的新范式。

开发设计独特研学课程体系

走进田立方·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石炭纪”森林中一路虫鸣鸟叫,数米高的蜘蛛、三四米长的马陆、更有来自南美和远古的巨型罕见昆虫……十余只大型仿生昆虫模型酷萌又奇趣,还连着电子底座,能动会叫,让人仿佛置身昆虫王国。

“我们会根据这些模型去开展场景式教学,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去探讨,我觉得这是研学的新方向。”眼下,乐园负责人程德良正和专业老师们为开园推出的“假如石炭纪”研学课程做着最后的准备。在他看来,研学场景不是简单还原,而是构建一个可感知、可探究、可对话的学习场域。因此,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课程设计将古生物知识、生态演替规律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例如,孩子们可通过电子底座触发昆虫模型的动态反应,同步聆听老师讲解其习性及灭绝原因。

程德良觉得,课程体系和人才体系是“难以被复制”的宝贵财富。研学并非简单的“带孩子玩”,而是需要兼具学科知识、儿童心理认知规律及户外引导能力的复合型教学。为此,他坚持招募本科及以上、持有教师资质的人才,并设计了“老带新”的渐进培养机制,吸引了一批希望突破传统教育场景的年轻教师加入。“我也想尝试下新的发展领域。研学老师和幼儿园教育挂钩,我有经验和基础,所以来试试看。”在幼儿园工作了9年的孙佳勇敢地迈出了转型的步子。为了将艰深的古生物学知识“翻译”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她和其他7名教研团队成员在备课时常常需要推翻重来:“我们自己先从各种渠道阅读资料、看相关的纪录片,了解这些动物的专业名称以及习性,然后撰写教案。既要保证科学性,又不能失去故事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教案中尝试以童趣的方式进行提问,并设想孩子们的一些回答,再设计好如何回应他们,不断进行磨课。”孙佳介绍道。

打造小而精的生态教学场景

这场教育的“实验”,始于乐园负责人程德良一次人生轨迹的彻底转向。程德良是一名“80后”,临平本地人。2015年,做了20年服装设计的他,突然“脑子一热”想换个活法。慢慢地,他在农庄观察到络绎不绝的亲子家庭,结合自身作为父亲带娃的真实体验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深度自然教育领域的空白。

“开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想在一片田一块地上坐一天,说白了就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人们所说的田园牧歌生活。随着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我发现其中有很多亲子游客,就觉得这个市场是可以开辟的。”于是,程德良将他对美学的理解、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全部倾注到了这个全新的领域。10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在深圳、余杭等地,打造了拥有个人特色、充满自然野趣的教育空间。今年4月,程德良又在田立方·未来农场租下了30亩闲置林地。“田立方是一个大平台,刚好又有一大片树林和水域,能够满足我理想中一天的休闲需求。”成片的树林与自然水域,完美弥补了此前场地硬件上的缺憾,也为程德良构想中“森林+水域”的完整生态教学场景提供了基础。

然而,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远比他想象中要艰难。“原先我计划100天内能完成项目搭建,但因为夏季天气太热,工期整整超了30天,预算也超了。这个过程中我和团队基本每天工作超16个小时……好在现在已经都完成了。”

在少年派昆虫主题乐园的推进过程中,乔司街道与田立方平台在政策协调、安全合规性审查等方面给予的实质性支持,让这个充满想象力的项目得以在合规的框架内稳健落地。“要考虑到安全、合规、合法等等很多烦琐的细节问题,光靠我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推进的。他们会帮我们开碰头会、座谈会,都一直在帮我们解决问题。”程德良表示。

与过去动辄数百亩的项目相比,这个30亩的“少年派”乐园是程德良职业生涯中最“小”的作品。但他却说,这是自己创业道路上从“贪大”到“求深”的思想蜕变:不再执着于面积的扩张,而是决心将有限的空间做精、做细,就像打磨一件高级定制服装一样,去雕琢每一个课程细节和互动体验,真正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然与知识交织的魔力。“我要把它做小一点,做精致一点,把内容做丰富一点,依托现有的场景去做更多更有深度的东西。”程德良说道。